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福建要闻

围绕有关AI的热点话题,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分享观点、碰撞思想——

拥抱新技术 澎湃新动能

2025-05-21 08:20
| | | |

  AI会取代人的工作吗?如何释放AI在工业设计领域的潜力?未来需要什么样的AI人才?5月20日,作为第二十七届海交会系列活动之一,海峡两岸AI+工业设计创意创新研讨会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人工智能与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享观点、碰撞思想,共谋AI技术与工业设计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之路。

“AI不仅是工具迭代”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AI已成为两岸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亟待两岸同心拥抱新技术,驾驭新技术,让AI与工业设计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AI会取代人的工作吗?”演讲伊始,台湾中华大学副校长兼研发长游坤明抛出的问题引人深思。他谈到,AI不是新技术,而是已经发展了超过70年的技术。如今,AI从“单点突破”到“全流程渗透”,让人们更能感知、更广泛应用。

  “一群猎人去打猎,中途碰到黑熊怎么办?”游坤明以此隐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AI技术时应如何应对。“跑得比别人快就好了。”他进一步说道,“企业比别人更快导入、应用AI,生存就没问题。”由此,他认为,AI是否会取代人的工作尚未可知,但“懂AI的人终会取代不懂AI的人”。

  结合AI在台湾的发展方向,游坤明提出企业因AI转型的五大趋势:加速培养具备AI相关技能的员工、避免“技术债”的积累、因地制宜推动AI应用、采用开放模式实现生成式AI的自给自足、重视构建AI商业模式。

  无独有偶,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教授、博导刘延华也认为,AI不仅是工具迭代,更是认知思维方式的革命性重构,AI从“人机主从”到“共生进化”的发展,可与工业设计深度融合,催生更多创新应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用AI做视频,但拒绝‘AI味儿’”

  AI视频有可能替代传统电影工业吗?大会现场播放的一条由AI生成的视频颠覆了记者的认知。真实的人物质感、细腻的情感表达、流畅的镜头衔接、电影级的画面质感……

  “用AI实现接近传统电影工业制作的水准,我们做到了。”智灵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江向观众展示了上述视频如何用AI来讲故事、设置冲突、调度镜头、处理画质等。“虽然用AI做视频,但我们拒绝‘AI味儿’。”

  当行业还在摸索“人机共生”时,刘江已经带领团队探索出“人机优生”“人机快生”的商业模式。“‘人机优生’就是通过人机共创生成接近或超越人类智慧的极致内容,而‘人机快生’则是不断将人机共创的优质经验进行标准化,质量接近人机优生的同时降低制作时间与成本。”

  在刘江看来,“一句话生成视频”已然实现,当AI应用越来越简单时,AI商业化的市场空间便会越来越大。

  当AI商业竞争愈发白热化,将迎来AI与AI之间的竞争。“到时候不再是‘我要做什么’,而是‘我要什么’,然后让AI去做。”主导文创股份有限公司CEO、台湾IP发展协会理事长江秉承针对AI行业发展提出预判。

  由此,江秉承认为,未来“能够提供正确答案的行业”有可能被淘汰,比如医学咨询、在线客服、在线教学等,而“能够提供情感价值、与人产生情感连结的行业”将是投资、创业方向,像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平台、高质量情感内容创作、真实社群互动平台等。

“具备拥抱不确定性思维”

  面对AI的崛起和市场的竞争,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两岸青年要保持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AI的未来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社会系统的重构,需要跨学科合作与社会共同努力,以科学、务实、创新的态度探索AI赋能工业设计的无限可能。

  学界对AI人才的培养早已布局。游坤明介绍,台湾中华大学在9年前就开始规划课程体系,分“体验—应用—专业”三个AI教学级别来培养AI跨域人才;并通过建立元宇宙体验中心等AI体验场域,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体验情境;同时,从教材到师资打造AI应用教学全方位系统。目前,该大学学生的AI修课率达到100%。

  江秉承将AI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概括为“通用稀缺能力”——具备拥抱不确定性思维、能够高效驾驭智能体、协调策展与精确筛选。“AI人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而‘具备拥抱不确定性思维’的AI人才是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出路。”

  未来已来,此后的AI发展路向何方?现场嘉宾纷纷表示,AI的未来将从“竞争思维”进入“共识思维”,大家凝聚在一起变成核心实力,共同推动AI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记者 陈欢欢)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