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福建要闻

持续上“新”,多方激活消费引擎

——福建经济“新”观察②

2025-05-19 08:13
| | | |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与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提振消费,福建顺利实现开门红。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3.46亿元,同比增长5.4%,比上年全年加快1.0个百分点。

  来之不易的成绩,可以看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同频共振: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换出从“有”到“优”的品质生活;线上线下合力驱动,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打开广阔市场空间……

  省委一季度工作会议强调,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深化多业态消费融合,持续打响“全闽乐购”品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5月16日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福建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近日,记者走进繁华商圈、探访活动展会,感受八闽大地不断攀升的消费热潮。

以旧换新,撬动消费长足后劲

  政策杠杆,何以撬动消费活力?这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践中可见一斑。我省家电补贴品类已达33个大类65个小类,位居全国前列;对消费者开展汽车报废更新最高给予2万元的补贴,开展汽车置换更新最高给予1.5万元的补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也可享受立购立减补贴。

  今年1至4月,全省已有235万名消费者享受了22.69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消费179.04亿元,参与活动的线上线下商户超万家。“五一”期间,全省以旧换新带动消费超12亿元,惠及超20万名消费者,热度延续。

  以旧换新热潮背后,折射出绿色化、智能化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的趋势。在福州台江“苏宁易购”门店,65岁的退休教师林秀兰带着旧冰箱换取补贴凭证。“这台用了12年的‘老伙计’终于光荣退役了。”她指着门店内陈列的节能对开门冰箱笑着说,“新的比原来省电30%。”

  店长吴志强表示,一季度该门店家电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217%,其中80%消费者选择一级能效产品。

  为方便老年群体,该门店还推出“旧机上门回收+新机免费安装”服务。配送员小陈告诉记者:“上周刚给鼓楼区一位独居老人换了智能空调,教他手机远程控制时,他连说‘这比打电话叫儿女开空调方便多了’。”

  家电换新火热,汽车市场同样活力十足。5月1日,第37届泉州国际车展现场,首次参展的特斯拉携人形机器人Tesla Bot与赛博越野旅行车Cybertruck等产品亮相,引得全场瞩目。

  市民赵先生早早到场,期待购入一辆新车作为给女友的“520”礼物。“现在有以旧换新的置换补贴,泉州开发区在此基础上推出汽车新购补贴,叠加车企的五年0息优惠,希望能尽早提车,为女友带来惊喜。”赵先生说。

  我省多地举办车展、汽车嘉年华、巡展等活动,结合踏青赏花、徒步骑行、自驾露营、温泉康养、微度假等,拓展汽车维修、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千场活动,消费场景多元上新

  超1000场促消费活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省商务厅启动“购在中国 全闽乐购”五一消费季活动,聚焦十大重点领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消费场景,全省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

  业态融合打造消费盛宴。在福州上下杭,百年商埠与数字科技碰撞出精彩火花,让到访者洞悉非遗风采,流连古厝芳华。

  在厦门,体育赛事点燃城市热潮。“恭喜国羽夺冠!”5月4日,走出凤凰体育馆的球迷李承天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过去8天,他见证中国羽毛球队问鼎苏迪曼杯的全过程,也在与鹭岛的初次邂逅中领略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风韵。

  在宁德霞浦,三沙飞行基地开辟低空飞行特色航线,串联山海热门景点,让游客“换个视角”看滩涂绝美风光,“空中游览”新业态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经济‌。

  首发经济引领供给创新。当代年轻人高质感的消费追求,呼唤商业品牌以“首”促“新”。

  今年1至4月,厦门已有近百家各级首店开业;5月1日,承载一代人青葱回忆的蔡塘广场以“厦门蔡塘爱琴海购物中心”之名回归,创新引进首店、定制店、旗舰形象店超60家;同日开业的厦门和美天地项目整体品牌首店占比35%,超20%品牌以最新形象店亮相。

  “五一”期间,泉州中骏世界城利用品牌首店、新店开业,引入世界四大街舞IP福建首赛,客流同比提升35%,超60家品牌业绩同比增长40%。采用首店布局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的战略已被诸多商圈所认同。

  数字消费催生多元场景。随着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和内容电商等新兴模式不断涌现,网络零售保持强劲增长。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0.6%,拉动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5.5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正当其时

  “人生之幸事,八九不离‘食’。”5月2日,刚刚品尝过佛跳墙的外地游客鄢女士对闽菜竖起了大拇指。根据商务部平台监测,“五一”期间,全省43家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

  令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不只有“八闽好味”。在龙岩永定初溪村土楼群,非遗传承人李阿婆的“夯土技艺体验工坊”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花50元就能亲手夯筑一段土墙,还能带走自己做的土陶杯。”她展示手机里的短视频,“上次直播有2万人看,江西、浙江的客人直接订了研学课程。”村委会主任陈志强介绍,一季度全村接待研学游客超6000人次,带动竹编、客家米酒等6项产品销售,村民人均增收2300元。

  在厦门鼓浪屿八卦楼,民宿主理人陈雨桐正指导员工调试VR导览设备。“这是我们推出的‘百年建筑活态博物馆’服务,游客扫码就能看到鼓浪屿历史建筑的数字化复原场景。”鼓浪屿管委会工作人员透露,岛上已有17家民宿接入文化遗产AR导览系统,带动周边传统小吃、手工作坊等消费同比增长23%。

  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近3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46.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5.2%。

  餐饮住宿、文娱旅游、养老托育、体育教育——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其中“一老一小”服务关乎万家冷暖,亟待更多数量、更高品质的产品服务进入市场。3月25日,“福见康养・福享优品”福建省适老化产品供需对接活动在福州举办。现场促成适老化产品供需对接、投资项目28个,签约(含意向)金额超15亿元。养老陪护机器人、适老卫浴、远程医疗设备等一系列产品亮相,为居家、社区养老增添新动能。

  日常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交由长辈看管,又心疼老人身体。厦门“宝爸”林先生面临的这些痛点,随着孩子顺利入托迎刃而解。林先生选择家门口的托圃宜贝托育中心,主要基于安全、服务质量、价格等考量。“在财政补贴之下,每月花费不到2000元就能让孩子享受科学的早教服务,性价比相当高。”林先生说。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今年厦门还将新增2000个普惠性托位。

  强化“政策+活动”协同,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持续深挖消费潜能。围绕提振消费这一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福建已明确施工图,奋力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双过半”。(记者 尤方明 赖昊拓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