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数智未来的星辰大海
暮春时节,万紫千红。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如约而至,数智浪潮席卷榕城。此前,数字福建建设25周年专题研讨会于4月28日召开,随后多场关于数、智、算的论坛举办,探究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建设的光谱流转。
浪潮带来热潮。专家学者、企业大咖齐聚有福之州,深入浅出分享真知灼见;各论坛一座难求,四方涌来的观众把会场挤得满满当当,许多人站立聆听,在大言炎炎中感受数字之光,经历一场头脑风暴。
浪潮与热潮,体现了从上至下的紧迫感与责任感。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全球竞争的全新态势以及技术自身的迭代突进,我们迫切需要找到方向和路径,用数智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增加确定性,应对全球宏观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一)
翻开2001年5月21日的《福建日报》,在一篇题为《此数字非彼数字》的文章中,作者畅想了未来的数字生活:回家路上,用手机发出指令;到家时,智能电器已把饭菜烧好、热水烧开、脏衣服洗净烘干。
彼时的天方夜谭,已成现实,而且走得更远。
展馆里,服务机器人“灵犀”提供接待导览服务,配送机器人“夸父”可以轻松搬运物料,陪伴机器狗“小力”能够根据语音语义交互情感。场馆外,数字化发展早已赋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各领域。
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政务服务探索“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闽政通、e福州、i厦门等平台上线,高频服务事项多数全程网办、异地可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数字经济活力涌动。千行百业加快转型步伐,依托“智改数转网联”“上云用数赋智”,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加力蓄势。
数字生活便民惠民。千家万户通过扫码支付、刷脸出行、远程教育、智慧养老、互联网诊疗等数字化应用,深度领略多姿多彩的数字化生活,从衣食住行教保医中体味何为可感可及。
(二)
数字建设不是“要不要”,而是“快与慢”“虚与实”的问题:谁起步早就能赢得先行优势,谁做得实就能尽享时代红利。
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为何能在呼啸而来的数智浪潮中成为弄潮儿?窥一斑知全豹——两个数字可见起步之早与推进之实。
第一个数字是“25”。
2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和创造性地谋划部署数字福建建设。在互联网尚属新鲜事物、手机和电脑远未普及的年代,它开创了全国数字省域建设的先河。25年来,福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始于“点击鼠标”的数字畅想写进现实,为全国大局作出贡献。
第二个数字是“8”。
今年是数字中国战略提出的第10个年头,峰会自2018年至今举办8届。习近平总书记两致贺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强调更好发挥信息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牢记嘱托,峰会充分释放乘数效应,实现从政务信息化“栽盆景”,到产业数字化“育森林”,再到数据要素化“造生态”。
解码范本,回溯历程,数字中国已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这是实现资源优化、效率提升、智能化发展的经验,更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方向。
(三)
纵观人类文明史,从农业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工业社会的声光化电,历史车轮每向前转一圈都由变革推动。
当前,全球化发展前景和未来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正需要数智转型变革增强我们抵御突发风险的应变能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逆袭能力和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能力。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这届峰会集中发布一批成果报告、典型案例,吹响数字中国建设“改革攻坚”的冲锋号。福建更当按照要求部署打通难点堵点痛点,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回旋空间。
核心技术倘若受制于人,就如同在别人的地基上建房子。应当加快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围绕重点领域开展攻关,从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努力转向开道领跑,将前沿技术爆发导向应用爆发、产业爆发。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重新定义科学研究范式、科技创新范式与全球竞合范式。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时要求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面对数智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自当持续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登峰逐浪,遐思无限。数字峰会展馆持续开放到“五一”假期结束,可以预见,这一波由峰会引发的科技热、数智浪,必将吸引广大年轻的群体、年轻的心。未来的事业与未来的力量双向奔赴、美好相遇,我们一定能够干好“年轻的事业”和“年轻人的事业”,再造数字福建新优势,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数字文明开辟新的可能。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敢拼会赢的福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闵平)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