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福建要闻

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 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省直机关深入开展“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2024-03-04 08:46
| | | |

  2022年以来,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契机,把组织开展“四下基层、福行八闽——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推动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弘扬优良传统作风,聚焦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办实事、解难题,传递党组织温暖,努力提升基层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24年2月底,省直各单位累计开展主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次,参与活动6.1万人次,看望慰问困难群众5.2万余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2.8万余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近3.1万个,落实帮扶资金1.19亿多元。

一、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多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已成为福建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省直机关工委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引领,找准机关职能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结合点,针对老、弱、残、困、特五类群体,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在总结省直单位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省直机关倡议开展“四下基层、福行八闽——尊老爱幼、扶困助残”省直机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并纳入模范机关创建、文明单位创建重要内容,从最需要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机关、省政协机关、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政法委等单位机关党组织积极带头,省领导以一般党员身份参与所在支部活动,以“头雁效应”带动机关党员干部广泛参与。2022年以来,省直机关省、厅级领导干部2100多人次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省直机关工委发挥引领作用,先后赴福州市儿童福利院关心慰问孤残儿童,赴福州市盲校看望慰问一线教职员工,带领农业专家深入省直机关工委干部驻点村——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大济镇古濑村,走进平和县、霞浦县调研慰问困难群众。联合省民政厅开展“党建引领为老服务·福行八闽情暖重阳”主题党日活动,联合省红十字会开展“福行八闽,救在身边”公益慈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协助省盲人协会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庆国庆文艺演出,同三坊七巷社区开展“我和困难群众同过节”活动。

二、坚持深入基层,立足民生、保障民生

  省直机关工委把“四下基层”的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立足民生、保障民生,组织发动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主动到一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量身”打造、积极推进主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

   “我和弱势群体结对子”。根据省直单位的职能特点、人数规模等实际情况,选择养老院、孤儿院、特殊教育学校、幸福家园等公益单位或社区、乡村及弱势群众个人结对,落实一对一个性化共建、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省纪委监委各支部与漳州市云霄县32名困难学生结对共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予以帮扶,全年发放助学金10.2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的急难愁盼。省委编办结对帮扶共建社区10户困难群众,并资助驻点村20名贫困生。省委统战部开展“光彩助学”活动,帮扶30名困难大学生,每人给予5000元的助学金。省委网信办前往平和县开展挂钩帮扶工作,主动对接帮扶困难群众10户,完善与各帮扶单位的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人才、资金和项目等优势资源,定期跟踪推进重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省法院组织到尤溪县偏远山区小学慰问留守小学生和坚持10年挂钩对接的仓山区临江街道菖蒲社区及学校,为青少年进行普法宣传。省国资委与河东社区3户困难家庭结成对子,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省科技厅对老、幼、困、残等各类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累计参与930余人次,其中厅级领导参与14人次,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近百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0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56个,资助财物价值38.8万余元。省体育局所属党支部常态化深入结对共建社区、老年公寓及儿童福利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帮扶资金13.6万元,看望慰问困难群众31人次,为弱势群体解决困难11个。

  “我为困难群众办实事”。“面对面”零距离倾听民情民意,“点对点”瞄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心贴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省委办公厅机关12个党支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帮扶活动,慰问弱势群体73人。省政协机关着力打造“福行八闽”系列公益活动品牌,2023年6月以来,为老年人发放超千份温暖包,为9所乡村小学捐赠90架钢琴,建立9所“圆梦”钢琴教室。省委老干部局组织开展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成年人服刑人员活动,认领3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的“微心愿”,共同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省财政厅组织开展春节下基层送温暖、公益募捐、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44次,看望慰问困难群众219人次。省公安厅深入基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主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49个。省人社厅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同践行·中医义诊惠民生”学雷锋活动、医疗领域“银龄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并为伤残职工提供“上门鉴定”“就近鉴定”便民服务。省档案馆深入宁德市柘荣乡楮坪村、洪坑村、仙岭村、茶湾村、屏西社区,慰问老、幼、残、困、特等困难群众150户。省总工会春节前夕开展派送年夜饭活动,筹资15万元,向370余名环卫清洁行业职工派送爱心年夜饭。省妇联深化“春蕾计划”公益项目,为5400名春蕾女童发放助学金1200多万元,点亮儿童希望之灯。省红十字会启动2024年度 “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筹集资金2300多万元,慰问帮扶省内两万多户困难群众。兴业银行携手省总工会,在兴业银行网点内设立220个户外劳动者驿站,并捐赠价值60万元的矿泉水,为广大户外劳动者送去关怀。省统计局、省气象局等单位与共建社区共同更新“微心愿”,组织开展为社区老人过集体生日、节日慰问困难居民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让“供”“需”精准对接。

  “我和帮扶对象同过节”。结合“我们的节日”、重要节庆、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具特色的关爱行动。春节突出“福”文化,端午突出爱国奉献,中秋突出团结、团圆、丰收,重阳突出敬老爱亲,元旦突出辞旧迎新、兴旺发达,儿童节突出健康幸福成长、保障儿童权益,国庆突出新时代、中国梦,一起感悟新时代新变化,增强爱党爱国情感。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发挥部领导、青年宣讲团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结合走访慰问共建社区、派驻乡村群众,组织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党的声音进万家”,部领导带头走访基层、入户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送上慰问金和棉被、米油面等物资,帮助他们平安过节、温暖过冬。省人大机关、省退役厅、省工信厅深入社区与困难、残疾群众同过传统节日,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发放法律知识、文明礼仪、文明创建等宣传资料,倡导文明新风尚,弘扬孝老爱亲、尊老爱幼中华传统美德。省台办、省检察院、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商务厅、省司法厅、省文联、省广播影视集团等单位开展节日慰问走访、文艺联欢活动,与帮扶对象一起动手写春联、煮拗九粥、包粽子,陪同踏秋游湖、饮宴求寿,让帮扶对象在丰富的节日文化活动及长情陪伴中获取爱的滋养、增强精神力量。省自然资源厅赴共建社区开展“福满乌山邻里齐相聚·党群携手欢乐闹新春”主题实践活动,营造邻里相聚、党群联欢的浓厚节日氛围。省委金融办、省应急管理厅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站、共建社区,开展“节日感党恩·共话新时代”主题理论宣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三、坚持注重实效,完善机制、常态长效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是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传家宝”、“金钥匙”。活动中,省直机关工委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常态长效机制,保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提醒提示机制。结合日常工作指导,阶段性下发工作提示,要求在工作中走好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作秀走场、走形变样、弄虚作假等倾向苗头,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接地气、沾“泥”味,真正融入当地群众,展示机关良好形象。建立融入融合机制。结合“近邻党建”“社区共建”和党员“双报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党政部门单位挂钩帮扶重点县、下派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驻村第一书记等工作部署,同步推动落实,避免给基层增加负担。建立协作互动机制。依托省直机关党建联系片,推动建立工作协作互动机制,通过建立宣传“互动”、工作“互鉴”、活动“互办”、资源“互通”等机制,来贯通和保障主题实践活动稳步向前。建立任务清单机制。通过走访入户、座谈交流、网上收集等方式,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出来,认真梳理研究,分门别类列出“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针对群众具体需求,制定“任务清单”,进一步强化责任、细化任务、明确节点,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建立典型激励机制。注重培植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省政府办公厅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省政府领导连续两年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与所在支部志愿服务,机关志愿服务队获评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省残联吴耀环、陈清两位同志,身残志坚,带着感同身受的情怀,积极参与助盲助残爱心活动,尽己所能帮助残疾朋友走出困境,获评省道德模范。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牵头发起省教育援助协会(红苹果公益),致力于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帮扶援助,长期在册帮扶的孩子达4051人,获评中国政府慈善领域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省立医院临终关怀(宁养)志愿服务项目,为福州五区八县生活困难的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贴心服务,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机关党建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