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如何补?
2023-08-25 09:34
通常情况下,日常摄入的食物是可以足量提供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单凭食物无法满足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导致严重的疾病。补充微量元素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明确指征 适时补充
明确何种情况下微量元素会发生缺乏,配合相应症状,是决定有无补充微量元素指征的关键。
1.需求增多。如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对钙、铁、锌的需求较正常成人明显增多,需适当补充。
2.异常丢失。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异常会引起钙排泄增多;大面积烧伤、腹泻呕吐、大量排汗、利尿剂使用等会引起钾、镁、锌丢失增多;甲亢也会使患者镁代谢增快;肾小管酸中毒使铜的排泄增加;年龄因素也会使钙丢失增多,发生骨质疏松。
3.吸收减少。如小肠切除术后、胃酸减少会引起镁、铁吸收减少;而牛奶中因为含铜、锌量少,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易缺铜和锌。
4.储存减少。如早产儿、低体重婴儿,体内的铜储存较少,易出现铜缺乏症状。
5.环境因素。如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土壤中含硒和碘的量较少,植物无法从中吸收到必需的硒和碘元素,人体长期食用缺乏这类元素的食物,就会导致地方性疾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和呆小症)的产生。
因人而异 适量补充
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状态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一样,应补充的量自然也不相同。如铁元素的日需求量,儿童为12~18毫克,少年为20~25毫克,成人为15~20毫克,孕妇则为25~35毫克。补充不足除造成缺铁性贫血外,对人体免疫功能、儿童的学习和感觉运动功能都会造成影响。补充过量则会造成肝脏、胃肠道损伤,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急性肠坏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细胞坏死、纤维化。
明确指征 适时补充
明确何种情况下微量元素会发生缺乏,配合相应症状,是决定有无补充微量元素指征的关键。
1.需求增多。如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对钙、铁、锌的需求较正常成人明显增多,需适当补充。
2.异常丢失。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异常会引起钙排泄增多;大面积烧伤、腹泻呕吐、大量排汗、利尿剂使用等会引起钾、镁、锌丢失增多;甲亢也会使患者镁代谢增快;肾小管酸中毒使铜的排泄增加;年龄因素也会使钙丢失增多,发生骨质疏松。
3.吸收减少。如小肠切除术后、胃酸减少会引起镁、铁吸收减少;而牛奶中因为含铜、锌量少,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易缺铜和锌。
4.储存减少。如早产儿、低体重婴儿,体内的铜储存较少,易出现铜缺乏症状。
5.环境因素。如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土壤中含硒和碘的量较少,植物无法从中吸收到必需的硒和碘元素,人体长期食用缺乏这类元素的食物,就会导致地方性疾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和呆小症)的产生。
因人而异 适量补充
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状态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一样,应补充的量自然也不相同。如铁元素的日需求量,儿童为12~18毫克,少年为20~25毫克,成人为15~20毫克,孕妇则为25~35毫克。补充不足除造成缺铁性贫血外,对人体免疫功能、儿童的学习和感觉运动功能都会造成影响。补充过量则会造成肝脏、胃肠道损伤,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急性肠坏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细胞坏死、纤维化。
来源:省市场监管局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