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探索数字化注册审批新路径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行跨省通办、全域通办等改革举措,民营企业异地办事越来越便捷。但由于时空限制,异地办事速度,尤其是领照便利性与本地办事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莆田市市场监管局以数字化赋能,在全市推行注册登记“数字化全域通办”改革,实现营业执照“马上办”“智能办”“当场办”,激发了民营经济创业热情。今年前5月全市新登记企业22489户、增长27.81%,增长率位居全省第1位。
二、主要做法
(一)“一窗”办到底,群众办事不“跑腿”。针对注册登记受属地管辖规则限制,导致群众跑腿次数多、办事时间长等问题,莆田探索一个窗口服务改革,运用电子化信息手段,打破地域和层级管辖限制,持续提升注册效率。一方面,“线上+线下”齐发力。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将“全域通办”的办件结果上传至云端,探索一个窗口全流程办理,满足全市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需求。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审批系统,企业线上提交审批材料后,线下可就近选择全市任何一个窗口领取营业执照,实现“立等可取”。同时,成立企业开办代办服务队,专人负责跨部门统筹协调和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实现“企业开办”变为“政府帮办”。另一方面,推行集成式服务。推出企业开办等“一件事”套餐服务,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可同时申请办理印章刻制、税务申领发票、银行开户预约、医社保信息采集、水电气网预约办理等相关手续,实现“一站式”办理。
(二)“一号”破壁垒,群众办事不“卡壳”。针对市场监管登记部门审批账号权限有限、审批信息无法共享,导致各县(区)许可审批“各自为战”,审批效率低等问题,莆田探索审批服务模式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一方面,统一审批权限。为全市市场监管登记部门开通“全域通办”业务办理账号,专门用于办理业务核准、打照,实现注册登记信息的全市跨区跨级共享共用。另一方面,规范办事标准。制定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目录清单,统一规范材料提交、时限承诺等内容,确保同一事项在各级窗口无差别同标准办理,同时对外公开审批审查要点及文书格式,降低权力寻租空间,推动注册登记更透明、更规范。
(三)“一章”通全域,审批服务不“推诿”。针对各市场监管登记部门审批公章不同,异地登记部门无法直接打印盖有辖区登记部门公章的营业执照,导致审管不同步、办事成本高等问题,莆田探索公章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公章统一管理、互通互认,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和满意度。一方面,统一审批印章。由市市场监管局统一刻制8个“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全域通办审批专用章”,市局及各县(区)局、分局各领用一个,代替各窗口原审批章,用于“全域通办”业务办理,可直接加盖在营业执照上,破解原先“全域通办”由于公章不同、跨区跨级发照难的问题,做到全市“一枚印章管审批”,并向全社会公布“全域通办审批专用章”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厘清监管职责。明确行政司法管辖职责,行政相对人对“全域通办”登记事项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由所辖登记机关具体负责,以所辖登记机关的名义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三、取得成效
(一)便利了企业群众。改革后,办事环节由4个减少到3个,办事时间由7天减少到1天,进一步便利了企业群众,全域通办办件量占总办件量的32.03%,新模式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二)提高了登记效率。改革推行规范文本,审批人员只需对要点进行审查,亦大幅提高了审批速度,平均每件审批时长由原先的10分钟减少到3分钟,审批速度提高了3倍多。
(三)规范了登记行为。改革后,在审批平台上公开共享办件的流程及数据,加强了内部监督,规范了权力运行,促进注册登记更透明、更规范。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