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践行“四力” 探访“双世遗”的生态密码
大雨滂沱的武夷山,茶山若隐若现。
19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主办的“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启了探秘体验之旅、研学文化之旅和绿色优势产业之旅。此次活动采访团共70多人,他们来自中央媒体和全国地方媒体、主流商业平台。
采访团乘车沿着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行驶在蜿蜒山路上,穿梭于九曲溪畔的密林与茶园间,撑着雨伞,穿着雨衣,深入山水间探寻生态与人文共生的“中国答案”。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6.72%,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武夷山还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那山,那水,那人。在“闽山闽水物华新”的宏大叙事里,武夷山不仅是自然与文化的瑰宝,更是新闻人挖掘鲜活故事、传递价值的生动现场。
“武夷山的茶叶生长秘籍是什么,为何能香飘世界?”“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何能万物共生?”“武夷山有何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采访团成员带着自己关心关注的话题,探访了三才峰、月亮湾、武夷山国家公园宣教馆、桐木村等,深入采访制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导游、茶农、游客等,寻找生态答案。他们以笔为媒、以镜头为眼,将所见、所感、所思,通过视频直播、短视频、访谈、图文、海报等形式,对外进行多维度传播。
这场雨中的探访,既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深度叩问,也是媒体责任与生态叙事交织的生动注脚。大雨终将停歇,而在“双世遗”武夷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仍在延续。(报业集团记者 卢金福 严顺龙)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