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山水人文巧相融 全域旅游谱新篇
姐妹峰
禾坪赋
金坑红色旅游景区
通往春天的火车 丁文新 摄
“如今,‘养生’已经成为了热门词汇,亲子游、夕阳游、青年研学,养生谷都成为他们的新选项。”4月12日,二都养生谷运营负责人钱承贵介绍,为了提升游客消费体验,他们新增的自动售货机、露天KTV、露营帐篷、露营桌椅、咖啡机等设施设备已完成采购入场,正在安装调试中。
坐落于群山之中的邵武二都养生谷于去年3月正式对外运营,一年来,养生谷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突破10万人次。
在武夷山脉的东南麓,一座被山水浸润千年的小城——福建邵武,正以独特的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这里,丹崖碧水勾勒出自然的诗行,古厝炊烟书写着人文的密码,红色血脉与生态创新交织成时代的交响。近年来,邵武以“全域旅游”为笔,以“山水人文”为墨,在闽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处处皆景、时时可游”的生态人文长卷。
山水为脉
自然景观的多元魅力
每年春季,十万株樱花将邵武市大埠岗镇染成粉色海洋。摄影爱好者周新韦已连续四年来此蹲守:“晨曦中的樱花隧道像打翻的胭脂盒,无人机镜头都装不下这磅礴的美。”镇政府将花期与当地每五天一个圩日的传统习俗紧密结合起来,推出樱花市集、古法造纸、傩舞文化节、包糍文化节等极具乡土文化特色的体验,深受游客青睐。
邵武全域旅游的核心,在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近两年来,通过“世遗1号风景道”的串联,游客可纵览闽北山水的精华。
云灵山以峡谷漂流、高空滑索等户外项目闻名,其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8%,成为都市人逃离喧嚣的“天然氧吧”。景区内还规划了绿色步道、星空露营基地,将生态与探险完美结合。
被誉为“放大的盆景”的天成奇峡景区,以独特的丹霞地貌和雌雄一线天景观吸引游客。景区内仙人台的传说、九曲溪的蜿蜒,以及红豆杉等珍稀植物群落,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这里不仅是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成为丹霞地貌的秘境奇观。
此外,水北镇萝卜公社·龙斗沙雕游乐园、瑶理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将农业观光与亲子娱乐结合,形成“春赏樱、夏玩沙、秋摘果、冬养生”的全季旅游模式。
文化为魂
千年历史与非遗传承
4月11日,张先生从网上了解到和平古镇,特意带着朋友和家人从浙江自驾来到这里,逛古街、赏傩戏、登谯楼……玩得不亦乐乎。“这个景区不大,但小而精致,文化内涵丰富,古建筑有特色,各种传说也很精彩。”张先生对景区赞叹不已。
和平古镇的“福建第一街”至今仍然保留着300余栋明清古民居和长达半公里的青石板路。和平书院曾培养出133位进士,黄氏峭公墓、聚奎塔等古迹诉说着“进士之乡”的辉煌。游客可体验摆果台、观星茶、游浆豆腐等“古镇三绝”,或参与傩舞表演,感受“活化石”文化的震撼。
邵武市历史悠久,建城已有1700多年,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其文化底蕴通过古镇、非遗和现代科技得以活化呈现。
当地拥有14项非遗项目,其中傩舞以其原始粗犷的面具舞蹈成为民俗文化代表;枫林窑则延续宋代制瓷工艺,游客可亲手制作青白瓷器。通过非遗工坊、文化节庆等形式,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
宋代名相李纲的故居经修复后,不仅展示其生平事迹,还通过沉浸式剧场再现“抗金护国”的历史场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研学的重要基地。
创新为翼
科技赋能旅游新体验
为了发展全域旅游,邵武市正以科技为翼,重塑文旅产业的生态格局。依托“世遗1号风景道”的串联效应,邵武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兼具科技感与文化厚度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作为“数字邵武”的标杆项目,元·和平数字体验馆以元宇宙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虚实共生的文化体验空间。馆内通过AR技术,将邵武千年历史、傩舞、枫林窑青白瓷等非遗文化动态呈现。使用数字活化历史,游客可通过手机扫描触发AR场景,直观感受非遗与历史画卷的融合。
“和平光影”沉浸式空间,游客可借助VR设备穿越至邵武的山水秘境,如云灵山漂流、金坑红色基地等,实现“一馆游遍邵武”的虚实联动体验。
数字人“小和”基于ChatGPT技术开发,能够实时解答游客关于邵武文旅、民生服务等各类问题,成为全天候的“虚拟导游”,提升服务效率与游客互动性。这一项目不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文旅资源的全域整合与创新表达。
邵武作为中国“竹家居之都”,依托武夷“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将传统竹产业与现代科技、生态理念深度融合。馆内运用沉浸式全息技术,动态展示竹材从生长到加工成品的全生命周期,并通过“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理念,构建竹家居生活馆、茶空间等场景,让游客直观感受竹科技的环保价值与美学创新。
电商直播基地和产学研交流中心,推动竹产品“买全球、卖全球”。游客可参与竹艺DIY体验,并通过直播技术即时分享,形成“线下体验+线上传播”的闭环。同时,在这里还可以通过“生态银行”和双碳中心,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为游客提供绿色消费新选择。
“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我们体验的深度与广度,还进一步通过科技手段激活了非遗传承、生态资源与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很有前瞻性,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来自安徽省的游客刘乐维在经过一番沉浸式体验后深有感触。
二都养生谷以“植物能量”为核心主题,依托生态资源与科技手段,打造国内首个森林康养与数字健康结合的度假区。园区利用负氧离子监测技术和森林微气候分析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康养方案。例如,结合林下金线莲、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发“食疗+药疗”数字健康档案。下一步,还将通过“旅游+医疗”模式,引入康复医疗机构与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游客健康指标,并联动森林步道、瑜伽冥想区等场景,形成“动态疗愈”体验;园区应用物联网技术管理数千亩林下种植基地,游客可通过扫码溯源了解中药材生长过程,并参与采摘体验,实现生态资源与科普教育的结合。
二都养生谷以科技为纽带,将传统森林疗养与现代健康管理无缝衔接,成为“世遗1号风景道”上的康养标杆。
邵武的全域旅游实践,不仅是一场山水与文化的共舞,更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从千年古镇的砖瓦到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从丹霞秘境到竹科技展厅,邵武以多元融合的姿态,用全域旅游的巧思,将山水、人文、科技编织成一幅“诗与远方”的画卷,为游客打开了一扇窥见闽北灵魂的窗口。正如一位游客在游记中所写:“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未来的想象,每一处打卡点都是一次心灵的抵达。”(邓贤龙 刘建飞 刘曼丽)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