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文旅融合 绘就春意新画卷
武夷山国家公园玲珑溪段 元喆翰 摄
清溪村清溪人家(光泽县委宣传部提供)
圣农博物馆航拍图 元喆翰 摄
崇仁古街游客络绎不绝。何英 摄
青山耸翠,碧波荡漾。光泽,自古就是由赣入闽的咽喉,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2021年,光泽县内10万余亩森林被划入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使得武夷山国家公园在光泽县境内面积增加至37.78万亩,占总面积的1/4。为了承载好这一份自然的馈赠,近年来,光泽县始终将“好生态”作为打造全域旅游的“流量密码”,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红色历史记忆、现代康养理念、工业新兴旅游等资源禀赋,探索文旅“新模式”,文旅新业态“百花齐放”。
“工业+文旅” 跨界融合添活力
这是一家以“鸡”为主题的博物馆?
是的,你没有听错,这家博物馆坐落于光泽县鸾凤镇中坊村。通过丰富的声光电技术和精确的数据,让你全面的了解鸡的一生。
“圣农博物馆是目前全球最大、智慧化运用程度最高的白羽肉鸡综合展示馆,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白羽肉鸡博物馆。外观由三根羽毛形状的建筑组成,俯瞰似展翅的雄鸡,主要功能空间:展示空间、办公会议空间、服务空间……”在讲解员陈运宏的介绍下,记者缓步走入展厅。
圣农博物馆建筑整体设计构思以自然融合为主题,以模仿自然有机生长方式和山水形态构建建筑形体,通过起伏的室外坡道与平台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室外空间,并在屋面设置屋顶花园,模仿梯田的形式覆盖绿色植被。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以玻璃和GRC幕墙板为主,没有过多的装饰色彩,使建筑在自然中并不显得突兀,而玻璃对周围环境的反射与GRC幕墙板的低调更凸显建筑的环境融合性,使得建筑立面简洁大气,高端而不奢华,与城市发展的整体风貌相结合,又具有很强的标识性。
“光泽县以绿色发展为基调,还同步推出了‘百村百品·百城百味’示范街区、‘2351’景观风貌等‘信赖之旅’精品旅游路线,填补了闽北地区工业旅游空白,吸引了家庭亲子、年轻游客等群体,为光泽乃至周边地区的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官建兴表示。
“生态+文旅” 山川焕发新底色
自东北向西南,一条溪涧从武夷山脉中潺潺流出,在此处形成了蜿蜒曲折的河床,此处名为司前乡清溪村。正如其名,溪水清澈见底,早在800多年前便有人在此聚集、建设古村落,在2020年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远离城市喧嚣,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感受自然风光,“生态+文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这里山清水秀,负氧离子更是普遍超过8000每立方厘米,令人心旷神怡。特色的有机蔬菜、手工豆腐、干坑小种红茶都可以品尝到,露营基地、汉服体验馆、清溪豆腐工坊等文旅打卡点也给我们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体验,是我们周末旅游的首选地。”游客龚女士开心地说道。
顺着清溪流域一路南下,一座气势宏伟的竹廊桥出现在视野之中。郑板桥曾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走在这样一座竹廊桥上,别有一番感受。因坐落于玲珑溪谷的尾端,故名玲珑竹廊桥。整座桥为双拱结构,全桥净长168米,采取5跨中承式连拱结构,每跨均为30米。整桥使用竹材约25100根,寓意爱武夷。在2024年获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奖,成为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的重要地标,也成了光泽县近年最负盛名的网红桥。
古有兰亭序“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今有玲珑驿“茗居、鉴赏、品生活”。玲珑驿站坐落在玲珑竹廊桥旁,建筑屋顶同样采用和竹廊桥相同的竹元素,并与之相映成趣。“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融合‘山水竹韵’设计理念,贯彻‘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建造思路,在建筑风格上体现我们的‘好生态’,在功能上涵盖休闲、餐饮、展览、研学、住宿等内容,引进南京的管理团队,打造好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从‘看景’到‘感景’,去年国庆期间该景点游客达到5.2万人次。”寨里镇党委书记兰宇驰介绍道。
“文化+文旅” 古街苏醒“潮起来”
崇仁镇位于光泽县城北部,离城关7公里处。宋年间称的“崇仁里”,明清称的“崇仁市”,都指的是镇区现在的崇仁村。其最负名气的当数“五里长街”,又称崇仁明清古街,在2018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今,泛舟听史、中药康养、探寻古陶都可以在这里实现,首日开放游客人数便破万人次。
上古堂、崇仁旧忆、枕溪山房......很难想象,在5年前,这里破败萧瑟、冷冷清清。现今,游人如织、灯火阑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条古街焕发新生?
“前期的整改难度很大,我们整条古街民居和文保建筑相互交错,有部分文保建筑依旧有人居住,改造基础薄弱。经过多次的摸排和走访,我们才制定出了这份改造方案,包含了古建筑修缮、民生保障、品质提升、文创发展等多个项目,确保了崇仁古街的完美蜕变。”崇仁镇党委宣传委员李雄介绍说。
崇仁镇政府通过资产盘活,统筹编制古街活化方案,创新“产权置换+修缮补贴”政策包,收储闲置老宅,完成飞线下地、公益基础设施和水美步道等项目建设。一方面,依托国家文保单位——池湖商周遗址、“建昌帮”中药炮制文化、纣王坝水利灌溉文化等“老IP”为挖掘基础,结合咖啡茶饮、汉服体验、特色早点等引进新业态10余家,打造出文旅爆款,让文化赋能“触手可及”。
以生态为卷、文化为笔、工业为色,光泽县融合打造出带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卡片,在这芳菲浸染的春日,静舒画卷待客来。(元喆翰)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