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十年·平潭观察

2024-11-01 08:23
| | | |

在岚台两岸跨境物流集散中心,货车正在装卸货物。江信恒 摄

第十一届平潭国际风筝冲浪节暨中国风筝板巡回赛(平潭站)比赛现场(资料图片)

“海坛1号”观光游船(资料图片)

坛南湾 江信恒 摄

平潭台青创业育成中心 林君斌 摄

在岚台胞薛秀娇在民警指导下更换驾驶证。林君斌 摄

第二届闽台“山盟海誓”集体婚礼现场 江信恒 摄

在台康社区,两岸同胞合力创作国庆主题十字绣。林君斌 摄

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1号免税商城 蔡起辉 摄

龙王头海滩 林映树 摄

 

岚台融合向未来

  “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全国独创,要继续努力探索,真正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潭考察调研时,叮嘱当地党员干部。

  殷殷嘱托,化为实干笃行的动力。

  这10年,平潭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不断推动与台湾的市场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一项项暖心政策落地见效,一家家台资企业投资落户,一个个创新平台相继设立,为助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平潭样本”。

搭平台

服务更贴心

  就在前不久,在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台青郑雅文顺利取得了大陆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了大陆执业证书,今后求职、晋升的渠道更宽了,让我更有信心扎根平潭发展!”她高兴地说。

  据了解,过去,因两岸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台胞来大陆就业时,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技能无“用武之地”。如何破解两岸职业资格认证的差异性问题,迫在眉睫。

  破题,从推动两岸职称比照认定开始。2018年起,平潭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对台职业资格标准比对和采信认证,目前已实现台湾最新393项职业证书标准比对全覆盖。截至目前,平潭累计发放职业资格采信证书超过2700本,服务台胞培训就业近万人。

  这只是一个缩影。

  平潭,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这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之处。

  因台而设、因台而特。作为全国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平潭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与台湾同胞共同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与成果,不断推动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助力更多台胞来岚追梦、筑梦、圆梦。据统计,在岚台胞从10年前的不足20人增加到如今的3200多人。

  他们选择平潭的理由是什么?对此,平潭台商协会会长吴政言很有发言权,他在平潭从事道路建设、建材批发等,至今已有12年。“这里的惠台政策力度强、覆盖面广,很有温度。”谈及落地平潭的理由,他如是评价。

  吴政言所言不虚。台企注册“全程网办”、台胞身份“两证互认”、台胞金融服务“麒麟卡”、全流程台胞医疗服务……10年来,实验区聚焦台胞就业、就医、创业等多个领域,关心每一位台胞关心的问题,并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台胞办事就像“回家”一样便利。

  今年5月,平潭台青创业育成中心揭牌运营,已成为了青年台商的新落脚点。该中心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由展示区、办公区、休闲区、路演区组成,旨在围绕台企创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打造“空间+平台+服务+智库+投资”为一体的服务体系。目前已有8家台企意向入驻。

  该中心负责人黎明杰来自台湾台北,同样在平潭工作多年。“我们将携手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台青台企创业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为台青台企打造有温度的筑梦之家,帮助更多台青逐梦、筑梦、圆梦。”他说。

促发展

舞台更广阔

  前段时间,在平潭海关的监管下,一辆集装箱运输车辆成功运抵福建帕卓流体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场所,车上装载着8.47吨马来西亚橡胶管,这是该公司首次进口加工贸易料件。

  上述公司是一家台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生产工业软管、液压软管、钢管总成等产品,并为风力发电机组、光伏设备、储能设备提供流体管道设计等服务。“橡胶管对产品生产至关重要。为了顺利引进这批材料,海关主动为我们提供保税加工账册备案、货物报关等全流程指导,大大降低了企业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真是太贴心了。”台商、企业负责人詹以哲点赞道。

  在平潭,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不仅要让台胞台企愿意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这是当地对台部门的重点工作。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渔)产业园、两岸影视基地、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1号免税商城……这十年,平潭坚持念好“惠”字经,积极为台胞台企搭建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如今,凭借“政策+平台+服务”,一条助力台胞创新创业的“加速链”正逐步成型。

  围绕平潭的区位、自然、资源等特色优势,台商台企在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产业赛道上谋篇布局,岚台经贸交流合作一路高歌猛进。数据显示,2013年,平潭对台贸易额尚不足10亿元;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增加至147亿元。

  两岸一家亲,岚台亲上亲。以文化为纽带,平潭接连举办共同家园论坛、IM两岸青年影展、海峡两岸(平潭)青少年棒球冠军赛、闽台“山盟海誓”集体婚礼等品牌活动,推动两岸交流交往持续深入,让亲情的种子开出融合的花。

  心安之处是家乡。放眼平潭,越来越多台胞在此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纷纷扎根于此,成为“新平潭人”。

  台湾社工萧修祺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作为平潭引进的首批台湾社工之一,萧修祺携家带口落地岚岛,开启海岛新生活。翌年,萧修祺入驻台康社区后,和同事积极策划举办了亲子沟通讲座、儿童口才培训班、长者趣味桌游等一系列特色志愿活动,累计服务居民400多人次。“来到平潭后,我充分发挥专长,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实现了人生价值。”萧修祺说。

  十年,既是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也是继往开来的全新起点。站上新征程,平潭将继续以台胞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完善服务台胞台企的政策体系,为台胞台企在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大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岚台融合发展,未来可期。(郭雅莹 张哲昊/文)

 

文旅繁花绽芳华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潭考察时指出,平潭面临的机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

  10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围绕“国际风范、青春时尚”主线,加快打造“星辰大海浪漫岛、音乐艺术欢乐岛、品牌赛事活力岛、旅游体验舒心岛”,平潭国际旅游岛的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不断攀升。

  数据会说话:2023年,平潭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000元;2024年上半年,平潭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3.6%,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人均消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深挖海岛资源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

  湛蓝的海湾、清澈的天空、凉爽的海风……今年国庆节,平潭68海里景区人头攒动。“这座海岛真是‘独一份’的美,随手一拍都是绝美大片。”来自武汉的蒙静欣喜道。

  作为福建第一大岛,平潭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10年来,平潭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将全岛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在不断完善水、电、公共交通等一系列硬件配套设施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将军山景区、68海里景区、仙人井景区以及龙王头海洋公园、坛南湾、长江澳等特色景点,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打卡。

  如今的平潭,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白天,游人或漫步沙滩,脚底是柔软的细沙,眼前是如童话世界般的风车田;或畅游碧海间,搭乘摩托艇、水上跑车,来一场水上“速度与激情”。当夜幕降临,“岚起山海图@中国平潭”“星辰大海·镜沙”“星球唤想·蓝眼泪”等项目“争奇斗艳”,平潭国际演艺中心更是成为文化夜生活的主阵地,舞剧、脱口秀、音乐会等轮番上演,呈现一场丰富多彩的夜间文艺盛宴。

  “看了‘阿弟’的故事,才知道原来平潭与南岛语族有这么深的渊源。”体验了“星球唤想·蓝眼泪”后,哈尔滨小伙沈洋仍有些意犹未尽。今年,随着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岛语族文化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不久前,位于苏平片区上攀村的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顺利完成整体提升。不仅新增了展现南岛语族先民日常生活场景的“远古家园”广场,还优化了史前文化展厅的展程设置,展示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的最新成果。

  距离基地不远处,一座巨大的建筑静静矗立。这是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眼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作,力争今年12月中旬正式开馆。据了解,该博物馆共设置3个展厅,面积共3800平方米,将全方位展示南岛语族的独特文化。“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展厅设置,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游览体验。”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项目经理陆伟峰说。

文体旅相互交融

迸发产业新活力

  步入秋季,平潭风力渐大。最近,这座海岛迎来一群“追风者”——来自天南地北的风筝冲浪运动员。

  旋转、追逐、跳跃……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平潭国际风筝冲浪节暨中国风筝板巡回赛上,来自国内外的80多名选手在龙王头海洋公园乘风而起,上演了一幕幕惊险刺激的竞技场面。“平潭的风力特别适合进行风筝冲浪,这里配套设施齐全,比赛体验很好。”上海选手付小汀说。

  作为世界三大风口之一,平潭丰厚的风力资源不仅带动了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还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新活力。

  从看海到玩海,这10年,平潭充分利用岛上的风力和沙滩资源,以塑造赛车、风筝冲浪、棒垒球、沙滩运动等特色品牌赛事为导向,成功引进FIAF4中国锦标赛、China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等知名国际化赛事,常态化举办国际风筝冲浪赛、国际自行车赛、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等一系列极具滨海风格的品牌赛事和棒垒球、赛车等两岸大型赛事活动180余场。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平潭真的太棒了,每个人都那么可爱、友善!”在今年6月举办世界沙滩手球锦标赛上,澳大利亚男子手球队员本·威士利由衷感慨。

  一系列国际化顶级赛事的接连举办,不仅打开了岚岛的国际知名度,还通过“体育+”实现“以赛为媒、以体兴旅”,进一步推动产业迸发新活力。

  平潭还将目光投向更为高端的赛车市场。在这里,一条以赛车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正不断延伸,赛车运动氛围日益浓厚。

  眼下,实验区正大力推动平潭汽车文体科创产业园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将建设包括平潭国际赛车场、国际二级赛道、相关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研发测试园区及智慧交通安全驾驶接待中心等一系列项目,计划2027年投用。

  视角转向文创产业。当地正着力打造“平潭有礼”品牌,开发设计了以石头厝、蓝眼泪、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南岛语族等为主要特色IP的多种类文创产品500多款,其中冰箱贴、IP折扇、沙画、明信片等深受游客青睐。

  “今年以来,我们将龙王头旗舰店等4家门店升级为公共文创空间,营业额已经突破500万元。”平潭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万灵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新品研发,聚焦南岛语族主题伴手礼、红色文创等领域,不断优化产品体系,提高‘岚仔’IP形象曝光度,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给来岚游客提供更舒适的购物体验。”

  回望过去十年,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然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未来,平潭将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做热文旅消费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更多的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打造“国际风范、青春时尚”的国际旅游岛形象,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多元、有趣的旅游体验。(郭雅莹 张哲昊/文)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