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一场妈祖文化盛宴
——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侧记
湄洲妈祖金身从祖庙出发,开启巡安莆田之旅。林春盛 摄
巡安队伍绵延数里,十分壮观。卢德山 摄
巡安队伍中的台湾花鼓队 卢德山 摄
妈祖祭典八佾舞表演 卢德山 摄
妈祖筵桌展示 卢德山 摄
巡游踩街、晨拜妈祖、妈祖祭典、文艺表演……连日来,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在莆田各地精彩上演,所到之处,人潮涌动、万人空巷,掀起一股“妈祖热”。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生于莆田,28岁时因海难救助渔民献出年轻的生命。当地渔民建庙祭祀纪念,妈祖由此成为渔民们共同信奉的海上女神。千年流布,妈祖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祖宫庙1万多座,敬仰者达3亿多人。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巡安活动自9月19日持续至9月28日,途经莆田1县4区2管委会53个活动站点,总行程400多公里,海峡两岸600多家妈祖宫庙参与其中。其间,同期举行海峡两岸妈祖文创作品大赛、妈祖文创产品展、书画楹联展、筵桌展示、特色民俗展演、无人机秀、烟花秀等配套活动,是湄洲妈祖金身有史以来巡安莆田活动规格最高、时间最长、活动最多的一次。
两岸民俗争奇斗艳
“恭请妈祖金身起驾!”19日上午,湄洲妈祖祖庙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轿夫稳稳擎起妈祖金身,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祖庙寝殿,开启为期10天9夜的巡安莆田绕境布福之旅。
电音三太子、千里眼、顺风耳等在巡安队伍前方开道,仪仗队、仪卫队等阵头紧随其后,身着妈祖服饰的湄洲女与汉服打扮的司礼生分列妈祖金身两侧。巡安队伍中,除了车鼓队、舞龙舞凤队、英歌队等莆田、广东等地的民俗队伍外,还有台湾地区的报马仔、哨角队、花鼓阵等民俗阵头,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来自广东汕头的潮阳和平天后圣母英歌队走在队伍前端,带来激情澎湃的英歌舞表演。伴着铿锵激昂的锣鼓节奏,舞者挥动双槌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步伐矫健、气势如虹。流行于潮汕地区的英歌舞是一种歌颂英雄的民间舞蹈,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队长马少伟透露,此次他们一共来了110人,表演者扮成梁山好汉形象,一路走一路跳,辟邪化煞,祈愿平安吉祥。
“呜呜呜……”台湾台中大甲镇澜宫派出一支31人的哨角队全程参加此次巡安活动,充当队伍开路先锋角色。“哨角是源自闽南地区的民俗吹奏乐器,在台湾‘三月疯妈祖’绕境进香活动中也作为阵头出现,很受欢迎。”哨角队负责人吴锦松说,哨角队使用的乐器为双数,跟随锣声的指示吹奏,每次吹三响,代表了向地、向人、向天的告示,寓意平安、祈福。
此次巡安盛会,台湾地区有18个县市近百家妈祖文化机构参加,总人数400多人。中华海峡两岸一家亲交流促进会创会理事长陈汉光带着10多位会员专程从岛内赶到莆田参会。“海峡两岸一家亲,妈祖文化是两岸同胞重要的情感纽带,希望通过妈祖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民心相通、心灵契合。”他说。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妈祖等民间信仰精神纽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俗交流活动”“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妈祖信俗’保护行动,共享保护成果”。
“巡安活动为两岸人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文化交流机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说,相信有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参与,妈祖信俗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妈祖祭典震撼来袭
25日上午8时20分,莆田市体育中心内编钟奏响,旌鼓擂动,一场盛大的妈祖祭典拉开帷幕。迎神曲悠扬响起,主祭人、陪祭人着传统礼服,手持素香,虔诚进谒,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随着古乐奏响,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翩翩跳起八佾舞。舞姿或妙曼或雄武,舞蹈语汇表达妈祖舍身济难、慈海护航的内涵,体现了妈祖故乡的传统舞蹈特色。
祭典全程近40分钟,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5个乐章,庄严肃穆,气势恢宏。这是湄洲妈祖巡安莆田活动期间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场妈祖祭典,吸引了众多观众到场观看,还有大量网友进入直播间在线观看和互动。当天首次在现场目睹妈祖祭典盛况的莆田市民小郭惊叹不已:“妈祖祭典满满的仪式感,真的被震撼到了!”
巡安期间,北高黄金珠宝文化馆、涵江区人民公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和仙游县工艺博览城也先后举行了4场妈祖祭典,场场爆满,热势难挡。
妈祖祭典作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妈祖祭典历经千年传承,在南宋初期就形成“初献、亚献、终献”的仪式等程式,是历代朝廷御祭和民间祭祀的完美结合。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妈祖被列为“春秋谕祭之神”,编入国家祀典,祭祀规格进一步提升,与天子同享八佾之舞,春秋两祭。
2006年5月,湄洲妈祖祭典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航海、宗教、民俗、艺术等价值,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湄洲岛,每年妈祖诞辰日、羽化升天日及妈祖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作为重头戏的妈祖祭典都会依例上演。祭典场面恢宏大气,古风浓郁厚重,气氛庄严肃穆,具有强烈的震撼力,特别是乐舞和音乐的艺术氛围渲染,使其达到一种情感交融的境界。
今年5月1日,由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制定的《妈祖祭典》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副董事长吴国春表示,《妈祖祭典》团体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妈祖祭典步入标准化新阶段,让妈祖祭典活动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推动妈祖文化活态保存、传承、传播和发展。
妈祖文创频频“出圈”
妈祖公仔、妈祖娘伞、萌妈徽章……巡安期间,沿线多个驻跸站点设置海峡两岸文创集市,集中展示销售妈祖主题文创产品,既传承弘扬妈祖文化,又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24日晚,在人潮拥挤的莆田市体育中心广场上,台湾牙神季、神缘起物、湄洲妈祖文创等多个两岸文创摊位一字摆开,人偶手办、小挂件、手机袋等众多妈祖文创产品映入眼帘,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这些融合妈祖文化、海洋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的文创产品,展现出妈祖文化的深厚底蕴。市民游客们在观看巡安民俗表演之余,也领略了一番两岸妈祖文创产品的别样风采。
台胞叶志锋的文创摊位上,一款名为“五行妈祖咖啡”的妈祖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顾客前来咨询选购。“受湄洲妈祖祖庙金木水火土‘五行妈祖’启发,我们调制了这款拥有五种不同口味的挂耳咖啡,挺受年轻一代喜爱。”叶志锋说,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妈祖文创产品的设计推广理念也是相通的,相信大家可以一起把妈祖文创产品越做越好。
荔城区北高镇是著名的黄金珠宝首饰之乡,全镇有5万余人从事黄金珠宝相关产业。湄洲妈祖金身巡安北高期间,当地不少在外打拼的黄金珠宝商特地赶回家乡助阵。北高青创会会长刘国松介绍,传承千年的北高古法细金技艺,常应用于加工制作妈祖平安吉祥物等黄金配饰。这些年,北高众多黄金珠宝匠人致力于将妈祖文化融入黄金珠宝产品,助力妈祖文化活态传承。
此前,作为巡安盛会的配套活动之一,2023海峡两岸妈祖文创作品大赛已正式启动。大赛要求创作者围绕妈祖文化及湄洲妈祖诸多关联元素,发挥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着重挖掘、设计和研发具有新文旅消费特性的文创产品;作品在体现妈祖文化内核的同时,突出实用性、创新性、艺术性、时尚性。
近年来,两岸不少文创企业围绕妈祖文化推出主题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展示形式和内涵。在莆田学院文传学院副院长帅志强看来,当今文创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喜欢追求“潮”“萌”“酷”等流行元素。“打造妈祖文化IP,一头赓续中华文脉,一头连接时代审美,努力让妈祖文创产品潮起来。”他说。(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许双萍)
现场
彩车串联两岸情缘
9月23日晚,停靠在莆田学园中街市群众艺术馆路段的12辆妈祖文化主题彩车逐一亮起灯光,一辆辆造型各异、色彩绚烂的彩车,在夜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丽,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中,彩车巡游环节成为一大亮点,备受瞩目。两岸情缘、巡安天下、涌泉济师……各彩车以历代与妈祖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为主题进行制作,车辆上装饰具有妈祖文化元素的文字、图形、模型等,展现丰富多彩的妈祖文化内涵,节庆氛围感满满,成为巡安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加此次巡安的12辆彩车,由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台湾妈祖文化机构及各地爱心企业共同参与策划打造。巡安队伍彩车总指挥庄进华透露,这些彩车平均长10米、宽3.6米、高4.2米,全部采用钢结构支撑,从设计制作到组装成形历经约3个月时间。每辆彩车都配有360度全景影像,驾驶员也提前考察了巡安路线和路况,保证彩车安全平稳出行。
妈祖文化随着先民的脚步在台湾开枝散叶,成为台湾最重要的信俗文化之一,是两岸同胞的重要情感纽带。“两岸情缘”主题彩车,由台中大甲镇澜宫、嘉义县新港奉天宫共同敬献。彩车上装饰了妈祖像、和平鸽、海浪等造型,并由电音三太子坐镇护驾,其上的“中华妈祖情,两岸一家亲”字样格外醒目,契合了该彩车设计的主题。
由台北市松山慈祐宫和云林县麦寮拱范宫共同敬献的“巡安天下”主题彩车,装饰了妈祖像、飞机、和谐号动车、轮船等造型,栩栩如生,主题明确,寓意深刻。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被视为最高规格的妈祖巡安活动,1997年以来,莆田先后举办了12次“湄洲妈祖巡安天下”活动,沿途参与者数以亿计,万人空巷,举世瞩目。
当晚,市民林女士带着11岁的女儿玲玲一一参观了所有彩车,并向她仔细解释各彩车蕴含的寓意。“彩车方阵将妈祖文化以具象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十分形象。在欣赏彩车的同时,也能了解妈祖文化。”林女士说,以前孩子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彩车,这次带她近距离观看妈祖文化主题彩车,增长了见识。(记者 陈盛钟)
千架无人机闪耀夜空
精彩的无人机电光秀表演吸引众多游人观看。卢德山 摄
9月21日晚,涵江区人民公园上空,1000架无人机以夜空为画布,以灯光为画笔,为现场观众上演了一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视觉盛宴。
夜幕降临,人民公园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万名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等待无人机表演。当晚8时15分许,1000架无人机排列的大型方阵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灵动飞舞,通过不同颜色、组合的变换,接连变幻出妈祖像、涵江东方二十五坎、凤凰于飞等图案,并组成“立德 行善 大爱”“妈祖保佑 平安喜乐”“两岸一家亲 涵江欢迎您”等字样。不同的主题造型,结合各式绚丽多彩的烟花和璀璨夺目的灯光秀,在夜空中交织出不同视觉效果,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把夜空装点得如诗如画,也将当天巡安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次无人机灯光秀表演时长15分钟,分为普天同福、山水同和、祥光同沐三大篇章,每分钟变换一个不同的主题造型,共15个主题造型,主要为妈祖文化及涵江区特色元素画面。现场,巡安队伍和市民游客不时用手机、相机记录美妙瞬间,赞叹连连。“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十分酷炫,烟花秀也很精彩,太赞了!”游客陈昕怡说。
作为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的一大亮点环节,此次无人机灯光秀表演通过精密编排,将现代科技与妈祖文化结合,打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光影艺术盛宴,让广大市民游客在欣赏科技与视觉大片的同时,切身感受妈祖文化的内涵,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记者 陈盛钟)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