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传承千年文脉 谱绘“诗和远方”

2023-05-06 08:03
| | | |

  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妈祖文化、莆仙戏曲、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源远流长,是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莆田,山海兼备、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近年来,莆田市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大资源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莆田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35.35万人次,同比增长33.2%;实现旅游总收入50.53亿元,同比增长45.2%。“五一”假期,莆田各大旅游景区景点和文化场馆人潮涌动,累计接待游客187.61万人次,同比增长50.4%;实现旅游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62.3%。

以文塑旅

朝圣之岛靓“出圈”

  朝拜妈祖、欣赏滨海美景、打卡网红民宿……“五一”假期,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热度“狂飙”,人气满满,5月1日单日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5月3日,湄洲妈祖祖庙景区依然人山人海。“妈祖文化博大精深,民俗表演精彩纷呈,真是不虚此行!”浙江游客李伟对记者说。

  已有千年历史的湄洲妈祖祖庙,初仅数椽,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2020年底,以妈祖祖庙景区为核心,包括湄屿潮音景区、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妈祖平安里等重要景区景点在内的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祖庙包括西轴线和南轴线建筑群,有大小建筑数十处,楼亭交错,殿阁纵横,蔚为壮观。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湄洲岛还建有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妈祖平安里、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等多处与妈祖文化有关的人文景观,均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2006年,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说,目前,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3亿多的妈祖敬仰者,妈祖文化成为一种世界级的文化现象。

  落地窗、海景房、空中餐吧……位于湄洲岛东环路旁的湄屿佑见民宿,是游客追捧的网红民宿,经常一房难求。“‘五一’假期的客房,很早就被抢订一空。”湄屿佑见民宿主理人林奕飞说,“年初以来,湄洲岛人气旺盛,我们正在打造第四家主题门店,争取在暑期推出。”

  近年来,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在湄洲岛遍地开花,全岛共有民宿218家,床位3400多张。在妈祖文化和滨海风光的加持下,民宿业主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海洋、文艺、红色文化等各类主题式特色民宿产品,开启旅游发展“流量密码”,极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妈祖文化,是湄洲岛文化旅游的灵魂和驱动旅游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湄洲岛旅游和文体局局长戴玉瑞说,通过挖掘利用独特的妈祖文化资源,以文塑旅,湄洲岛旅游产品类型和旅游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以旅彰文

千年古街焕新生

  “五一”期间,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人山人海。走进这里,仿佛步入一条时光隧道,红砖黛瓦、飞檐挑角、梁枋交错,酒馆、茶舍、食铺等商铺排列俨然、古朴雅致,传统与现代交互演绎,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地处莆田中心城区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是千年兴化府古城的核心区,总长约1.3公里的大路、县巷、后街、衙后、庙前和坊巷6条古街巷纵横交错。这里曾走出260多名进士,分布着各级文物保护建筑18处、历史建筑20处,包括元妙观三清殿、古谯楼、大宗伯第、兴化府城隍庙、文峰宫三代祠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2020年3月,荔城区围绕创建5A级景区定位,投资3亿多元,启动实施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整体提升一期工程。街区按照“修旧如旧、合理利用”原则,采取政府征收、回租经营、自主修缮等三种模式,对沿街房屋进行腾退征收,以“绣花功夫”推进保护修缮工程。去年国庆节期间,该街区在历经两年多的保护修缮后正式开街,成为莆田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街区内宋元明清古建筑连成一片,是莆田历史文化积淀的精华片区。”荔城区文化馆馆长黄金梅说,作为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莆田人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修缮工程通过对古街区的挖掘与开发,以旅彰文,延展文化遗产生命力,让其活起来、火起来。

  走进街区的知青文化博物馆,可以看到充满年代感的知青生产生活老物件,再现那段难忘的岁月;崇功祠莆阳民俗文化园里,精彩的莆仙戏让人沉浸式感受宋元南戏“活化石”的韵味;在原氏民居,由沉香、龙眼木、荔枝木等雕刻而成的上百件木雕展览作品惟妙惟肖;衙后街手工作坊内,孩子们撸起袖子,跟随老艺人体验泥塑制作的乐趣……如今,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莆田的一处文旅新地标,吸引着八方来客。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郑之川告诉记者,“五一”前夕,《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在央视播出,包括莆田木雕、莆仙戏等在内的13项莆田非遗项目集中亮相,引发热烈反响。该片便是在街区内取景拍摄,多个文化IP景点已成为网红打卡点。“街区已推出莆田‘百工坊’非遗文化一条街,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打造特色文旅品牌。”(记者 陈盛钟 陈荣富)

专访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高质量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访莆田市市长林旭阳

  4月18日,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拉开了新一轮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的序幕。作为沿海旅游城市,莆田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推动文旅经济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木兰溪流域治理的重大实践探索,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的部署要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符合莆田市情、彰显莆田特色的‘文旅+’和‘+文旅’发展路径,把更多优势资源转化为优质产品,开创更具热度与亮度、广度与深度的文旅经济发展新局面。”莆田市市长林旭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2022年,莆田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004.52万人次,增幅排名全省第三。旅游总收入145.61亿元,增幅排名全省第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9%,位居全省第一。林旭阳介绍,在发展文旅经济上,莆田有三大突出优势:

  一是生态环境优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0次关心推动木兰溪治理工作,给莆田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去年,木兰溪流域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赋予莆田“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特殊使命。

  二是文化积淀深厚。莆田,有千年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传承千年,穿越时空、跨越国界、超越族群,在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敬仰者。有千年莆仙戏,曾两获“梅花奖”,去年再攀高峰,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有千年木兰陂,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我国五大古陂之一。有千年广化寺,始建于南朝,为福建四大丛林之一。有千年民俗,莆田元宵“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从农历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

  三是文旅业态丰富。近年来,莆田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培育了6家省级观光工厂、2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其中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世界级工厂观光旅游区、全省第一个工业旅游景区。莆田还策划“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推出莆田游春、红色旅游等78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莆仙戏传习所等一批“+旅游”融合典型案例。

  林旭阳表示,莆田市按照文旅经济发展新理念,从空间和产业方向谋划布局文旅经济新路径。

  一是做大龙头文旅品牌。一个木兰溪品牌,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加快推进集成实施“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统筹“一溪两岸”连片发展,创建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景区,打造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一个妈祖文化品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湄洲岛的重要嘱托,坚持岛岸一体发展,创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二是打造文旅景观带。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福建1号滨海风景道建设机遇,打造两岛(湄洲岛、南日岛)、三湾(湄洲湾、兴化湾和平海湾)、一带(滨海带)、多区多点的滨海休闲旅游带。持续推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带。积极推进“五山”(壶公山、天马山、囊山、凤凰山、九华山)生态保护及景观廊道建设,打造北部山脉生态旅游带。

  三是建设文旅产业集聚区。推进九鲤湖与九龙谷景区的整合与联动发展,打造“休闲旅游”和“祈梦文化”两大主题,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莆田工艺美术城为立足点,建设展示中心、大师创作室及一馆两中心等重大项目,整合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海峡艺雕旅游城、莆田国际油画城等工艺美术资源,实现工艺美术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推进南日岛旅游开发,发展海岛旅游,打造集生态养殖观光、海上露营、渔业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滨海旅游,打造“四大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南少林寺为核心,开发禅修小镇项目,做大禅武夏令营,形成集禅修、度假、研学、朝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禅修文化集聚区。(记者 林剑波 陈荣富)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