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一场数字与文化的美丽邂逅
——聚焦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文化分论坛
榕城芳菲四月天,云上云下福满堂。
27日下午,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文化分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产业界的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业界大咖齐聚一堂,在头脑风暴和各抒己见中共赴一场数字与文化的美丽邂逅。
大家立足数字文化的思考和实践,碰撞思维火花,一致认为,要从构建发展新格局、促进产业新发展、点燃融合新动能等三个维度来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
文化赋能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提出“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
这一规划为构建数字文化发展新格局描绘了蓝图。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文化消费新场景竞相解锁,新兴业态不断催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新形势下,数字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如何构建?
论坛上,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约娜作了关于建设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发言。她表示,当前正在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希望可以通过建设中华文化数据库,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文化赋能社会发展是构建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高平认为,推动数字文化技术创新,注重打造产学研用协同模式,将有助于在新格局中实现文化赋能社会发展。
新华网党委常委、总编辑钱彤在主旨演讲时说道:“昨天,我去参观了福州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新华网打造的《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系列融媒体节目的一个重要场景。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离不开数字技术加持。”他认为,技术加持,可以有力推动数字文化发展新格局的构建。
在探讨交流中,与会各方一致认为,要汇聚合力建设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拓展数字文化发展新格局。
“云端”高地
上届峰会上的“福·元宇宙”大秀点燃福文化的创意可能,闽台两岸青年联手打造的“大话熹游”网络文化IP大受欢迎,去年投洽会期间鼓浪屿实现山、海、岛联动AR秀……
在当天论坛上,多个福建数字文化产业新发展的亮点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作为鼓浪屿AR秀的承办方,我们现在也在打造福州冶山智慧景区等项目,希望携手上下游企业一起延伸产业链,实现数字文化产业新发展。”中国移动咪咕新空总经理廖智勇说。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黄心渊认为,鼓浪屿AR秀其实不仅在展示风景,更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福建故事。这启发我们要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用心用力用情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融资规模在文化产业中的占比超60%,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增长势头最为迅猛的门类之一。
文化资源上“线”入“云”,非遗项目破“屏”出“圈”,一个文化发展新高地正在“云端”被迅速构筑起来。会上,各方代表纷纷关注文化资源如何借助数字化“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实现产业新发展,作为文化载体的数字技术也需要不断嬗变。
“《周易》云,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起柱这样阐述自己对数字产业实现新发展的理解,他认为,要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云、网、端”承载能力,研发人工智能全息呈现等技术,实现数字文化产业新发展。
融合赛道
25日,福州西湖公园在玉带桥两侧设置“数字第三空间”场景,推出3D成像全息舱、未来之眼魔法眼镜、交互AI回收装置、数字藏品平台、数字虚拟人等一系列项目,让市民体验感受数字技术的魅力。
这是一次数字与文化的美丽邂逅。
黄心渊认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会迸发出无限潜力,点燃发展新动能。
“山海就在眼前,天地如此辽阔,迷人温馨的灯火场景,安抚着人们的心灵。”作为今年豫园元宵灯会火爆出圈的“幕后推手”,上海豫园股份首席文化官陈佳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对数字与文化如何深度融合的理解。她表示,元宵灯会的文化灵感来自于《山海经》中的奇幻美景,而数字技术则让文学美感走进现实。
完美世界控股集团总编辑伊迪介绍,在为豫园元宵灯会提供技术支持时,完美世界以山海经作为一个文化大背景,搭建虚拟场景,并且加入游戏任务,让游客被任务线引导到不同实景点位打卡,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
当文化与数字相遇,文化就不再抽象,而是可以被看见、被听见、被感知。
作为一家福建数字文化企业,宝宝巴士联合创始人卢学明也在当天论坛上就怎样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进行了分享。
大家一致认为,数字和文化相融合点燃的新动能,一方面可以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线下,传承弘扬文化,另一方面可实现在虚拟平台接入不同商业功能,实现智能管理,带来更好体验。
“这是一个新赛道,期待更多伙伴来共同开拓。”伊迪说。
还有与会者从受众角度出发,提出要让文化资源搭上网络的快车,从历史中“走出来”、于光影中“活起来”、在大众中“热起来”。(记者 林蔚)
感言
原来数字也浪漫
戴上VR眼镜,立刻“穿越”到了福建古厝的厅堂里;扫一下小程序,千里之外的景色跃然掌上,解说声声入耳;点开电子屏幕,深藏博物馆里的国宝级名画纤毫毕现……漫步在数字峰会的展馆中,一个深刻的感受是:数字也浪漫。
数字技术常常会在第一时间大量应用到生产、管理等领域,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刻板无趣的错觉。其实,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同样也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比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就提出“数字敦煌”构想,经过多年努力,深藏石窟的艺术瑰宝不仅得到了完好的保护,还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领略到它们独特的魅力。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强大最持久的力量。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提出“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可谓吹响了加快推动数字文化建设的号角。
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越来越深度地融入文化领域,数字文化也越来越受关注。在本届数字峰会的展馆中,一座“江山入画——中华文明中的国家测绘轨迹”数据中台吸引了众人瞩目。这一集合数字孪生、虚实共生的技术,将中国古代山水舆图与遥感测绘前沿科技深度耦合,让碎片化的文明记忆在空天数据中重生,在不断拓展的运用场景下,展示了浩大壮观、纵贯历史、横跨江海的文明科技数字资源,不仅再现中华文明的盛大与繁荣,也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数字文化的魅力。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成果,正是我们发力建设数字文化的具体体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数字技术持续进步,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健康现代文化提供了更多新手段、新模式,为加快建设数字文化创造了新的机遇。期待全社会再接再厉,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促进数字技术和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打造更多富有生命力的数字文化作品,推动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黄云峰)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