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向新、向智,向未来
核心提示
绿色是福建的发展底色,也是产业机遇。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第一,历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均为优秀,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产业向绿与生态向美同频共振。
多年来,福建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近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在福建山海之间感受制造业逐新向绿的浓浓气息,感受山川湖海的生态画卷。
走向低碳的工业革新
数字化重塑长乐区纺织产业生态。图为位于长乐区的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智能化技改项目车间。王旺旺 摄
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内展示的用于钢铁产业的“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 记者 施辰静 摄
连日来,记者在山中遇“绿”,于海中见“质”,惊叹于水清岸绿的背后,涌现出一批向绿而行、向智而新的制造业企业,福建高质量发展更加生机盎然。
在7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福建站)情况介绍会上,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郑伟说,福建省绿色制造体系正不断健全,全省现有省级绿色工厂45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62家、绿色园区34个,现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3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2个、绿色工业园区12个,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共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
碳足迹跟踪,促进绿色转型
产品碳足迹,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
占世界黑色冶金工业产能80%以上的钢铁企业,都是采用传统“烧结—炼铁—炼钢—轧制”长流程生产工艺。
“每一个工艺过程排了多少二氧化碳?用了多少电、水、热、气?”在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省级科特派、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明月直言:钢厂的设备有上万个,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的达2000多个。
如何核算碳足迹?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这一问题很迫切——
2023年6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试执行,将从2026年1月开始根据覆盖产品碳含量要求购买对应的CBAM证书。“也就是说,欧盟开始实施全球首个‘碳关税’,针对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等行业,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到一年半。”郑明月说。
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南平碳计量中心共建,中心携手福州罗源湾的一家钢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研发模型,再用碳计量三级分类法,可以计算出它的碳足迹。记者在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见到,一张大屏幕上展示着这家钢厂的全部流程,根据监测得出的数据形成“企业碳排放趋势分析”“二氧化碳浓度趋势变化”等。
不只是钢铁产业。6月,南平市还启动“2024年南平铝业铝合金碳排放监测计量体系平台建设项目”,为铝合金高端产品的低碳评价提供依据和科学支撑。
推进工业减“碳”增“绿”,福建先后出台了工业领域和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4个分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推动工业节能降碳和资源综合利用措施。数据显示,目前省炼油、平板玻璃、乙烯、合成氨行业已实现“十四五”产能达标水平超30%的目标。
创新平台,推动制造业升级
“高纯电子特气及专用化学品项目”投产仅半年多,福豆新材料有限公司就已推出多个产品。“我们当前生产的主要是高纯一氧化碳和高纯乙炔,市场反映很好。”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明磊说,他们研发的20余种电子特气产品达到了国际标准。
这家企业专注于通过科技攻关开发出高纯超净、适用性强的含氟电子特气系列产品。张明磊说,他们要做的,是摆脱“电子级六氟丁二烯供应主要集中在海外厂商及海外厂商在国内的子公司手中”这一难题。
突破“卡脖子”技术,需要创新,更需要人才。与沿海地区相比,闽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弱、区位优势不明显。如何解决紧缺的技术人才问题?
福豆新材料只需动一动手指,打开“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提交“含氟特气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需求,几分钟后,平台就为企业推荐了福州大学邱挺教授等6名专家人才。目前,福豆新材料已经与福州大学进一步开展相关合作。
早在去年9月,福豆新材料就曾通过上述平台筹建团队撮合,获得中化集团旗下基金5000万元的股权投资。企业还在平台提出“电子级六氟丁二烯的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最终在平台运营团队的帮助下,福豆新材料组建起一支集成电路制造用电子特气创新团队,并成功申报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创新人才项目且获得资金支持。
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以“数”赋能,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已为南平8条主导产业开展“产业体检”工作,形成“产业体检”报告,推动产业向新逐绿。南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谭树龙介绍,目前,南平市已摸清竹、水、茶、山(文旅)、白羽肉鸡、氟新材料、ES纤维和物联网电池等8个产业的家底,完成了上述各产业的创新链图谱绘制,梳理出本地企业1616家、“强链、补链、固链、拓链”节点148个、本地所需关键技术101项。
以“数”赋能,在长乐纺织业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促进纺织业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纺织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展示大厅里,“数字员工”让车间上演“厂长消失术”。
福州市数字产业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伍维斌“唤醒”了基于大数据和AI融合产生的“数字员工”,在智能平台输入“企业运行效率”“停机率是否出现异常”“员工的出勤情况”等指令,就能驱动“数字大脑”在20多公里外的纺织车间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不到0.5平方米的屏幕前,伍维斌还演示了一系列“新潮”的操作。
输入各样的标签词组如“水仙花”“菱形”,通过AI花边辅助设计系统就能设计出各种花边图案,将满意的图案一键上传,完成设计者的知识产权确认。平台拥有自主研发的“花无缺”AI图像搜索引擎,能实现“以图搜图”,几秒就能帮下游客户找到想要的蕾丝图案;辅布司自主研发的蕾丝花边面料智能缺陷检测系统,还能自动检测出布面疵点,是得力的“瑕疵质检师”。(记者 林霞)
绿妆重染好山水
厦门环东浪漫线彩虹跑道(资料图片)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生态和文旅是福建具有代表性的两张名片。
青山叠翠、碧水潺流。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绿色是福建鲜明的底色。
2023年,福建省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达到5.72亿人次、6981.08亿元,文旅经济成为全省GDP占比达10%的支柱产业。
生态为底,文旅为笔,我省正着力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生态修复景色新
将相机架设在树林里,安静地观察着不远处森林里的一角,周围是成片的湿地,飞鸟不时从身边掠过。“最近听朋友们说,在这拍到了新的鸟种,趁着周末我也来看看能否拍到。”长汀鸟类摄影爱好者丘嘉瑞轻声说道。
最近几年,他成为拍鸟发烧友。流连于地处长汀县三洲镇的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丘嘉瑞拍摄到贵客——蓝喉蜂虎、黄腹角雉和白颈长尾雉等珍稀鸟类。
三洲镇曾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龙岩持续巩固提升“长汀经验”,开展水土流失精深治理,至2023年,长汀水土保持率提升至 93.56%,森林覆盖率达79.55%。这座“火焰山上”的湿地公园就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生动体现。
“我们不断增加湿地公园的功能,丰富旅游业态,让湿地公园内月月有花、四季有果,成为市民和游客们的休憩点、科普馆、网红打卡点。”三洲镇党委书记汤钦洪说,2022年,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生态改善,带来美景,也守住乡愁。
30多年前,在外务工的易小贞回到了老家长汀县河田镇,在“让绿色赶走贫穷”的号召下,尝试开垦家乡的闲置抛荒地,种植绿化树。
从生态稻田、生态菜园、生态果园等方面着手,易小贞硬是把荒置河坝田野变成了一片绿洲,同时,发展金鸡、金稻、金针花、金银花、金橘等产业,带领农民走上庭院经济致富路。
如今,易小贞的家庭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通过盘活乡村农房、闲置土地等资产,打造集农事体验、乡土美食、特色民宿、亲子研学等为一体的经营模式,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就业。“我们团队现在有近10个人,其中就有返乡的大学生。他们发挥优势,策划活动,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引客下乡。”易小贞说。
绿色“上新”带动了生态文旅产业持续升温。2023年,长汀县通过生态观光、森林旅游、绿色休闲等实现旅游总收入68.64亿元。
昔日水土流失地,今朝变身新美景。这样的蝶变,也发生在泉州海丝生态公园。
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海丝生态公园,原先是荒废的农田、杂地和鱼塘虾塘鸭塘。2018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在此处建设海丝生态公园,打造生态连绵带治理样板。
眼下的海丝生态公园,青山绿水、自然风光融入城市,成为一道集生态保护、城市旅游、市民休闲、湿地科普、都市农业于一身的亮丽风景。
“荒田杂地变成生态公园,环境越来越好!”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上浦村村民陈芽说,现在她每天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公园,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在公园做环卫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
业态焕新引客来
好生态留住乡愁,也助力业态焕新。
同安湾畔,碧海银滩,暑期的厦门浪漫线滨海水运动度假区格外热闹。海上,摩托艇、帆船、水上飞人等水上项目有趣、刺激;岸边,挖沙赶海、露营闲坐、打卡拍照等活动,充满惬意。
同安湾是厦门最大的城市内湾。过去这里因海域养殖无序发展,加上附近村庄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2006年环东海域启动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养殖退出、滩涂清淤等系列举措,滩涂地蝶变浪漫地。如今,全长50.6公里的环东浪漫线坐拥黄金沙滩、彩虹跑道、滨海浴场等网红打卡地,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成为流量担当。
如何把流量变为“留量”?厦门将文、体、旅的深度融合作为解题关键,进一步丰富沉浸式旅游体验。
“我们一方面丰富滨海旅游娱乐休闲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帆船、帆板、冲浪等竞技类项目培训,吸引国内外相关赛事来厦举办,以赛促产。”厦门体育集团(水运动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发介绍说。
不久前,2024年福建省青少年帆板锦标赛在环东浪漫线“扬帆”,来自我省各地的158名运动员相聚于此;第十届梅沙教育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厦门站比赛,更是吸引了来自20个城市的近490名选手参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青少年帆船比赛。
一系列比赛的举办,为环东浪漫线上的酒店群带来可观的客流。王国发告诉记者,仅上个月的两场赛事,就给周边酒店带来了约3000间/夜的住宿需求。
“环东浪漫线已成为体育赛事的热门之地,结合半程马拉松、铁人三项、青少年帆船赛等赛事,我们还策划举办国际啤酒节、环东风情季等文旅活动,点亮夜生活,激发消费活力,助力渔村经济蓬勃发展。”同安区文旅局局长陈丽霜说。
依托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持续挖掘文旅新业态、新模式,这样的探索正在成为我省绿色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位于龙岩上杭县的紫金山金铜矿区,绿树掩映,空气清新。作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紫金山目前已成为集研学、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热门景点。越来越多的游客及研学团队走进紫金山,参与科普学习、实地考察。据统计,矿山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填补了福建省矿山旅游的空白。
随着“簪花围”的火爆出圈,泉州的千年渔村蟳埔村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也带火了当地文旅产业。海丝遗珍、非遗文化与多业态融合的加持下,乡村振兴之花在这片热土绽放。2024年以来,蟳埔累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五一”期间总客流量33万人次,日均客流量6.6万人次。(记者 廖丽萍 戴敏)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