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北岸:以港通海 深耕海洋优势

2024-12-25 08:53
| | | |

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 黄国民 摄

能源供应基地建设现场 陈琛 摄

年产10万吨海水提钾工程施工现场 黄国民 摄

俯瞰北岸经开区。黄国民 摄

  深冬时节,海风劲吹,万里海天湛蓝无垠。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货轮进出,装船机、岸桥、门机等各类大型设备忙碌不停。截至本月,东吴港区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3%,创下历史新高。

  东吴港区是湄洲湾港第一大港区,也是我省第二大大宗散货港区。该港区拥有罗屿码头、八方码头和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3家大型散货码头和全省面积最大的大宗散货露天保税堆场,目前已形成“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水陆联运”的综合疏港通道体系。2009年湄洲湾开港以来,东吴港区已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7亿吨,成为通达四海的重要枢纽。

  依托深水大港,港口扩容的步伐稳健而迅速。连日来,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14#泊位后方在建的国投湄洲湾能源供应基地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挖掘机、装载机等60多台设备同步施工,160多名工人忙碌作业。

  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是我省最大的专业化煤炭码头,也是国家“北煤南运”“外煤内运”大通道中的重要环节。国投湄洲湾能源供应基地项目将新建静态堆存能力超80万吨、年设计煤炭运量达485万吨的2#、3#煤炭堆场及相应配套设施,打造一个“生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运行绿色化”的专业型、智慧型煤炭能源供应基地。

  临海处,总投资8.02亿元的福建优星欧派新型建材项目建设现场,250亩的一、二期钢结构厂房已初具雏形,平整场地、设备安装、板线施工……230多名工人在此起彼伏的机械轰鸣声中有序作业。

  优星欧派新型建材项目是北岸经开区“一康城两基地五组团”战略布局中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系列项目之一,计划引进2条全球领先的石膏板生产线,通过变固废为宝,生产新型环保石膏板材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1亿平方米石膏板,产值超10亿元,利税1.3亿元,将进一步带动全省石膏板制造业的发展。

  向海而兴,以海兴城。北岸经开区高位推进、抢滩布局,积极做好“海文章”,多领域、新质化的应用场景争相涌现——国内首个10万吨海水提钾工程一期施工进度超70%;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用地保障框架协议签订,配套码头工程建设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全面开工;东乌垞A区100MW渔光互补一期项目正在推进水面区域桩基施工,预计2025年5月可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达1.3亿千瓦时。

  今年以来,北岸经开区以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抢抓蔚蓝新机遇,拓展蓝海新空间,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及现代港口服务业,在壮大海洋经济大势中主动作为。数据显示,2024年,北岸经开区共安排13个省市重点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7个、市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226亿元,均有序推进中。(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陈惠贞 陈琛)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