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一座“爱阅之城”的实践与新生
如果你问,南平城市之美是什么?或许,很多人的答案里,有“书香”。
南平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所辖10县(市、区)建县历史都在千年以上,“福建”中“建”字来自“建州”,属今之南平。时间在这片土地上积淀,孕育涵养了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上出过2000多位进士和19位宰相,“一代大儒”朱熹在此“琴书五十载”,道学南传先驱游酢、法医学鼻祖宋慈、婉约派词人柳永、抗金名臣李纲、史学家袁枢、诗论家严羽从这里走出,让南平有了“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的盛誉。
城,因人而立,因文而兴。它的气质既源于对历史文脉的坚守传承,更有赖于创新赋能的厚积薄发。近年来,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深化全民阅读建设新时代“书香南平”的实施意见》,并编制完成建设“书香南平”中长期规划,书与人的距离更近了,数智技术更好赋能了阅读,书香正慢慢地浸染并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气质。
阅读“绿洲”:
拉近书与人的距离
夜幕降临,城市灯火繁华之间,依然留有一处远离喧闹的“精神居所”。
“大朋友、小朋友们,这期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我是自由的书香少年’。”话音一落,建阳区潭阳书舍·新时代书吧里的“劳妈课堂”亲子公益课一如往常,准点开课。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家长在此相聚,分享探讨着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可以说,书香正浸润着建阳这座城市,并影响着大家的日常生活。”新时代书吧公益领读者劳春旦很是感慨,在建阳,有一群志愿者正以潭阳书舍公益书吧为圆心,汇聚起大大的正能量,让更多的家庭在从事公益和享受阅读中获得力量。
当一座城市浸润书香时,这座城市的气质便也悄然改变。
位于顺昌县中山东路街角的“东安驿”,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现代木构庭院建筑。在这里,有温馨的户外休闲区、志愿服务站以及能容纳200人以上的宽敞阅读空间,众多学生、市民前来学习打卡。
位于邵武市大埠岗村的“一分钱读书社”,保留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明实践”。在这里,有崇尚文明、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也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文化力量始终引领着文明乡风。
位于延平区水南街道一住宅小区里的“政协书屋”,是由闲置的公共空间改造而成的文化阵地。在这里,居民不仅可以享受阅读,还可以集中协商解决小区里的大事、小事。
位于光泽县文昌路茶饮店里的“书吧”,更像是茶香与书香交融的“阅读角”。在这里,你可以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柔和的灯光、舒缓的音乐之中,自然地进入宁静与放松的状态。
拉近书与人的距离,打造“15分钟阅读圈”,目的是让阅读这件事处处可享、触手可及。目前,南平全市共建71个图书分馆、104个公益书吧、66所城市书房、78处新型阅读空间、1300多个农家书屋。它们,悄然地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展示着“书香南平”最动人的模样——阅读不再是需要郑重其事安排的活动,而是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数智赋能:
传统阅读的现代变革
“你好,请帮我找一下《红楼梦》。”
“好的,以下是我为您找到的《红楼梦》所有馆藏版本。”
今年6月1日,南平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同步“上岗”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包括了AI数字馆员。“通过数字馆员的引导,读者能迅速精准定位自己所要寻找和借阅的书籍。”南平市图书馆“馆企融合”项目部工作人员陈士奕介绍,AI数字馆员还能成为读者的贴心“引路人”,陪伴读者完成书籍借阅的全过程。
现代技术赋能公共阅读,带来一场深刻“阅读革命”,更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2025年,我们荣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用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全国首批10家智慧图书馆应用示范基地之一。”南平市图书馆馆长刘忠旺介绍,“市图书馆进入了智慧化的全新阶段,除了AI数字馆员,还引入了AI视觉图书定位(盘点)管理系统,实时捕捉藏书分布情况,方便读者精准、快速定位所需书籍。”
不仅如此,在图书馆一层的24小时自助阅读空间里,全天候运转的自助还书终端和智能分拣设备,能够解决读者在开馆时段内没空还书的难题。
图书馆内还打造了青少年阅读区和亲子阅读区。青少年阅读区域引进了分级阅读系统,配套AR增强导读等数字化手段。亲子阅读区域的设计,在注重儿童安全及色彩搭配的同时,通过少儿绘本学习机的投影动画、音频解读等设备引入、技术应用,让小读者快速沉浸于绘本故事。
技术赋能,也创造了更多人与书“相遇”的可能。近年来,南平从打造数字共享平台,建成图书馆线上数字阅读、“潭阳书舍·云阅读”等平台,到建设全国“有声示范城市”,开通喜马拉雅南平频道,丰富数字阅读资源,再到打造朱子文化“四合一”平台,建设考亭书院“朱子书房”……阅读服务早已从固定的馆舍中解放出来,延伸到了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那些“永不打烊”的阅读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现代城市人群碎片化、便捷化的阅读需求。
浦城梦笔有声图书馆的周末,总是热闹又安静的。读书、听书的人多,但大家都沉浸于自己的阅读世界。馆内还专门设置了有声明信片区域,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制作自己专属的有声明信片,将自己的问候与祝福同浦城人文、美景一同寄送给亲朋好友。
“梦笔有声图书馆还重点打造了‘浦城文化有声阅览区’。”浦城县图书馆馆长李娟介绍,图书馆通过与“喜马拉雅”有声平台合作,制作了500集内容涵盖浦城历史、诗词、非遗、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等的有声节目。
全民参与:
书香社会的共建共享
邵武市沿山镇沿山村公益书屋,于今年8月正式启用,呦呦书屋创办人杨芝兰、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者劳春旦便带着团队前来开展阅读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有了更加生动的呈现与表达;
顺昌县东安驿“来读书吧·政协书屋”,坚持365天无休开放,日均接待读者数百人次。这背后,是一群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者的坚守;
建阳区潭阳书舍·嘉禾公益书吧里,一场“你好,秋分”——诗词共读·食味寻秋的节气雅集吸引了好些社区居民参与,大家在节气诗词中感受深刻的文化意蕴;
……
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书页间便仿佛有了万千绽放的平行世界。我们在其间思考、快乐、忧愁、辗转难忘。城市里阅读的人,成了风景——书吧里服务读者亦是读者的志愿者,乡村书屋里踮着脚拿起绘本的孩子,城市公园阅报栏前戴眼镜看报或戴着耳机听书的中老年人,等等。
爱“阅”的力量,正在南平这片沃土中拔节生长、澎湃迸发——
“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近思录》导读系列讲座、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全年数百场的经典诵读、书院讲坛、读书讲座、知识竞赛各类阅读活动,各级书香组织、书香个人、“最美阅读志愿者”、“最美阅读推广人”的评选,让浓郁书香流淌在城市街巷,也润泽着广袤乡野;
南平市图书馆携手新华书店,既延续了“你读书 我买单”等经典阅读品牌活动,也打造了南得一书小笋芽读书社、“科”代表、影阅汇等全新阅读活动,先后邀请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李光复、《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冠军彭敏、岳麓书社副编审周家琛等到南平来进行阅读分享;
“建本之乡”全民阅读体系构建项目入选了2023-2024年度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来读书吧·政协书屋”工作推动着读书活动与政协履职工作的有机结合,邵武领读人计划秉持着“活成一束光,照亮一群人”的理念,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沿途的公益书吧让游客在远方邂逅诗意。
耕耘,留下了每一步扎实的足迹;收获,是每一个可感可见的改变。耕耘有时,收获有时,书香南平建设始终会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而阅读,也将会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得以代代传承。(吴建琼)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