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聚势赋能,梧高凤自栖
海沧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资本纷纷涌入。图为投洽会海沧馆。(海沧区供图)
海沧馆里的机器人引起围观。
“9·8金钥匙”启动,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海沧“近悦远来”魅力凸显。全球客商汇聚这片投资沃土,以项目为笔、以信心为墨,与海沧共书发展新愿景。
今年投洽会期间,海沧共有省级签约项目1个、区级上台签约项目45个;也有总投资超125亿元的10个项目集中开竣工,全国首个国有药品耗材追溯码平台上线、AI虚拟社交龙头落地,更有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全球首针在此完成接种。这些成果既显海沧产业活力,也含民生温度,投资者用行动为其优质营商环境代言,更夯实了海沧“3+3+4”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
坚持“产业立区”的海沧区,正以优质营商环境与产业定力,让“投资海沧,就是投资未来”成为全球客商的共识。
招大引强
量级双升汇聚新动能
9月8日,“9·8投洽会”省级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海沧区与上海微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作为国内AI场景运用闭环的标杆企业,微烽科技将在海沧打造集创新、研发、应用于一体的AI虚拟社交平台,其2025年推出的Hobby-AI虚拟角色社交平台,以本地生活、虚拟人物养成、AI短视频共创、电商为核心,通过流量共享实现线上线下交互、交易一体化和数据资产化,变现能力强,用户数居国内同类产品首位。该项目的签约,为海沧数字经济引入顶尖资源,将成为区域数字产业升级“引航者”。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源头活水”。海沧始终将其作为“一号工程”,以“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为导向,聚焦“签约落地”关键环节,既追求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量级跨越”,更注重项目与本区“3+3+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匹配度,为产业升级储备优质“潜力股”。
9月7日海沧区招商大会上,45个高品质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85亿元,覆盖多领域关键赛道:华夏电力新建机组、中谷物流集装箱基地二期项目,补强厦门“内发外供”电源格局与港口多式联运优势;恒兴集团投建的奥捷龙航空基地,计划达产后年产自转旋翼机1200架,有望带动近10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泰坦未来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依托中南大学技术突破国外垄断,将实现半导体耗材国产替代。此外,燧原科技、燧弘国产超节点项目,中粮海嘉5万吨预拌粉加工项目等,分别聚焦算力突破、食品产业链完善,从不同维度为海沧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提升招商效能,海沧创新引入“外脑”——招商大会上,柯希平、孙小荔、程亮等20位行业专家受聘为“海沧区投资顾问”。他们组成招商“智囊团”,带着资源深度参与招商实践:高特佳投资副总经理于建林与海沧共建生物医药基金,助力产业链整合补强;深圳合口味食品董事长孙小荔更实现“身份转变”,去年以顾问身份参会,今年便带来小麦糊粉层健康产业园项目,保障国家粮食战略。
亮眼的招商成果,印证了海沧的投资吸引力。2023年、2024年,海沧连续两年在全市招商实绩竞赛中排名第一;2025年1—8月,新增签约项目324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签约投资额稳居全市六区首位,以“硬核成绩”筑牢产业发展项目根基。
产业筑基
赛道领跑重塑新优势
招商是“引进来”,产业培育则是“立得住”。海沧坚持“产业立区、实业强区”,以主导产业固根基、未来赛道拓空间、全链服务优生态,推动产业从“千亿阵营”向“赛道领跑”跨越,重塑区域发展新优势。
生物医药主产业领域,海沧“成绩单”格外亮眼:今年上半年,3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56款在研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占全市比重超86%。9月9日上午,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全球首针在海沧完成接种——该疫苗由厦大团队与万泰生物联合研发,采用全球首创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覆盖9~45岁女性,可防护导致我国95.4%宫颈癌的相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临床试验中针对宫颈部位疫苗覆盖高危型别的12个月持续感染保护率达100%,价格仅为进口产品40%,打破市场垄断,让优质健康防护惠及更多普通民众。
系列创新成果诞生于海沧的背后,是海沧对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监管—服务”全链条的系统布局。9月8日,全国首个国有药品耗材追溯码一体化服务平台“一码通”在厦门正式上线。该平台由海沧区政府与厦门建发集团共建,兼容国家20位追溯码与GS1国际标准码,可辐射全国近1.5万家药品耗材生产企业、200万家医药机构,实现药品耗材“生产—流通—使用—结算”全环节闭环“一码”追溯,“一码通”的建成是继去年5月厦门市政府和国家医保局共建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应用中心后的又一突破性举措,为全国药品耗材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厦门经验”。对“馨可宁®9”等创新药械,平台既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又为后续规模化推广、合规化“出海”搭建关键通道,形成产业发展闭环。
半导体与新能源产业领域,落地项目的竣工投产成为“强链”关键。9月5日,厦门士兰集宏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一期)竣工。作为全省最大的第三代SiC功率器件芯片生产基地,项目规划产能为年产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42万片,达产后可满足国内40%以上车规级SiC芯片需求,填补国内产能缺口;同期竣工的法拉电子南海路厂区项目,建设新型能源用薄膜电容器生产线,达产后新增190亿微法产能,年产值约50亿元,打造百亿新能源电容器产业集群。两大项目竣工,让海沧在半导体与新能源核心器件领域形成“生产—供应”能力,推动产业从“项目落地”向“产能释放”跨越。
夯实主产业的同时,海沧更“抢先一步”战略布局未来赛道,推动产业从“单点项目”向“生态集群”拓展。在低空经济领域,以奥捷龙航空基地项目为制造核心,同步引入低空载荷研发及遥感网构建平台、低空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平台,形成“研发—制造—运营—应用”全链条能力,推动产业从“单机制造”向“低空服务生态”升级;数字经济领域,以微烽科技Hobby-AI项目为牵引,探索“虚拟社交+文旅+电商”融合模式,同时落地海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聚区、算力租赁平台,让单个项目“流量优势”转化为区域数字经济“生态优势”。
持续优化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的产业生态,不断转化为区域经济“硬实力”,让海沧高质量发展有了“稳”的底气和“进”的动能。如今,海沧GDP突破千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厦门各区首位,连续5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2025年更首次入选“全国创新百强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32%,远高于国家、省、市平均水平。正如海沧相关领导所言:“海沧从昔日小渔村蜕变为投资兴业热土,30余年追风逐浪,离不开‘产业立区’的坚守。”
服务提质
营商环境夯实投资信心
签约成果丰硕,海沧“投产加速度”同样亮眼。9月5日,海沧10个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超125亿元),涵盖产业、民生多个领域。项目高效推进,正是海沧服务实力的生动体现。
“在厦门市和海沧区两级党委、政府支持下,8英寸SiC项目创造了半导体行业建厂新速度!”厦门士兰集宏项目总指挥朱利荣的感慨,道出众多企业心声。从前期审批到施工建设,海沧有关部门主动靠前,破解用地、配套等难题,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厦门财鑫科技卫浴智能化项目从申请用地到拿地仅用两个多月,总经理周冬风坦言:“海沧的高效服务,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强心剂’。”
生物医药领域,海沧不仅为国产九价HPV疫苗研发提供产学研融合支持,更以惠民政策延续守护——继2020年在福建率先开展适龄女性国产二价HPV疫苗免费接种后,此次再发政策,为12~14周岁厦门户籍或学籍女性,提供国产二价HPV疫苗免费接种、国产九价HPV疫苗接种费用补助,让创新成果更快惠及民生。
这样的“海沧速度”与“海沧温度”,源于一套套创新服务机制。为打破部门“各自为政”壁垒,海沧创新设立“八办”全流程工作机制,将“农转用”审批从900天压缩至6个月,保障项目“一路绿灯”;打造“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解决企业诉求2100余件(办结率超97%);更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产业项目攻坚专班,实行“重要问题不过夜、复杂问题不跨周”准则,建立“红黄绿灯”预警机制,跟踪督办土地出让、工程规划许可等关键节点,确保项目“落得快、建得好”。
士兰集宏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9天,从确认出让方案到挂牌出让仅22天;快乐番薯实现“交地即交证”,从交地到开工仅80天;鑫朋智能创造厦门首例“四证同发”,从5万元起家的家庭作坊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个个具体案例,彰显了海沧服务“加速度”,更成了海沧营商环境的“活广告”。
项目引得来、产业立得住,关键在于“服务跟得上”。海沧深知这一点,始终将营商环境作为“最好的招商名片”,以全周期、全要素、高效率的服务破解企业难题,让“软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站在新起点上,海沧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机遇,乘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阔步前行,争做锲而不舍的追梦人、挺立潮头的弄潮儿、志在登顶的攀登者,为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多海沧力量。(林泽贵 林晓蕾)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