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国产量持续增长影响,莆田秀屿鲍鱼价格有所下滑,但鲍鱼制品逆势而上,一跃成为我国出口鲍鱼罐头最集中的县区
一罐鲍鱼肉 风靡海内外
壹路鲜伴食品加工车间内,工人在流水线上罐装鲍鱼。林思宇 摄
取肉,分选,蒸煮,冷却……18日,莆田市秀屿区笏石工业园区内的壹路鲜伴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筐筐鲜活的鲍鱼甫一进场,就被等候在此的工人进行称重、分拣、处理,随后被有序送上各条生产线。生产线另一端,一个个精巧的鲍鱼罐头不断下线。在这里,每年有数千吨南日鲜鲍被加工成即食罐头。
秀屿区是全国鲍鱼主产区之一,其中以南日鲍鱼最为知名、养殖规模最大。前几年,受全国产量持续增长的影响,鲍鱼市场价格有所下滑,并在去年跌至谷底;但鲍鱼制品逆势而上,走向国际,秀屿一跃成为我国出口鲍鱼罐头最集中的县区。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鲍鱼出口1.68万吨,出口额24.86亿元,其中福建企业出口1.66万吨,出口额24.48亿元。目前,秀屿区共有6家鲍鱼加工出口企业,年出口总额占全省七成,凭借物美价廉的稳定品质,鲍鱼罐头等出口产品逐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销量稳步攀升。
逆势转型,闯出新路
凌晨时分,夜色如墨。南日岛东岱湾海域,工人已忙活了一个通宵,他们弯着腰,将一串串个头近巴掌大的南日鲍捞出水面。不到4点,3辆海鲜运输车已经载着万余斤鲜活的鲍鱼驶向笏石工业园区。
南日岛海域盐度高、水流强、风浪大、无工业污染,极适合鲍鱼饲养。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渔排式规模化养鲍的乡镇,南日岛早在20年前就形成了近乎“整岛出动”的鲍鱼养殖规模。
2013年前后,受养殖密度过高、市场萎缩等影响,莆田鲍鱼产业遭遇“寒冬”。“幸运的是,当时莆田鲍鱼育苗、养殖综合技术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将目光投向出口和精加工,鲍鱼罐头就是一个突破口。”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严志洪回忆道。
然而,农产品“出海”并不容易,除了对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保鲜工艺有着较高要求,更重要的是,不同出口国家有不同的质量安全标准。
2014年,由海关、海渔等部门牵头,莆田市成立出口鲍鱼质量安全示范区,整合全市鲍鱼育苗、养殖、加工、科研等资源,同时加强监管,推动鲍鱼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与国际标准接轨。
此外,一批本地企业乘着东风,一齐投身鲍鱼罐头生产。莆田汇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就是最早涉足鲍鱼加工出口的养殖企业之一。
“所有鲍鱼都是当天打捞、当天处理,超出订单需要的部分我们采用-196℃液氮极速冷冻技术保存,长久锁鲜。”汇丰食品副总经理庄金煌告诉记者,用于加工的鲍鱼均是精挑细选。近几年,南日鲍鱼养殖越来越规范,鲍鱼质量也越来越好,从源头上保障罐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汇丰食品是一家集水产养殖、加工、研发、销售、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旗下鲍鱼罐头、冻品鲍等产品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年产值超2亿元。
“说实话,2012年以前,中国鲍鱼在海外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但是近10年,中国各大科研院校从种质研究、品种改良等方向突破,彻底打破了高端大鲍长期被外国垄断的局面,国产鲍鱼的品质越来越好,并且养殖成本低、品质优、个头大,各方面都遥遥领先,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更是势如破竹。”陈楚翘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经营智利、阿根廷等国的鲍鱼及其加工产品的生意。今年,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秀屿区寻求鲍鱼罐头产品合作。
“‘打’不过就加入。”陈楚翘笑道,“我的目标是把南日鲍罐头带向全世界,不仅进入华侨华人的菜篮子,更要占据‘老外’的餐盘子。”他预计,今年中国鲍鱼制品可占据全球市场的90%,而福建地区将是“主力军”。
精研工艺,打开市场
笏石工业园区内,全省首个鲍鱼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全面封顶,海和惠、骆农夫、海之源等多家入驻企业热火朝天忙装修。
南日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量近7000吨。受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南日岛鲍鱼产品加工都要在其他地方完成,较为分散,难成规模。这个集食品加工、冷链仓储、产品展示等全产业链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启用后,将进一步推动当地鲍鱼加工标准化、集约化、自动化进程。
“我们旧厂在涵江区,距离远,设备也有些落后。今年4月,位于笏石工业园区的新厂投用后,鲍鱼罐头从原来的日产800件提升至3000多件,产能翻了四五倍。”壹路鲜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魏昕说。
壹路鲜伴是我省首家同时获得美国FDA注册、欧盟注册的鲍鱼制品生产企业,旗下鲍鱼制品远销亚洲、欧美等20多个国家。2016年成立以来,鲍鱼制品出口连续6年单品居全省第一,鲍鱼罐头年销量超60万箱。在鲜伴食品出口产品矩阵中,琥珀溏心鲍的表现尤为亮眼。
琥珀溏心鲍选取3年以上大鲍,通过多重复杂工艺精制而成,溏心率可达到99%,一只单价为200~300元。近年来,在港澳台地区以及众多东南亚国家,溏心鲍常作为宴席上的“压轴菜”出现,其独特的口感和高端制作工艺,获不少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年出口额达到1亿元。
一家相对年轻的食品加工企业,为何能做到这样的成绩?
“产品质量是前提,售后服务是关键。”黄魏昕说,“我们每年都会留一批产品用于保存检验,根据鲍鱼肉在不同存放时间下的变化,作出相应技术调整。同时,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定期抽样开展安全风险物质监控。”
一件鲍鱼罐头,按国家标准保质期是3年,但壹路鲜伴的处理工艺可以保存10年之久,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迅速打开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收到订单总额3000万元,下半年是出口爆发季,预计能达到1.2亿元。”黄魏昕说。
除了自有养殖场以外,鲜伴食品还先后与南日岛上600多家养殖户合作,通过签订全年合作协议,实行定向收购。目前,全岛一半以上的南日鲍都供给鲜伴食品。“养殖业一直是‘看天吃饭’,有大企业一揽子全收,我们不惧天灾,也经得起市场波动冲击,收入更有保障了。”南日鲍鱼养殖户魏青松说。(报业集团记者 陈汉儿)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