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博会,让龙海更有滋味
龙海休闲食品博览园航拍图
直播带货。
龙海新星食品生产车间
“龙食云展”小程序上线。
每秒生产数万份美味,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是中国休闲食品名城:龙海。
7月16日,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开幕。展会吸引了国内外359家知名品牌企业,覆盖食品全产业链条。新增特色食品展区、清真食品馆、爆品馆及休闲食品国际展区,吸引阿根廷、泰国、越南、意大利等全球多国经贸团体携特色产品参展,国际化特色显著。
从“一粒糖”到“千亿链”,龙海区现有815家SC认证食品企业、186家规上食品企业,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总产值占漳州市四分之一。
为打造永不落幕的休闲食品名城,龙海区按照“为企办展、助企发展”理念,厘清食品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以举办食博会为契机,为企业聚人气、找销路、谋转型、寻发展。
为企办展 想企所想
“开展时间从6月改到7月,感受到政府处处用心为企业发展考虑。”龙海鼎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洪涛道出行业心声。
往年,龙海食博会于6月举办。“梅雨季如约而至”“赶上繁忙的618电商促销节”“7月有晋江食品展,省外企业通常要来两趟”“新品8月上市,提前两个月亮相展会,易被仿制”……筹备食博会,龙海区召集行业专家、企业家进行多场“头脑风暴”,共同探讨办展思路。
调整日期是本次食博会一大亮点。一般来说,食品行业5月进入淡季,5、6、7月多数企业专注研发年度新品,为的是8月能够推出新品。
今年,龙海食博会于7月16日至19日举办,而晋江国际食品展于7月20日开幕。“错开仿品风险,又无缝衔接晋江食品展,让参展商‘最多跑一趟’。”龙海区工信局副局长林彧琨说,充分了解企业需求,是本次办展的思路。
对庞大的食品产业集群而言,销路、销量是不变的话题,供需关系决定了地方特色产业能否开花结果。
本届博览会以“美味漳州 香约龙海”为名,共设展位441个,不但有本地食品龙头企业,亦有省内外知名食品企业,更有不少境外展商。
“龙海食品企业产品品质过硬,创新能力强。我们非常期待能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将优质食品引入印尼市场。”近日,印尼三林集团采购团队奔赴龙海,参加产销对接“探厂选品”活动,在卡尔顿食品的透明工厂里,采购团队认真地查看生产工序。
“探厂选品”活动是本次食博会的“开胃菜”。自6月起,龙海区工信局联合行业协会,邀请国内外头部采购商走进龙海,组成经销商考察团进行多轮“探厂选品”。考察团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定位、质量把控体系及特色优势。
作为东南亚知名跨国集团,三林集团业务覆盖农业、食品加工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此次借龙海食博会契机开展调研,既是为自身食品供应链业务寻找优质合作伙伴,也是对龙海食品产业潜力的高度认可。
“感谢政府搭建平台,让我们与国际客户面对面谈生意。”伯力爵食品公司销售总监吴珍锦表示,此次对接为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提供了宝贵契机。
“食博会开幕前,合作订单已超亿元。”林彧琨介绍,经过多轮“探厂选品”,100多家经销商深入辖区内近300家优质食品企业,现场订单签约金额持续攀升,达成超百项深度合作,为食博会奏响火热序曲。
“龙海食品种类丰富,产业合作前景广阔。”百联食品商会会长王聚安感叹,政金企对接会、食品产销对接会、食品产业带电商平台资源对接会等专场,都将放大展会效应,带动食品产业长期发展。
线上线下 交易火热
本次食博会,展馆约4.8万平方米,成为全球风味试验场。
在爆品馆,陈列漳州销量走红的70款休闲食品单品,其中龙海然利手工蛋糕、图牛蛋卷等多款明星产品占据C位。
“目前各类食品日产量约75吨,全年产值8亿元,其中出口产值约占四分之一。”然利食品集团董事长蔡井辉说,“新厂房今年1月竣工,目前建设3条生产线,很快将投入生产。新厂房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
然利食品作为一家集烘焙食品、富氢水、餐饮连锁(早餐工程)等多元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长期致力于研发创新,产品获得国内外市场认可。
线下展馆人流如织,线上云展同样热气腾腾。
今年,食博会设计“龙食云展”线上平台,定位永不落幕的“龙海线上食博会”。汇集龙海500余家食品及供应链企业,名企名品滚动播放,产业链条可视可感。
“来的路上就通过‘龙食云展’平台了解参展企业,到了展会直奔心仪企业,效率超高!”来自贵州的参展商张女士说,去年食博会上的“干吃螺蛳粉”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次准备前往了解新品,期待继续合作。
展会期间,主办方邀请拥有千万粉丝的头部主播参与电商直播带货,30家龙海企业携80款产品登陆直播间。
如何搭上龙海食博会这趟“直播快车”?
主办方提前启动“达人”选品活动。首要门槛是商家在抖音的店铺体验分大于80分。同时,产品本身有一定销量,如半年内订单量不少于1000单,或销售额超10万元。此外,近一个月内不能有严重违规记录,退货率低于同类产品的平均值,确保品质口碑有保障。
“首轮资料筛选过关后,商家才有资格寄送样品进入最终审核;样品征服了评审团,产品获得进入达人直播间的入场券。”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模式以纯佣模式开展,意味着商家无需支付任何固定坑位费,只需按最终实际成交的销售额支付佣金,风险更低,合作更灵活。
展会+旅游 热度提升
“瞧一瞧、看一看咯,刚出炉的清真食品。”清真食品馆是此次新增特色馆,汇聚漳州36家企业近百款清真认证特色食品,包含罐头、饼干、蜂蜜饮料、果蔬干制品、冷冻水产品等。
“清真食品市场空间广阔,产品的两大市场是东南亚和中东。”展会期间,沙特华侨华人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吴学峰对沙特食品市场现状及消费需求特点作交流,企业代表就自身出海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现场咨询。
展馆内,“龙海美食专区”香气四溢,石码五香等食品充满了闽南古早味,本地老字号及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打造沉浸式美食文化体验。
“此次专区采用‘展销结合’模式,既设置文化展示区介绍龙海美食历史,又配备标准化餐饮区,为参展商、采购商提供便捷用餐服务。”主办方介绍。
此次食博会另一大亮点是探索“展会+旅游”模式,首次让食博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文旅板块热度,吸引更多经销商、采购商、供应商走进龙海、了解龙海,携家带友“游龙海、促订单”,不断放大展会效应。
龙海推出“一票畅玩”机制,策划“海丝古韵游”“山海梵音游”“侨乡康养游”3条精品路线。“展商及采购商凭借食博会门票即可畅游龙海。”龙海区文旅部门负责人说,特装展位的展商,获赠等同于展位租金15%价值的龙海旅游礼包。
“客商白天选品、傍晚游江、夜听潮汐,深度游龙海,体验美食名城的‘休闲’。”龙海区文旅部门负责人说,“努力将食博会从单一行业展会升级为‘品美食、游龙海’的综合性文旅消费IP。”
开幕式现场共签约招商项目20个,总投资42.97亿元。浙江大学与龙海区携手共建食品产业联合研究中心,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与龙海区签订战略合作意向,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龙海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为漳州市食品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食博会期间,还将举办龙海食品产销对接会、龙海区政金企对接会、漳州食品产业带电商平台资源对接会暨跨境电商赋能食品产业带培育会等。
据悉,前五届食博会累计实现交易额超百亿元,吸引各类投资近600亿元。食博会已成为漳州吸引投资和产销贸易一体化的重要平台。(报业集团记者 杜正蓝 通讯员 蓝毅辉 杨伟强 文/图)
记者手记
为企办展 助企发展
当企业的心声被听见,当行业的痛点被回应,一场展会就不仅是常规的产销对接,而是地方政府服务产业、赋能发展的生动注脚。
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的筹备与举办,诠释了如何让展会成为企业成长的助推器。展会以“为企办展、助企发展”为理念,日期定哪天、展位怎么设,当地政府做足功课,与企业家一起“头脑风暴”,精准回应企业需求,让展会适配企业。
展会未开,“买卖”先热。政府早早牵线,推出“探厂选品”活动,把国外采购商、国内的头部经销商请到厂里,看生产线、聊价格、谈合作。展会开幕前,签约订单金额超1500万元。
这种“展会+长效对接”模式,打破了“展完即散”局限,让展会成为持续赋能产业的“转换器”。
政府搭台,不是仅仅搭个台子,而是盯着企业最关心的销路、成本、风险这些“实在事”下功夫。要让产业长盛不衰,心思就得往企业身上靠,办展不是图一次热闹、撑一撑场面,而是真心帮企业解决问题、打开路子。这样的展会,企业自然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好做。
办展不是目的,发展才是。如今,“打造永不落幕的食品城”已成为龙海的目标。这“永不落幕”的底气,或许就藏在办展的理念里——当政府服务始终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当展会成为破解产业堵点的常态化平台,地方特色产业的生命力便会持续迸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报业集团记者 杜正蓝)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