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益企飞翔 政企联动实现双向奔赴

——翔安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大会侧记

2025-05-15 07:35
| | | |


大会签约仪式现场 李毓琳 摄

  民营经济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翔安,去年全区经营主体总量达82164户,增幅居全市前列;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6.07件,位居全市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8亿元;有807家企业获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3C产品认证数居全省各县区前列……这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杰出贡献。

  从当年的银鹭集团,到如今的盛屯矿业、乾照光电、如意情、吉士丁等公司,翔安的广大民营企业家怀揣报国志、一心谋发展,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日前,2025年“益企飞翔”翔安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大会在翔安召开,记者近距离感受该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澎湃力量。

同舟共济

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今年一季度,翔安区GDP增长9.6%,规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等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再次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其中,民营企业贡献了65%以上的地方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3%以上的企业数量。可以说,翔安民企用“6789”的硬核数据,支撑起了经济发展的脊梁。

  在厦门市工商联去年发布的“2024厦门市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翔安区7家企业上榜,盛屯矿业更是以2445581万元的营收排名厦门第四,跻身“2024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位列全省第19名。

  本次会上发布的《2024翔安区经营主体发展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翔安区经营主体总量达82164户,同比增长18.95%,增幅位居厦门市前列;辖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0.75件,位居全市第二;有7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超8亿元融资;有39家企业参与制定15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这一切,彰显出翔安民营经济的强大活力与潜力。

同频共振

政企携手打造“百业联盟”

  去年,翔安区精心甄选了57家企业、84个品类、109种翔安地道美食,评选出“翔安百味”十道名菜,创建了“翔安百味”品牌目录,建立了“翔安百味”产供销一体、多元化资源聚合的品牌联盟。

  本次大会上,翔安区再度发布“翔安百味”春风行动第二期推广计划与“翔安百业”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并重点讲解了提升行动中的NQI(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强链伙伴计划和百业融资增信计划。

  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局长许子翼说:“成立翔安百业联盟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遴选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最终让其效仿‘翔安百味’,能够实现从单一品牌到全产业链集群的跨越。”

  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模式,颇受企业欢迎。“借助平台整合优势,我们正规划第二期市场推广,期待带动周边就业,打造特色品牌。”厦门东寮数联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艺新表示。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翔安区还创新推出百业融资增信计划,搭建政企银对接平台。本次会上,翔安区就与建行、工行、农行、兴业银行、厦门农商行等5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签约落地了第一批“百业贷”项目。

  此外,翔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实施NQI强链伙伴计划,联动38家新材料产业链企业(高分子材料方向)协同发展,覆盖产值超71.3亿元。厦门格拉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争表示:“品质提升行动让我们发展根基更稳,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同创共赢

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

  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合伙人,把民营企业的事当作自家事、分内事。曾孕育出艰苦奋斗、拼搏创新“马塘精神”的翔安人,在新时期全力当好民营企业的“店小二”“服务员”,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产品大量使用自主研发技术,有的技术已打破国际壁垒,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区里通过日常走访,送政策上门,指导我们申报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并顺利申报成功,获得了相应的奖励,助力我们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翔安区对获得ISO56005认证和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的奖励措施为全省首创,不仅让企业得到真金白银奖励,更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引领企业专注技术研发,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翔安区贯彻“全周期服务、全链条赋能、全过程护航”主线,通过四个维度八大创新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在这片热土扎根、成长、壮大。

  2023年,率先实施个体工商户线下业务“全区通办”,今年3月又在新店市场监管所试点企业登记的“全区通办”,一张营业执照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

  推出食品企业共享共建实验室政策,提高设备利用率,帮助企业减少重复投资,节省运营成本,提高出厂检验覆盖率,保障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去年,完成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35起,从轻处罚162起,减轻处罚37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去年,在全市率先取得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企业登记事权,启用翔南片区“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推动14项“一件事”集成办套餐落地……

  “为民企提供最贴心政策、最暖心服务、最舒心环境,做有求必应的‘最优服务员’。也期待广大民营企业家做翔安发展的‘最佳合伙人’,将创新脚步留在翔安,将投资重心放在翔安,将优质项目落在翔安,共同把在翔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翔安形象的‘最好代言人’。”翔安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如是表示。(报业集团记者 陈挺 通讯员 叶晓菲 陈梅冰 郭俐妍)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