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在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实现“一站式”场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开一扇门 解万家忧
不久前,全国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福建召开,漳州龙海作为现场观摩点之一。这是漳州探索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现代化探索,既要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也要破解矛盾纠纷复杂化的现实难题。
作为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的“试验田”,漳州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延,用“推门可见”的便利消解焦虑,用“多方共治”的专业赢得信任,用“治未病”的远见守护一域安宁。
一站式受理
“以前跑断腿,如今一扇门。”这是群众对龙海区综治中心最直观的感受。
龙海区综治中心位于石码街道紫葳路35号,与社工部、信访局合院办公。该中心整合了公检法司信等16个部门资源,形成“常驻+轮驻+随驻”的协同格局。群众无论遇到交通事故、劳资纠纷还是邻里矛盾,只需踏入这扇门,就能找到对应的“解题人”。
春节前夕,一起涉及六省100多名农民工的欠薪纠纷在这里迎来转机。彼时,龙海某污水处理项目分包方拖欠工资300多万元。龙海区综治中心接诉后,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随后,公安、住建、法院等8部门联席会商,法学专家厘清责任,48小时内签订了100多份调解协议,妥善化解了劳务纠纷。
高效化解纠纷,源于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的精准服务。此前,为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漳州因地制宜提出场所建设便民利民“两个原则”,即不进大院、不上楼。
“我们要确保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带着答案回家。”漳州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朝着这一目标,漳州于2022年以来在全省率先推动1个市级、16个县级、130个乡级综治中心三级“全贯通”,场所规范建设“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龙海区将综治中心嵌入街巷、贴近民居,并在机制设计上按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路线图”,明确首问负责、分级分流等23项细则。就连调解室的茶桌也暗藏巧思——当事人并排而坐,潜移默化消解对抗情绪。
“在这里,群众能安心放心把事情交给我们!”龙海区综治中心主任介绍,为了确保案件处理公正透明,该中心还进驻了纪委监委、金融监管等4个部门,引入纪委监委进行第三方监督。
一揽子调处
“立足辖区实际,以专业赋能、用联动穿透,深化联片调解机制。”龙海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里,“一揽子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去年8月,龙海区浮宫镇罗某驾驶一无号牌电动自行车与钟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后,罗某多处损伤并致残。经交警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然而,因当事人罗某车辆无保险且家庭困难,赔偿问题一度陷入僵局。
交警大队初次调解无果后,委托龙海区综治中心协助。接到委托后,该中心迅速启动“法院+公安+司法+保险”四方联动机制。其间,法院提前介入进行法律指导,保险公司垫付1.8万元医疗费并核算理赔方案,调解员分头开展“背靠背”疏导。
面对罗某家属的悲愤与钟某的委屈,联调组选择“用数据说话”——将伤残等级、护理费用等法律条款逐项拆解,又请保险公司演示理赔方案动态调整过程。最终,15.9万元赔偿协议当场签订、支付,一场可能升级为诉讼的纠纷就地化解。
这种“精准拆弹”的能力,离不开“立体化调解矩阵”。此前,针对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医疗矛盾等高频问题,综治中心分类组建专家库,吸纳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对于跨区域、跨行业疑难案件,则启动“联片调解”机制,由金牌调解员带队巡回攻坚。
更难得的是,将刚性执法与柔性关怀融为一体。当精神残疾患者家属因医疗费与医院对峙时,调解员不仅厘清责任,还联动民政部门将其纳入低保;当违建拆除引发居民抗议时,执法队一边下达整改令,一边请住建专家现场鉴定合法修缮范围。
全链条治理
“矛盾不上交,服务不下线。”漳州市综治中心负责人坦言,矛盾纠纷化解在末端,功夫更需下在源头。
“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和借力‘平安漳州e家’平台与‘96111矛调热线’,形成从源头预防到事后回访的闭环,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全链条解决。”龙海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
不久前,龙海区一名网格员收到“平安漳州e家”平台预警,建筑工人老张因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扬言将有过激行为。了解该情况后,网格员立即上报情况,龙海区、镇两级综治中心立即响应,组织跨部门联动调解。
当天,调解组赶到工地,一边安抚情绪,一边核算赔偿标准。不到3个小时,双方签下和解协议,一起可能转为个人极端事件的纠纷顺利化解。
这场“闪电调解”背后,是环环相扣的治理密码。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之初,漳州市制定了详细的处理矛盾纠纷事项流程图与“服务清单”,明确调解工作的每个环节和责任单位。从群众进门反映诉求开始,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案件有对接、处理有结果,形成了一个有序、高效的处理流程。
走进漳州市综治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如同这座城市的民生图谱。“平安漳州e家”的230万用户如同繁星点点,织就覆盖城乡的感知网络。在这里,可以每日抓取访情、民情、警情等数据,通过风险模型等进行精准预警。如某区域劳动纠纷预警指数上升,系统立即触发“重点关注”,相关单位需在24小时内响应,并做到办理全程留痕,确保每起纠纷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和有效监督。
这种“治未病”的智慧,让漳州市的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漳州市通过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20.39万起;全市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实现“一站式”场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报业集团记者 潘园园 杜正蓝 通讯员 吴维 蓝毅辉)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