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建阳:山水形胜间的千年古县

2025-04-16 08:42
| | | |

长乐一中学生来书坊乡开展研学。(长乐一中供图)

游客围观建本印刷技艺体验。张威 摄

考亭书院新春祈福活动(建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花海书吧举行活动。吴大灼 摄

  “朱子故里”“宋慈家乡”“图书之府”“建本之乡”“中国建窑建盏之都”……一张张文化名片结合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勾勒出建阳这座糅合了千年文脉与生态灵气的千年古县。

  近年来,建阳区积极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建设,精准谋划,立足自身生态禀赋、人文底蕴,以深度融入环带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文化解码、业态创新等方式,着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文旅品牌。

  2024年,建阳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73.31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国内游客旅游花费106.2亿元、同比增长17.4%。今年三月,建阳区入选福建省2024年度文旅经济工作正向激励名单。如今,建阳正以古韵今风交织的文旅图卷,静待旅人揭开它的面纱。

深化“文”的交流

激发“融”的活力

  春节期间,一场主题为“穿汉服过大年 拜文公祈福运”的新春祈福活动在考亭书院举行。在庄重的鼓乐声中,游客身着汉服,在司仪的示范引导下,向朱子像敬献桂枝祈愿。除了“敬拜朱子 新春祈福”这个主要环节,现场还为市民、游客安排了传统民俗表演和13个非遗游园活动,以“旅游+文化”的形式吸引四方来客,进一步提升建阳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建阳区文化体育与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阳区文化底蕴深厚,谋划打造朱子文化和书院文化体验为主的“麻阳溪千载文脉文化走廊建设项目”,策划朱子研学、文化雅集等特色活动,是文旅融合的有效举措,以文引流,为文旅带动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文物保护中心等机构,探索“文化特派员”机制,选派第一批12人服务环带重点村镇、重大项目;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一系列立足“崇阳溪百里画廊、麻阳溪千载文脉”,围绕朱子、宋慈、建本、建盏等文化名片开展的文旅融合谋划,走出“第二个结合”在文化旅游上的建阳实践。

厚植“绿”的底色

释放“游”的潜能

  春意盎然的崇阳溪漫游道如一条灵动的绿丝带,沿着波光粼粼的崇阳溪蜿蜒伸展,一到周末,这里就成为市民骑行、踏青、露营的热门选择,大人们品茶聊天、孩子们嬉戏奔跑,尽情享受绿色生态的春日美好时光。

  “这里风景好,离城区近,各种设施齐全,正好周末和朋友来赏春喝茶,放松一下。”正在和朋友围坐茶话的市民郭女士告诉记者,为了此次露营,她和朋友一起购买了折叠桌椅、茶具等装备和各种吃食,准备在这里度过一天的闲适时光。

  崇阳溪漫游道不仅景致迷人,沿途的服务设施也尽显人性化,驿站、公厕、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让游玩体验感更加舒适,彰显着细致周到的人文关怀。

  “近年来,建阳区立足‘崇阳溪百里画廊、麻阳溪千载文脉’,实施马伏乡村振兴、杜潭生态堰坝等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10亿元,建成寒泉精舍、朱子书房等文旅业态新场景,提升考亭书院、建盏文创园、武夷梦华录等旅游打卡点,打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建阳段)、崇阳溪漫游道(建阳段)等旅游主线路。将休闲观光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带动周边游热潮。”建阳区文化体育与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拓展“业”的边界

深化“文”的体验

  “一直以来,建阳区实施‘文旅+’战略,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与研学、体育、康养、农业、经济等产业跨界融合,在考亭古韵、建本遗珍与田园诗意间绘就旅游新图景。”建阳区旅游公司负责人介绍。

  武夷梦华录的沉浸式文化IP、考亭书院厚重的文化沉淀、建盏文创园“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烧制技艺……建阳区将历史场景活化、理学文化传承与传统工艺体验有机串联,构成了考亭文旅综合体。

  书坊乡则是以“千年建本”为文化原点,紧扣“以书为名、以书为民”目标,深挖“红、墨、绿”三色资源,创新推出《览百年红色胜景 品千载墨韵书香》等精品研学课程,构建“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立体化的研学生态。

  莒口镇马伏村的农旅融合实践同样亮眼,全省首个裸眼3D油菜花彩绘景观在寒泉精舍入口处惊艳亮相,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花田中“书香建阳”四个大字与一旁的理学文化圣地——寒泉精舍遥相呼应,形成了“花海藏书香,屋中有墨韵”的独特景致。

  当传统文化与现代业态深度相拥,山水人文便转化为发展动能。考亭的传统文脉、建本的千年墨香、油菜花田的欢声笑语,正共同谱写文旅融合的建阳篇章。

延续“读”的薪火

滋养“城”的底蕴

  古有文人著书讲学,今有满城书舍林立。花海公益书吧、呦呦书屋、云谷公益书吧、崇阳公益书吧、建阳一中校友公益书吧……近年来,建阳区加速打造10分钟城市阅读圈,48家由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四种模式组成的公益书吧分布在建阳各地,崇文风尚代代延续。

  “书吧离家近,环境也好,我每个周末都会约同学一起来学习。”正在书吧学习的建阳一中学生说。

  此外,建阳区还将书吧与非遗展示、年货展销、文艺汇演、茶话沙龙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读书分享会上,读者齐聚一堂,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文学讲座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前来授课,他们分享创作经验、解读文学作品,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亲子公益课堂,为家长与孩子提供了共同参与阅读、手工、国学启蒙等活动空间,让家长在陪伴中引导孩子探索知识,增进感情交流,通过共读、共学重塑亲子沟通纽带。

  “我们举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书香融入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建阳独特的文化气质。”全民阅读促进会宣传部负责人赖云洲表示。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时代潮头奔去。建阳的文旅密码,在山灵水秀的自然风光里,在古建筑的飞檐翘角里,在馥郁不散的阵阵书香里,更镌刻于千年传承、熠熠生辉的文化故事里。建阳区正以“崇阳溪百里画廊”为卷轴,以“麻阳溪千载文脉”为笔墨,勾勒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交融的文旅画卷。(蔡沁妍 张高鹭 王沛夫)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