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来“周末戏相逢” 看不一样的“好戏”

展示“闽派”文艺精品,推动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

2025-02-17 08:31
| | | |

  作为“周末戏相逢”乙巳蛇年新春第一波演出,省歌舞剧院正月初二至初七6天时间里奉献了数十个精彩节目,累计逾万人次到场观赏。在舞蹈节目《福兮》中,演员们从西湖水上舞台走来,吸引现场观众各种抢拍。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以“儿童剧坊”为主题的特色演出。儿童剧《小邋遢奇遇记》围绕小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巧妙融合教育意义与娱乐性,提升演出的互动性和观赏性,寓教于乐,积极倡导卫生环保的生活理念。

  1月12日晚,省实验闽剧院在福州西湖公园古堞斜阳以《宋韵千年·诗词福建》与观众相约2025年的第一场“雪”。这场独特的沉浸式艺术盛宴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到场共同“穿越时空”,在宋韵古风中感受福建诗词之美。

  1月11日,福建京剧院在福州西湖公园晨曦广场水上舞台演出。暖场环节,来自江西的游客热情参与,与福建京剧院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共同演唱京歌《游子吟》。江西戏迷说:“下次京剧院在西湖演出,还要来过戏瘾。”

  2月9日,福州西湖畔省美术馆前小广场迎来了一场汇聚杂技、滑稽互动表演、黄梅戏、越歌、掌中木偶戏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精彩演出。斩获国际金奖的杂技节目《古韵新声——绳技》表演尤受孩子的喜爱。

  2月15日,福建芳华越剧院的越剧综艺演出以文旅融合节目《“一碗福建”福味来》开场,宣传品类繁多的福建特色小吃,展现芳华青春风采。不断“升级版”的“周末戏相逢”吸引央媒及多家省级媒体的追踪报道。

  福州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榕城书场等地举办多场别开生面的“周末戏相逢”演出活动,经典闽剧、福州评话纷纷亮相,为市民游客搭建近距离接触闽都文化的平台,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正月初四,一场南音和爵士乐跨界融合的惠民演出在厦门中山路精彩上演。古典悠扬的非遗南音传统乐器与节奏动感的爵士乐萨克斯等现代乐器一同演奏,为观众带来南音《元宵十五》、流行乐《弯弯的月亮》等经典曲目。

  2月2日,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在漳州龙文区闽南水乡举办“周末戏相逢”专场演出。悠扬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现场还精心设置融入歌仔戏元素的文创产品摊位,满足群众多元精神文化需求。

  新春佳节,在泉州洛阳桥景区余庆楼,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带来6场梨园戏《陈三五娘》沉浸式互动演绎。观众可亲身参与剧情发展,成为“戏中人”,古老剧种联动百年番仔楼,极具闽南特色的演出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2月12日晚,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在万达广场举办“周末戏相逢”元宵晚会。晚会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让艺术之花在群众身边绽放,现场还特别设置了“猜灯谜”互动环节。

  春节期间,莆田市以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献路步行街为中心,精心策划演出活动。莆仙戏《春草闯堂》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尤受欢迎,“看大戏、品美食、赏非遗”的融合体验更是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2月15日,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在武夷山水城开展“周末戏相逢”南词专场公益惠民演出。《九曲棹歌》《赠塔》独特的唱腔和韵味,让人仿佛置身武夷山水间;二胡独奏《声声慢》悠扬的旋律让游客不由放慢脚步……

  龙岩在武平县传统文化街区兴贤坊兴贤楼推出《吾家有喜》。戏曲和舞蹈中加入了客家民俗元素,打造客家特色街区实景演出。演出期间还邀请观众参与趣味横生的互动游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传统艺术。

  2月14日晚,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在宁德市金蛇头村开展“周末戏相逢”演出活动。灯火阑珊处,上千村民共聚“家门口”,共赏濒危剧种独特魅力。文化之光温暖冬夜,传统戏曲在直达群众中焕发蓬勃生机。

  2月3日,平潭县闽剧团在风景秀丽的翠园公园开展“周末戏相逢”之“蛇舞新春 麒麟献福”新春专场演出,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充满传统韵味的文化盛宴,大家在美景和艺术相伴中充分感受新春的浓浓喜庆氛围。

福建省海峡残疾人艺术团“看到”组合参加演出。

在现场看戏的一名退休美术老师用画笔速写“周末戏相逢”公益性演出活动。

暖场环节杂技演员邀请孩子参与互动游戏。

经典老歌引来观众上台热烈互动。(图片由省文旅厅、各地市文旅局提供)

  年初岁首,好戏开场。2025年元旦起,我省充分发挥文旅系统优势,面向大众推出艺术形式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体现创新融合的“周末戏相逢”公益性演出活动,展示“闽派”文艺精品,丰富市民游客文化体验。

突出直达基层、直达一线、直达群众

  作为202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周末戏相逢”福建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周末及节假日,并将贯穿全年,让八闽大地处处洋溢文化之美,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

  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全省国有文艺院团践行艺术为民,精心策划演出内容,以“福”文化为基调,融入地方风情,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有效、有力直达基层、直达广大群众。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曲艺、魔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轮番上阵,体现创新、探索、融合,持续呈现与剧场、与以往惠民演出不一样的“好戏”,全面展现“闽派”文艺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文华表演奖、梅花奖得主倾情加盟,国际国内获奖节目持续上演,市民、游客可无门槛、近距离领略高水平文化艺术的魅力,在美景和艺术相伴中,享受福建“一路山海一路歌”的别样风情。

突出示范带动、地市联动、观众互动

  省属院团元旦率先启动,一个月内在福州西湖连续开辟晨曦广场水上舞台、古堞斜阳景点、省美术馆前广场等各具特色的演出场地,目前已累计演出20场。正月初二至初七期间,福建省歌舞剧院在西湖推出6场《福秀·水上雅集》,陆上舞台与水上舞台双舞台联动,还特邀省海峡残疾人艺术团“看到”组合参演,现场加座至500个座位仍一座难求。

  九市一区春节前也全面启动,春节期间“周末戏相逢”活动如火如荼,全省观演人次超18万。活动突破传统模式,邀请观众参与妙趣横生的互动活动,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每当经典的旋律响起,总有观众情不自禁走上舞台和演员共同演出。台上激情表演,台下喝彩连连,每一场演出都成为当地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突出接地气、有热气、聚人气

  山水为幕,戏景交融。福州西湖公园古堞斜阳、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厦门中山路、泉州洛阳桥景区、龙岩武平兴贤坊、莆田兴化府……各地市在人流量大的景区、公园、广场、文化街区等地纷纷推出沉浸式演出。传统艺术表演与充满古典气息的古建街区完美融合,观众也化身“戏中人”,在“潮玩”中乐享高雅艺术,共同领略戏曲之美和福建人文自然之美。

  演出还精心设置节目导赏,引领观众细细品味不同艺术形式独特的魅力,吸引市民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路转粉”。现场还同步开展艺术普及、文旅推介、文创市集、非遗手作、戏服打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赏美景、看演出的同时逛非遗市集、品福茶福味,感受创意与文化的魅力。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