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湄洲岛:融合新路 未来可期

2023-10-25 09:14
| | | |

莲池澳沙滩台湾美食一条街 高亚成 摄

郑雅萍在调制饮品。记者 陈盛钟 摄

柳政鸿在水文化生态咖啡馆调制饮品。记者 陈盛钟 摄

空中俯瞰湄洲妈祖祖庙景区。卢德山 摄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提出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湄洲岛一直被台湾同胞视为心灵原乡,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赋予台胞岛民待遇、给予在岛创业就业台胞生活补贴、推动湄台乡建乡创合作……近年来,湄洲岛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围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桥头堡。如今,湄洲岛已成为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并获批设立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胞旅游专项落地办证点等。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湄洲岛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践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打造台胞逐梦热土

  湖光潋滟,鱼游虾嬉,岸绿景美,秋日的湖石淉生态公园仍然一派生机勃勃景象。位于公园中部的一幢白色滨水建筑十分显眼,这是台青柳政鸿开设的水文化生态咖啡馆。慕名而来的游客或流连于露台上打卡拍照,或倚在窗前品咖啡赏美景,沉醉在海岛乡村田园的闲适悠然之境中。

  水文化生态咖啡馆通过“一事一议”机制促成落地,业主单位湖石淉生态公园管理公司与经营者签订10年租房合同,并给予前3年免租优惠。该馆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主要经营台湾特色小吃、咖啡、啤酒、花果茶等。如今,其已成为岛上一处网红打卡点,受到年轻游客追捧。

  早在2021年初,柳政鸿就在湄洲岛创办了世界螃蟹馆,展出300多个品种上千个螃蟹、龙虾等甲壳类生物标本。1994年出生的他,从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后回到澎湖从事旅游业,攒下不少海岛文旅经验。“湄洲岛的政策、环境都很吸引人,我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

  湄洲岛台港澳办主任吴毅人介绍,近年来,依托妈祖文化、滨海旅游等特色优势,湄洲岛出台多项惠台政策,赋予来湄台胞岛民待遇、驻岛台企陆企待遇,引导、扶持台胞台企参与湄洲岛文旅产业链搭建和旅游要素补充,积极打造两岸融合创新创业热土。截至目前,湄洲岛已引进超过40家台企、台胞个体户入驻,涉及民宿、餐饮、文创等业态。

  位于湄洲妈祖祖庙山门旁的马蹄铁餐饮吧于2018年底开业,由来自高雄的台商郑雅萍开设,是岛上首家台资餐饮企业。2021年4月,湄洲岛在莲池澳沙滩建造台湾美食一条街,将湄洲岛当作“第二故乡”的郑雅萍发动台湾亲朋好友参与招商,有10多家台湾美食业态入驻。今年,她又在文甲码头候船大厅开设饮品休闲店。

  对新出台的《意见》,她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意见》提到,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她表示,这份对台湾同胞的挂念与关爱让他们深受鼓舞,今后在大陆创业发展也更有信心,底气更足。

推动多元融合实践

  台青苏奕儒和林智远创办的石头会唱歌·湄洲岛两岸艺术民宿位于下山村,是一家以妈祖文化、海滨风情等元素为主基调的两岸艺术民宿。今年以来,民宿行业回暖,两岸艺术民宿经常一床难求。“我们在岛上举办了多场台胞联谊活动,分享创业故事和商业资讯,让更多的台胞了解湄洲岛、爱上湄洲岛。”苏奕儒表示,两岸青年并不缺乏共鸣,而是需要更多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下山村地处湄洲岛东南端,三面环海,境内有鹅尾海蚀地质公园、三湾滩、麟山宫等,旅游资源丰富。在两岸艺术民宿的带领下,下山村外出青年纷纷返乡开办民宿。同时,下山村引进台湾上趣团队做陪护式设计,针对村落环境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带动餐饮、文创等多业态发展。如今,下山村已成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意见》明确,“支持莆田以妈祖故里、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等为载体,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支持台胞深度参与福建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多位在湄洲岛创业的台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意见》中最大亮点是突出“融”这个目标,推动闽台两地应通尽通、能融尽融。

  为深化湄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湄洲岛引进平潭上新、福州百川、闽台乡建乡创等3个团队来岛合作建设,在港楼、高朱等6个村开展湄台乡建乡创合作试点,拟重点把港楼村打造成为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示范村,争取创建闽台乡建乡创样板示范区。目前,港楼村设计团队已提交乡建乡创设计成果,部分项目进入招标阶段。

  湄洲岛直航台湾一直是两岸妈祖敬仰者强烈的呼声。湄洲岛已与厦门闽台轮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海峡号”和“闽台之星”两艘船舶通航安全论证初稿。

  此外,湄洲岛还大力推进世界妈祖文化中心项目建设,项目成片开发方案、土地收储、征地安置补偿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已有台湾20个县市49家妈祖宫庙意向入驻。

携手传承妈祖文化

  锣鼓喧天,旌幡招展,香烟缭绕……连日来,台湾台南马沙沟天后宫、台湾恒春天后宫、高雄大寮普惠宫等数十家台湾妈祖宫庙先后组团来到湄洲妈祖祖庙,开启谒祖进香之旅。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羽化升天的纪念日。在此前后,湄洲妈祖祖庙都会迎来一波又一波谒祖进香热潮,其中不少香客是来自台湾的妈祖敬仰者。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出去的妈祖庙,3亿多人信仰妈祖。而在台湾,有3000多座妈祖宫庙,敬仰者占台湾总人口八成以上。妈祖文化深深根植于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中,成为维系两岸血肉亲情的纽带。每年,约有30万人次台胞敬仰者到湄洲岛朝圣观光。

  9月28日晚,历时10天9夜的2023年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圆满落幕。此次两岸最盛大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有近百家台湾妈祖宫庙参加,500余名台胞参与护驾,报马仔、哨角队、花鼓阵、醒狮团等台湾特色民俗阵头激情亮相,带来一场民俗文化盛宴。两岸同胞在活动中加强交流,密切情感沟通,增进彼此友谊,抒写了新时代“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精彩华章。

  在湄洲岛经营餐饮业的台胞王淑华与丈夫饶瑞和,全程参与此次巡安活动。其间,他们肩扛厚重的千里眼、顺风耳神将一路前行,还特地准备“继光饼”在沿途分发,传递“平安”的美好祝福。“巡安再现了台湾‘三月疯妈祖’的盛况。”王淑华说,妈祖故乡人民的热情、友善让她感到十分亲切,印象深刻。

  《意见》提出,“发挥妈祖等民间信仰精神纽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俗交流活动”“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妈祖信俗’保护行动,共享保护成果”。

  “妈祖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血脉,寄托着人们祈盼平安、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表示,相信有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参与,妈祖信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妈祖文化和妈祖精神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李美显 许双萍)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