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解决产教融合“断链”问题

在这里,课堂就是实战场

2023-05-25 10:41
| | | |

现代学徒制班学生在京东产业学院客服中心进行实训。(资料图片)

学生们在华安县二宜楼开展直播带货。(资料图片)

  5月15日,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出炉,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产教全链条融合”培养高职商贸物流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二等奖,是全市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高校。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任务。去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

  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两张皮”问题——“校热企冷”问题突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存在联动困境,限制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了解该校如何探索解决产教融合“断链”问题。

寻找利益共生点

  “产教融合最大的痛点和堵点,是企业积极性不足,校企缺乏利益共生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沈文馥说。

  企业需要人才储备,学校以育人为目的,校企之间的利益共同点显而易见,那就是培育人才。但长期以来,企业有经济利益考量,校方受管理体制掣肘和传统惯性束缚,双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不同步。

  “推动产教融合,首先要打破藩篱,在教学管理和办学思路上,积极对接行业头部企业,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标准带到课堂里。”沈文馥说。

  2017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物流开展合作,全面对接京东应用型人才生态圈工程。经过5年磨合,2022年5月,全省首家京东产业学院落户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这是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同打造的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是国内模块最全、功能最多元的京东校园馆。

  何为生产性实训基地?顾名思义,就是既要满足适应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要求,又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生产性实训教学要求。

  京东产业学院院长侯珍珍介绍,学院一层是京东校园馆,主要孵化京东校园零售和O2O运营;二层是电商运营中心,让学生在课程内真实地接触京东的客服业务;三至四层为京东全媒体直播基地与制作中心,供学生开展电商直播和短视频运营。“我们把企业真实的业务和项目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实战化的采购、客服、电商、仓储、配送等15类岗位。与此同时,导师和学生还为地方中小微传统企业转型提供渠道和服务。这样一来,既培育了人才,又实现企业盈利,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

  “未来,我们还将在全国多个城市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推动形成‘课堂培育—顶岗实践—提供就业’的人才培养链条。”京东产业学院运营总经理张前程说。

校企共育产业人才

  “为了回馈各位老铁,本次直播间直接给大家安排18元/斤啊!后台准备一下。”直播间内,直播团队正高效默契地配合着。

  解决客人疑问、协调交易纠纷、处理异常订单……电商运营中心内一片繁忙。

  这里不是电商公司,而是京东产业学院的学生们在备战即将到来的京东“6·18”购物狂欢节。

  “在这里,传统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被打破,企业实际业务进入课堂,让学生边学习边实战。”京东客服运营班导师肖阳阳说,把30秒应答率、满意度等电商客服指标纳入课程成绩和实训补贴考核范畴,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掌握技能。

  “以前以为当客服就是在线上和人打交道,并不难。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把课堂上学到的各种应对方法、沟通技巧等知识运用到实操中,工作才能更得心应手。”2021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黄芷娴说。

  “我们构建党建育人、产教育才两位一体,岗课融合、课证融合、训赛融合、专创融合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底部共享、中部分立、上部互选、顶部提升’课程体系。校方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沈文馥说。

  “底部共享、中部分立、上部互选、顶部提升”,即在学生一年级时,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二年级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细分方向,进行更专业深入的学习;到了三年级,学生就开始顶岗实习,在实践过程中考取相关专业的“1+X”证书。

  在培养模式方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现代学徒制”,由校企“双导师”共同育人,以师傅带徒弟,进行个性化、精细化人才培养,让学生通过“三年不断线”的实践,实现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近5年,该校商贸物流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以上、漳州本地就业率52%。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我们兰园的兰花都有‘身份证’,栽培过程都是可溯源的。”灯光一打,镜头一转,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黄钧钧便进入直播状态,生动熟练地介绍面前的各种花卉。

  与她并肩作战的30名“00后”大学生,是在抖音号上拥有近30万粉丝的“青播团队”。2021年9月“青播团队”成立,2022年4月注册成立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用数字化营销方式推广“漳州味”产品。

  “团队实行三班倒,从早上7点直播到晚上10点。”成立至今,“青播团队”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最多能达到10万余元,目前与团队接洽的企业已有30家。去年,该团队创业项目“宏展播青播”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校赛金奖、市赛金奖、省赛二等奖,同时获得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项目资助一等奖。

  为支持“青播团队”创业,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首创“一机两翼”的创新教学实践模式。“左翼”就是在校开设大学生直播实践课程,培育电商人才;“右翼”就是把具有漳州当地特色的产品与电商直播相结合,推介漳州地标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京东产业学院和诏安县农业农村局签订农特产品电商服务合作协议。“青播团队”走进诏安,开展“以梅为媒”主题直播,通过“基地走播”和“一物一拍”方式,把诏安地标产品红星青梅和八仙茶带到镜头内,获得不俗反响。团队还协助学校到各区县开展新农人培训,传授电商直播经验和技巧。

  沈文馥介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京东产业学院设置了“一县区一直播间”,电商专业学生的课堂实践就是为漳州特色产品带货。同时,通过与京东集团强强联手,构建“本地产、京东行、全球销”协同平台,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标准服务,拓宽本土产品销路,从而解决市属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断链”问题。

  高职商贸物流人才“产教全链条融合”的实践,是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的一个典型缩影。食品工程学院与本土企业的深度合作、泷澄建筑产业学院、漳州市乡村振兴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一个个产教融合的精彩实践,正在让漳州职业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记者 赵文娟 通讯员 江晓鸣)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