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龙文:破立并举 让每一寸土地“活起来”

2023-04-27 09:34
| | | |

漳州中心城区核心区——龙文区(资料图片)


慕兰卡食品有限公司正在生产小面包。(资料图片)


恒丽钟表工业园生产线一片繁忙。(资料图片)


蓝田经济开发区产城人深度融合。图为开发区首个城市综合体宝龙广场。(资料图片)


德记(漳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单层老旧厂房正在改扩建中。(资料图片)


漳州首个跨境电商孵化园落户龙文。(资料图片)

  旧有粗放型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存量挖掘”和“内生依托”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去年7月,我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促进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发展空间受限、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龙文区牢牢把握漳州市“亩均论英雄”政策风向标,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向“工业存量”要“发展增量”,推动打造产业集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都市型工业园区,让每一寸土地“活起来”。

破局 摸清家底 找准问题

  4月16日,龙文蓝田经济开发区的德记(漳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记食品”)改扩建现场机声隆隆。随着单层老旧厂房被逐栋推倒,德记食品改扩建项目负责人林炳坤的心结也被解开。

  “受早期规划限制,我们公司所处地块少且使用低效,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但是工业厂房又不能随意改变规划向上搭盖。现在,政府送来政策红利,允许企业在合规、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向上要发展空间’。这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真是一场及时雨!”林炳坤说。

  此前困扰林炳坤的心结,也是近年来龙文工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龙文区的产业主战场、工业主阵地,蓝田经济开发区的总面积仅22.5平方公里,却有1200多家企业。随着城市产业发展进程加快,蓝田经济开发区面临“喜忧参半”的境地:喜的是“凤凰云集”,寸土寸金;忧的是“梧桐树少”,寸土难求。

  破局的第一步,是摸清家底,找准问题。

  “开发区现有303个工业地块,主要有食品饮料、家居日用、电子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我们将园区工业地块划分为8个网格,于2020年和2022年对园区企业进行两轮调研。”蓝田经济开发区蓝田园区服务中心主任王振华说,去年,蓝田开发区成立提质增效工作组,干部直接挂钩企业,将企业用地亩数、厂房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空置面积、三年平均税收、亩均税收等数据逐一落图落表,录入系统、形成“一企一档”数据库,建立常态化数据更新机制,为工业企业改扩建和片区提质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经过两轮深度摸排,园区企业的“体检报告”出炉:蓝田经济开发区旧园区土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工业企业存在门类混杂、产业层次低、亩均效益差、容积率低、建筑风貌差等问题。其中,最早开发建设的檀林片区,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盘活 提质增效 自我革新

  对于檀林片区“确诊”的低效用地,如何开出对症药方?

  在龙文区委常委、蓝田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沈晓辉看来,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涉及利益复杂,腾退“低效企业”面临不少实操上的困难。支持企业转型、激发企业创新潜能是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

  近年来,龙文区相继出台《龙文区鼓励闲置或低效厂房“腾笼换鸟”的奖励办法》《龙文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十项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优质企业并购或租赁闲置厂房,清理僵尸企业,同时引导企业实施改扩建,原地升级。

  为确保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蓝田经济开发区给改扩建企业设置了门槛,与改扩建企业重新签订《项目管理协议》,对建筑容积率、亩均效益、开竣工条件等进行约束。王振华说:“以德记食品改扩建项目为例,我们规定企业改扩建面积至少15亩,投产后第二年亩均税收达10万元且逐年提升。此外,工业园区新建道路要留足绿化带、改扩建后用地容积率不低于2.0等条款也被明确列在协议细则中。算好土地的产出账、空间账和经济账,才能推动企业自我倒逼、自我革新。”

  经过“海选”摸排,目前第一批共33家企业有改扩建意愿,其中10家已在实施改扩建、5家正加快进度推进计划落地。为最大程度协助企业减环节、抢时间,蓝田经济开发区成立片区提质增效工作组后,又分设工业提质增效服务专班和综合改造服务专班,所有科级干部牵头挂钩企业,主动靠前服务,专人专岗专职对接。

升级 链式招商 剑指未来

  俯瞰蓝田经济开发区,漳龙高速穿城而过。公路西侧,檀林片区更新改造工程正热火朝天地开展;东侧,朝阳园区五大新兴产业园的建设与招商如火如荼。

  “园区土地资源有限,摊大饼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让优质、专业的产业链在这里蓬勃发展。”蓝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劼介绍,在龙文区产业规划总体框架下,蓝田经济开发区以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招引方向,已引入科技产业园、盈科智谷、裕廊、恒丽、科能等5个总投资约80亿元、总用地约750亩的产业园,以产业链招商模式,推动园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漳州裕廊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港项目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链,该项目总经理赵鑫表示:“‘一园一企一基金’是我们投资发展园区的经营理念。除了产业园以外,我们还将发挥智能科技产业龙头效应,带动招引优质高端制造类企业入驻。”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五大产业园各有明确定位: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恒丽重点发展钟表产业和智能穿戴,科能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裕廊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链,盈科智谷重点发展闽台电子信息、生物科技。

  为确保一流园区招引一流项目,蓝田经济开发区严格把关入驻项目及企业,除了要求入驻的产业园项目必须自带产业外,还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元/亩、亩均工业产值不低于1000万元,园区竣工投产后,年亩均税收需达到约定标准。

  “坚持产业为魂、项目为王、效率为先,不断推进以‘亩均论英雄’为指挥棒的高质 量发展模式,向工业存量要发展增量,真正做到争优、争先、争效。”龙文区委书记朱真说。(漳州观察记者 赵文娟 苏益纯 通讯员 王思亮 杨志慧 林聪华)

书记访谈

做优质量 做大增量 争当先行区

——访龙文区委书记朱真

  龙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争当首位、争创一流。特别是正视发展空间受限、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做优质量。坚持“亩均论英雄”,推进低效厂房再利用、低效用地再开发,持续向“工业存量”要“发展增量”。推动“机器换工”,激发活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开发、倾斜力度,推进《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组合政策,全力引导创新要素、金融资本集聚,通过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依托产业链培育创新链,不断塑造产业比较优势。“园区换代”,全力突围。深耕“一区四园”(蓝田开发区和龙文园区、蓝田园区、朝阳园区、郭坑园区),突出错位发展、协同互补,推进科技产业园、恒丽智能产业园、漳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盈科智谷产业园、裕廊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港等五大园区特色建设。

  二是做大增量。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算好投入产出账,提前布局产业发展、业态植入,高标准推进东屿、建元、虎山、上美湖新社(蓝田开发区)、九十九湾四季花海等片区组团开发,开发建设面积4000亩以上,打造产业高端、创新活力、宜居宜业的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此外,持续聚焦“人气兴城”,推进“两大IP”建设:打响商圈IP,重点发挥楼宇、商业综合体、总部经济资源丰富优势,提升集万达、融信、九龙财富中心、特房锦绣碧湖等为一体的环碧湖生态园核心商圈,串联发展宝龙广场、锦绣商业广场、吾悦广场、荣昌东方广场等。塑造文旅IP,着眼有主题、有卖点、有流量,深挖非遗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龙文将坚持产业为魂、项目为王、民生为本、效率为先;始终围绕“人”这个核心要素,加快产城人融合发展,为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更多贡献。(漳州观察记者 赵文娟 苏益纯 通讯员 杨志慧 林聪华)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