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金鸡孵金蛋

2020-12-03 09:29
| | | |

  11月28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在厦门圆满落幕,中国电影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却正在拉开大幕。

  一年来,厦门借“鸡”生“蛋”,大力实施“以节促产、以节促城”影视发展战略,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本届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密集的厦门元素中,可以清晰窥见厦门影视产业的成长——影视资源的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原本掣肘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逐渐被补齐,影人明星交口称赞,本土影视作品密集亮相,业界影响力辐射两岸,产业签约硕果累累……不难看出,厦门这座天然摄影棚正以后来居上的态势,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耀眼新星。

  金鸡显现强劲磁场效应

  11月25日下午,在中国电影投资大会厦门市影视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投资总额近200亿元的32个项目现场签约,集中展现厦门影视产业全力“以节促产”带来的聚集效应和丰硕成果。

  据了解,厦门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影视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把办好电影节和发展影视产业,涵养城市电影文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有机地统一起来,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电影之城、影视之都。厦门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推动从影视前端的剧本IP、影视投资拍摄到影视后端的后期制作、衍生交易、人才培育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形成独特的现代影视生态圈。除现场签约的32个新项目外,今年新增落地的文化影视项目已有409个,总投资613亿元。

  相关人士表示,在“以节促产”推动作用下,金鸡奖显示出强劲的招商引资平台作用。今年虽然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厦门影视产业仍快速复工复产,福建恒业、永乐影视等头部企业纷纷登鹭,显示出不俗的磁场效应。例如,自去年以来,思明区新增影视企业304家,新增影视项目138个,项目总投资193.3亿元;集美区厦门市影视文化产业服务中心今年1—8月新增注册108家企业,新增产值7.63亿元;陈坤、周迅、姚晨、李冰冰、刘德华等一众影视明星纷纷在厦门设立企业或工作室;中影集团、华策影视、正午阳光影视等影视文化头部企业纷纷来厦发展。

  11月20日,厦门影视拍摄基地落成仪式的举办,标志着厦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幕正式开启。作为金鸡奖在厦门产下的金蛋,厦门影视拍摄基地的落成填补了厦门没有标准摄影棚的空白,今后这里将成为服务来厦影视剧组梦工厂。

  厦门市影视产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元介绍,拍摄基地是厦门地区唯一的标准摄影棚,由3200平方米摄影棚、4000平方米的附属楼及动力中心组成,棚内净高约16米,配有静音空调、天桥马道等设备,可容纳3至5个中小型剧组在此拍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厦门全市共有影视企业1500多家,已办理广播电视拍摄许可证的有455家。1—9月,新增影视企业331家,落地项目131个,投资总额63.52亿元;1—9月,厦门影视企业通过电影备案的数量,约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二。仅上半年,厦门新增影视企业175家,新增项目66个,总投资额近3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0月,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已经正式授予厦门市“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的金字招牌,为厦门影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意味着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厦门造”影片面世。

  厦门元素闪耀金鸡

  尽管金鸡奖牵手厦门只有一年时间,但已经在鹭岛催生一批新人新作,金鸡奖的“厦门元素”越来越浓。

  “今年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海沧区收获满满。”海沧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白墨影视基地项目和十年影视服务项目现场签约,计划投资42亿元;由辖区企业投资拍摄的影片《让这首歌作证》参加第33届金鸡电影节影展;融媒体中心拍摄的三部微视频《有灵魂的画》《一天——海沧抗疫故事》《传承》参加金鸡港澳台影展海峡两岸青年短片季活动……这些都说明影视产业已经深入扎根海沧。

  《让这首歌作证》是由厦门本土企业家郑金泉投资拍摄的红色主旋律影片,11月10日取得公映许可证,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期间在厦门万象影城展映。电影讲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脍炙人口的抗日名曲创作过程,展现了作曲者曹火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影片预计于明年上映,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海澳集团创始人郑金泉先生看过我的剧本后,发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就决心投资这部电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兴东表示。

  在11月26日晚举行的国贸金鸡之夜上,另一部厦门出品的新片《不二兄弟》也在活动上揭开面纱。更重要的是,国内的顶尖电影投资人、制片人、导演共同见证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厦门出品孵化加速计划”的正式启动。

  国贸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晓曦表示,本届金鸡奖为包括国贸控股在内诸多企业加深对影视产业的理解,实现“以节促产、以节促城”提供了便捷的路径。此次启动的“厦门出品孵化加速计划”正是助推影视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务实之举。“在厦门,不少影视企业有好的内容、好的技术,用好基金杠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希望通过靶向投资,支持厦门影视企业创作出更多的厦门出品的影视作品。”

  金鸡引领 两岸目光

  “创投大会办得非常专业,不少资方都有成功操作多部电影作品的成熟经验,在对接过程中给出非常专业的建议。”来自台湾的导演陈宇诘几年前到北京发展,这次他带着自己的项目《火星男孩》来到金鸡电影创投大会,希望寻求监制、主演和投资,结果让他喜出望外,“厦门也太舒适了!饮食、气候、生活都跟台湾一模一样,现在发展影视产业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希望今后能在厦门拍摄创作甚至定居”。

  在本届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中,像陈宇诘一样与厦门和金鸡紧紧结缘的两岸电影人屡见不鲜,这说明“金鸡”正在立足厦门,啼响海峡,声透两岸,汇聚越来越多两岸影视人才和资源。

  “这次‘新翼计划’一推出,我就马上报了名,没想到能够顺利通过三轮筛选,拿到十强入围通知书,并且走进青年导演训练营,亲聆众多资深电影人的指导。”在今年的金鸡港澳台影展·首届海峡两岸青年短片季中,厦门青年导演王萧雪的短片《九孬》经过层层选拔,从5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佳“新翼推优荣誉短片”。

  王萧雪今年刚从台湾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研究生毕业,《九孬》是她在台湾期间完成的作品,作品把镜头对准台湾外省老兵群体,以别样视角呈现了他们的浓浓乡愁。“金鸡奖来到厦门,我很骄傲,但今年的骄傲尤其不一样,因为我从一名旁观者,变成了参与其中的一员。”

  王萧雪透露,《九孬》这部影片除了自己承担编剧、导演工作之外,团队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台湾人。“去年我们一起合作,认真拍摄了这部短片,今年就碰到第一届新翼计划,这一切机缘巧合,让我刚毕业就能带着自己的作品站上这么高的舞台,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台湾市场太小,很难操作大型影视项目,像《流浪地球》这样的大制作,在台湾根本不可能出现。因此,我很多台湾的同学、同业都想来大陆发展,挑战更高的目标。但如何顺利跨过最开始的适应期、空档期,直到找到资本、演员和制作团队,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题。”陈宇诘表示,厦门不仅与台湾交通便利,环境相似,还出台一系列扶持影视产业的政策,影视产业发展的机会、资源逐渐聚集,一定会刺激、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影视人才来厦发展。(记者 周思明 林泽贵)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