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快评
以行业协会促进制种产业良性发展
□罗昱伦
立夏已过,水稻制种正值关键农时。在建宁县的田间地头,农户依据制种经纪人传授的技术,有条不紊地将水稻制种所需的父、母本两种秧苗分类间插。与此同时,在福建闽地之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制种经纪人肖学仁正专注地划动手机屏幕,仔细查看协会微信群内各项农事活动通知与外出学习安排,并一一做好记录。
建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制种经纪人是当地特有的职业。制种产业链中,制种经纪人上连种业公司承接生产订单,下接当地农户组织制种生产,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1976年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在建宁扎下根以来,当地制种产业蓬勃发展,经历过狂热和混乱,也不断探索着规则与秩序。2013年,建宁县实行制种经纪人执业备案制度,种子“包头”转型成为持证上岗的制种经纪人,产业发展更加高效、有序。而今,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政府服务的准度和效度,以及行业效率、市场秩序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2月,建宁县成立制种经纪人协会和制种大户协会,为全县种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在制种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主体之间有时难免会发生摩擦产生矛盾。相对于体量庞大的种子企业,制种经纪人、农户在反馈问题、沟通协商时,常面临渠道不畅通、力量分散的问题。通过协会平台,经纪人和农户能够“拧成一股绳”,利用协会的组织力量解决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围绕种子价格、订单量、兜底服务等核心内容,农户可以通过协会向企业反映诉求,经纪人也可依托协会,与农户和企业进行正式、规范的沟通;当出现上游企业拖欠种款等问题时,可由协会出面发函催促或协商,利用其影响力推动问题解决。
依章行事,自律促产。出于逐利心理、沟通不畅等因素,农户私下高价售卖种子、经纪人互相抢占种植基地等情况曾有发生,在行业内部引发一些争端,而协会就发挥着有效协调内部关系、化解利益冲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当地制种经纪人协会和制种大户协会就禁止抢购、挤占资源,不得私下交易种子等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并通过成员间的互相监督等方式,引导成员遵守规定,规范行业行为,进而推进制种产业良性运转。
搭建平台,畅达交流。以往受限于地域,农户与制种经纪人的交流圈层大多局限于本乡镇同行。制种经纪人协会和制种大户协会成立后,全县制种经纪人、制种大户有了内部交流的优质平台,也有了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的新途径。比如,协会通过会长牵头组织的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开辟多个交流渠道,便于分享先进制种经验技巧与最新行业信息资讯;对于成员提出的意见诉求,协会进行初步梳理筛选,选取更具代表性的内容反馈给主管部门,有助于主管部门精准把握行业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为当地制种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