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推动福建高校影视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12-27 08:31
| | | |

蒋潇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系统谋划、集中表达,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也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阵地。

  21世纪以来,国内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福建高校陆续开设了影视类相关专业。影视艺术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加快推动福建高校影视教育的提质培优,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影视工作者,推动高校影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在闽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国电影金鸡奖落户厦门,为福建的影视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福建高校的影视教育水平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仍然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平台界限壁垒分明、教学内容与手段陈旧、师资队伍缺乏、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在大力推进福建影视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与资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产教融合,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赋能,打造“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找准影视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推动福建高校影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影视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的影视工作者,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力军。高尚的品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是对影视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高校影视专业作为培养新时代影视工作者的重要阵地,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影视教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促进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向同行,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学氛围。

  二是充分挖掘福建影视教育发展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在高校影视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选好用好影视作品中的红色资源、红色案例,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重点关注与研究《闽宁纪事》《山海情》《古田军号》《那山那海》《守岛人》《谷文昌的故事》等一系列被主流市场所接受、所认可、所欢迎,同时又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闽派新主流影视作品。八闽之地,文脉悠长,福建这片热土孕育有朱子文化、闽南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等所凝结成的“福”文化,还有浓烈的宗族文化氛围,充满了地域特色与魅力,这些都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宝贵灵感与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充分理解其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与“福文化”同频共振,产生共情,以此创作出更多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优秀影视作品。

  三是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推动高校、企业、基地协同育人。影视艺术作为视听兼顾,时空并存,并且能够反映当下现实的艺术,具有综合性、社会性、跨学科等特点,这使得高校影视类课程的教学适宜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考量。因此注重校企专业对口合作,已逐步成为影视教育界与相关行业共同的发展方向。依托福建厦门、平潭、泰宁三大影视基地以及辐射所形成的影视企业集群,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创新培养方案,在高校内共同开设影视工作室。有效融合行业与高校优势资源,适时将学生推向行业前沿,为提升影视教育培养水平,构建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提供有力支撑。在高校原有的电影学院或传媒学院的基础上,设置影视现代产业学院或数字媒体创意现代产业学院,实施“专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双学院制办学模式,模拟行业环境,“把影视传媒产业的真环境、真项目、真操作融入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中”。同时,加强高校影视专业与企业在课程开发上的合作,依托影视设备制造商在专业设备生产上的优势,合作开发《无人机摄影》《特种摄影》等对设备有一定要求的实践类课程。依托影视后期制作公司丰富的项目案例、深厚的技术沉淀以及最前沿的制作理念,共同开发《达芬奇调色》《高级画面表现》《三维动画》等2D、3D制作课程。通过校企互通、校企互动、产教融合,让影视教育更加精准与专业。

  四是推进影视教育数字化,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在“数字化+”的浪潮下,要推动以5G技术、4K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信息技术与当前高校影视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为提升影视教育水平赋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制定“数字档案”,收集学生作业、作品及影视评论等数据,分析学生的专业兴趣倾向、学习特点、个人特长等,建构影视素养综合能力图,产生“学生画像”,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通过技术手段加持,实现创新形式的“因材施教”,达到精细化、个性化培养目的。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建设“数字档案”,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方向性指导与选择依据。除此之外,依托5G技术,发挥实时高清图传系统在演示异地多路摄像机融合直播中的作用。普及4K高清摄像机在影视教学与实践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利用新技术赋能传统影视课程,将《VR全景理论》《VR全景摄影摄像》《VR全景影像后期制作》等课程纳入高校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指出,“推动数字时代的教育创新”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拓展升级课程资源,完成智慧教室改造工程,试点异地同步课堂,构建数字化教学生态。要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平台相关影视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合全国各大高校影视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模式互鉴。积极推进教学与实践平台建设,加强与索尼、苹果、阿莱、大疆等国内外知名影视设备制造企业的联系,通过共同搭建数字设备中心,共同开发适用于影视教育的数字平台系统,从而为高校影视教育提供最新最全最稳定的硬件保障。

  五是注重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它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华。同时,它也是现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因此,影视艺术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影视学科相关知识,还要对其他艺术门类有所涉猎,具备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师选拔与聘用上,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综合指标设置,要建设以具备戏剧影视类专业学科背景为核心,其他艺术门类专业学科背景兼备的高校影视教师团队。可以在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和指导下,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间的交流寻找融合思路,通过虚拟教研室的搭建实现影视教师与多学科教师的交流碰撞。此外,依托福建省电影家协会、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福建省传播学会等省内平台,定期开展各类学术与实践活动,合理、有效地调动省内外的师资提升资源,为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持续性的帮助。与此同时,要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关于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交流的通知,高校影视教师团队的建设要持续深化学界业界优势互补,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要坚持“送出去,引进来”,有计划派选教师到影视生产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提升教学和实践的能力与水平。从各级影视集团、融媒体中心、影视制作机构聘用一批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为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从而打造高校影视教育“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队伍。

  六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就要求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确立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影视类专业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传统的课堂单向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求。从影视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来看,实现“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教学场景的设置“教室—工作室—行业”,实现“作业—作品—产品”的实践提升,通过“基础实践—应用实践—创新实践”的环节创新,打通产学研用的全过程,落实产教融合从空泛到实际的落地,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要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协同工作,主动开展影视精品案例研究与分享,要通过项目制引导实践,完成影视产品生产流程。结合影视艺术、新媒体、数字创意等专业特色领域,打造“三创专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科研意识。要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实施“以赛代考,以赛促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IM两岸青年影展、福建省大学生影像展、福建省大学生影像大赛等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影像竞赛。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参与中国电影金鸡奖、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各项活动,接触国内最顶级、最前沿的影视教育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侨胞分布广泛,是对外传播的高地。推动福建高校影视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期望,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影视专业人才,繁荣福建影视文化产业,加强福建传播能力的建设,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为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任)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