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20221108号提案的答复
闽工信提案〔2022〕33号
洪立颖委员:
《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海上福建建设的建议》(第20221108号)收悉。感谢您对海上福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由我厅分办。现结合我厅职能,将有关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我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洋强省”相关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省政府《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制定实施推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着力推动临海石化、冶金新材料、船舶和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临海石化产业
制定实施《福建省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快推进临海“两基地一专区”及连江可门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认定漳州古雷港经开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江阴港城经济区、可门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等临海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推进百宏石化250万吨/年PTA、福化天辰气体大型煤气化、美得石化66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80万吨乙烯及下游项目、奇美化工一期45万吨/年ABS及AS、新阳科技20万吨/年不饱和聚酯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原油加工能力2900万吨/年,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化产业链,临海石化产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临海冶金新材料产业
制定实施《福建省冶金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进罗源湾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宝钢德盛、大东海等产能置换项目和技术改造升级,打造全省最大规模精品钢板基地。推进青拓集团加快不锈钢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双相、含氮不锈钢等高端不锈钢产能,建设成为全球不锈钢产能最大、产值超千亿的不锈钢企业。推进厦门钨业锂电池正极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和厦门电机产业园建设,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钨品生产企业。推进中铜东南铜业铜精矿保税仓库混矿项目扩建、铜渣综合利用、贵金属回收等项目,建设成为我国单体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铜冶炼企业。
(三)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
1.电动船舶。建立推进电动船舶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印发《2022年福建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全产业链支持政策,加快对接船用电池及动力总成、船舶建造、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等产业链相关项目。引进招商局长航集团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和中船702所落地我省,补强研发设计短板。加快渔业辅助船、闽江货船、豪华游艇、港作拖轮等多款电动船舶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2.高技术船舶。推进省内造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高技术船舶。马尾造船加快推进12500DWT多用途船等重点项目建设,承接大型金枪鱼围网船等高技术船型。厦船重工2800客位邮轮型客滚船交付使用,7500车LNG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产品获全球深海滚装船最佳环境奖。福建船政发布国内首艘60M新型海上风电运维母船船型方案。省船舶集团开展工信部深海采矿船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3.海上风电装备。加快推进福建三峡产业园建设,提升产业园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批量生产能力,首批10MW海上风电机组顺利发运,艾尔姆风能叶片制品福建工厂顺利完成交付并正式投产,进一步完善我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省船舶集团加快打造海上风电运维船等施工运维装备及海上风电升压站、导管架、塔筒等钢结构产品,福建船政完成吸力式导管架基础项目建设,厦船重工交付10MW风机基础导管架。金风科技8.0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和福船一帆大功率海上风机塔筒分别被评为省内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关键配套基础件。
4.深海养殖装备。推动省内船企加快旋转型深海养殖装备、半潜式波浪能养殖装备等研制步伐。省船舶集团参与福州“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开展多类型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发工作。推进中广核和龙源电力“风渔融合”试验项目。民营船企泰源船业、鑫丰船业已建造完成5台深海养殖装备,支持“泰渔”“定海湾”系列养殖装备认定为2021年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制定实施《福建省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牵头制订并推动省政府出台《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闽政〔2022〕10号),进一步发挥我省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厦门海沧生物医药港、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等产业聚集园区,其中,厦门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了厦门蓝湾、石狮华宝、润科生物、国控星鲨、厦门鲎试剂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现代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星鲨鱼油、微藻DHA、琼胶、海洋抗菌肽、海洋生物酶等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其中医药级氨糖产品研发带动了我国壳聚糖产品从低端原料输出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金达威辅酶Q10占据全球市场约50%的份额。
二、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下一步,我厅将结合工作职能,充分吸纳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发挥我省深水岸线优势,大力吸引和布局临海产业项目,重点发展绿色石化、冶金新材料、船舶和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临海产业发展集聚区和拓展区。
(一)加快壮大临海石化产业。坚持园区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以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和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连江可门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为依托,推进炼化一体化、烯烃、芳烃等龙头项目建设,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增强基础化学原料供应和深加工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临海石化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核准及动工建设,积极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争取将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和中化泉州150万/年乙烯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漳州古雷石化基地重点推进中沙乙烯、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漳州奇美化工ABS及AS和PC及PETG等扩建项目建设。湄洲湾石化基地重点推进中化泉州芳烃扩能项目、联合石化二期乙烯及配套项目、国亨化学丙烷脱氢(PDH)及聚丙烯(PP)、永荣科技己内酰胺扩建、永荣新材料丙烷脱氢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等项目建设。福州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推进万华化学(福建)产业园、中景石化聚丙烯及丙烷脱氢制丙烯等项目建设。连江可门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重点推进申远新材料聚酰胺、申马新材料环己酮等项目建设,推动聚酰胺下游产业链项目的发展。积极锻造石化产业链长板,填补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增强石化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二)做优做强临海冶金新材料产业。高起点推进不锈钢、铜铝生产及深加工产业发展,打造罗源湾、宁德和漳州不锈钢、铜铝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深加工、物流仓储、贸易服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不锈钢材料方面,加快宁德、福州、漳州等不锈钢主要生产基地建设,发挥青拓、宝钢德盛、福欣特殊钢等重点企业作用,大力推进低能耗冶炼、节能高效轧制等技术应用,重点发展模具钢、汽车用钢等高附加值合金钢以及海洋耐蚀钢、超级双相不锈钢等高品质特殊钢产品。铜铝材料方面,依托福州、宁德铜铝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发挥中铜东南铜业、中铝瑞闽等重点企业作用,推进特种合金铝新材料、正威电子信息新材料科技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复合材料和电子工业用铜、高精铜带、铜管、贵金属靶材等产品规模化生产。开发海洋用铜,延伸金铜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壮大宁德铜产业基地。发展轻量化车厢用和电子工业用高附加值铝型材、高精度铝板带箔材等产品,打造福州铝板带产业集群。
(三)推进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培育造船龙头企业,打造闽江口、三都澳、厦漳湾等船舶修造产业基地。依托马尾造船、厦船重工、东南造船等龙头企业,收缩传统造船产能,发展深海采矿船、汽车滚装船、邮轮型客滚船、新型高性能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产品,延伸拓展船舶产业链。加强与中国船舶集团等央企合作,推动海洋船舶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三峡集团、中船702所、福船集团、港口集团、宁德时代等单位在电动船舶研发、推广、岸电建设、运维等方面开展全产业链合作,扎实推进“2030型绿色智能沿海内河示范船”科研计划,加快江、河、湖、海等一批首制电动船舶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电动船舶在我省及长江流域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电动船舶产业。
(四)发展壮大海洋工程装备。传统海工装备,充分发挥既有海工装备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展发展海底采矿、水下打捞、海上救援、海工辅助等海洋重大装备,打造宁德、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海上风电装备,加快建设福州江阴等海上先进风电装备园区,培育省内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上游海上风电机组、塔筒、叶片、液压打桩锤及嵌岩机等风电相关设备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以及下游海上风电大部件更换运维平台、运维系列船舶等海上风电运维和服务,推动风电产业从装备制造到运维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鼓励船舶建造企业研制以高附加值鱼种为主要养殖产品的养殖装备,探索集养殖、旅游、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平台研发。提高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深远海养殖装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实施深远海养殖示范工程,带动养殖装备及核心设备系统的推广应用。
(五)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福州江阴、厦门海沧、漳州诏安、泉州石狮等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园建设。依托厦门生物医药港等产业集中区,鼓励开发海洋生物毒素、海洋多糖、海洋蛋白和海洋功能脂类物质为主要功效成分的海洋创新药物,推动厦门中药厂、金日制药、泉州中侨等开展海洋中药材研究应用。依托厦门生物医药港、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等园区,推动国控星鲨、金达威、汇盛生物、润科生物等企业做大做优深海鱼油、海洋微藻DHA、海洋钙源等生物制品,发展高端海洋蛋白质、功能脂类、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渔用疫苗、海洋抗菌制品、海洋微生物制品、海洋化妆品等海洋生物制品。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做大做强做优海上福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沟通。
领导署名:翁玉耀
联 系 人:吴景华
联系电话:0591-87832535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