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漳浦县人民检察院探索创建多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

照亮“隐秘角落” 点亮“归航灯塔”

2025-10-23 09:06
| | | |

学生和家长参观“守心护航”基地。

对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心理辅导。

与监护人交流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情况。

检察开放日普法活动

  未成年人如春起之苗,只有悉心呵护才能欣欣向荣。近年来,漳浦县人民检察院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探索创建“数字未检强制报告”“归航计划”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并在漳州市推广。

强制报告 筑牢防线

  强制报告制度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破解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现难、干预难问题的关键一招。

  守护未成年人,核心在“防”,关键在“早”。强制报告作为“第一道防线”,让保护力量能够及时看见孩子们的困难,变“被动受案”为“主动保护”。

  2022年,漳浦县检察院了解到有医院发现未成年被害人受侵害的情况但未及时报告。当事人报警时距离侵害已过多月,关键证据灭失,案件事实认定一度陷入僵局。

  “这说明医院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不到位,仍有部分报告主体报送不及时、不全面!”负责漳浦县检察院未检工作的第五检察部主任黄佳雯一语道出未检工作中的瓶颈,“孩子遭受侵害案件隐蔽性强、发案周期长,部分被害人不敢、不愿甚至不知如何寻求帮助。”

  面临“预防难、发现难、取证难”痛点,漳浦县检察院选择主动破局。2023年2月,作为漳州市的首个试点,漳浦县检察院组建了包括未检、技术、医生、鉴定等专业人才的数字监督模型研发小组,对各类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进行分析,联合漳浦县医院搭建“漳浦县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数字监督平台”。

  “我们梳理了性侵、家暴、校园欺凌等侵害行为的特征,结合医学诊断标准、损伤鉴定规范,给平台设定‘智能研判规则’。”黄佳雯说。

  相比于依赖人工排查的传统模式,“数据跑腿”的监督平台更加高效。医疗机构开放数据端口,实时同步未成年人诊疗信息,通过系统智能研判,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推送给办案人员,让风险线索不再“隐身”。除医院外,平台还打通检察、公安、市民举报热线等渠道的数据壁垒,线索从发现到处理的全流程都同步录入系统,每一步进展都清晰可查,确保监督闭环。

  截至目前,根据试点平台已核查出的线索,共立案13起刑事案件,促成37名受伤害的未成年人得到赔偿,相关违法行为人受到行政处罚;8份检察建议直指宾馆违规接待未成年人、酒馆向未成年人售酒等问题,还有6名未成年被害人获得心理救助服务或家庭教育指导。

  有了漳浦试点的成功经验,今年3月,漳州市检察院联合市卫健委出台专项通知,将漳浦的经验升级为“未成年人医疗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市范围推广落地。结合“春蕾安全员”、校园“青春护航信箱”等机制,多重保护协同发力,一张尽早发现线索、阻断侵害的未成年人保护网正愈织愈密。

积极挽救 守护归航

  除了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积极挽救罪错未成年人,帮助迷途少年重归正途,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2018年,漳浦县检察院在办理蔡某等人组织、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时,发现涉案未成年人占三分之二。

  这些未成年人辍学闲散于社会,被蔡某以在娱乐场所免费喝酒、玩乐等手段引诱拉拢,形成团伙,参与实施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

  在办案中,经办检察官发现,这些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在早期参与犯罪的情节较轻微,如果当初能够被及时干预引导,他们也许不会犯下更大的错。

  如何对罪错未成年人及时开展帮教、观护,破解“小错不管,以致犯罪”的问题?漳浦县检察院从案件出发,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家庭教育、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制度的要求,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和漳州市检察院“春蕾安全员”工作经验后,“归航计划”开始酝酿。

  经过两年的研讨磋商,2020年5月,《漳浦县罪错未成年人“归航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由漳浦县委政法委、检察院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在全省首创了一套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动态观护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教育机制。

  “归航计划”的对象,主要包括被行政处罚的、作不起诉处理的、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在工作中发现有严重不良行为的罪错未成年人。根据属地原则确定观护主体,开展三个月到一年不等观护,期限届满后由观护主体提交观护报告,会同联席办评估决定结束或延长观护,实现闭环管理。

  “宽容不是纵容,对于涉嫌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戒,罚当其罪。”漳浦县检察院检察长许艺杰说,“对于犯罪行为较轻的罪错未成年人,及时教育矫正,帮助他们重归正途。”

  罪错未成年人的矫正与成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陪伴与坚守。为了点亮迷途少年回归社会的灯塔,漳浦县检察院牵头建立“专业+志愿者”观护队伍。专业队伍由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司法社工组成,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志愿者队伍则由乡镇综治网格员、妇联主席、儿童主任以及学校团委组成,共400余人,协助司法机关开展每月走访、动态观护。

  在一次次入户探访的跟进与帮扶中,曾有过打架斗殴行为的孩子,遇到矛盾能主动寻求家长或社工帮助,朝着阳光的方向转变;因一时贪念偷窃他人财物的少年,在经历多次心理疏导与法治教育后,不仅意识到过去的错误,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劳动,弥补过错。

  至今,“归航计划”共观护罪错未成年人175人,帮助155人重返学校或就业。

壮大力量 汇聚暖流

  扎根办案一线,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中总能看见检察官的身影。跟访中如何加强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关怀、办案中如何避免反复询问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观护中如何教导迷途少年重归正途……未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仅考验着检察官的专业能力,还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漳州各级检察机关加强队伍建设,严抓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三个管理”,强基固本提升检察履职水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漳州每一名检察官的行动自觉。

  2013年,黄佳雯以计算机管理员的身份进入漳浦县检察院,十多年时间,从信息技术岗到未检一线,这位“跨界选手”如今成为全国未检竞赛的“业务能手”。

  为突破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的“专才不同、通才不专”困境,漳浦县检察院制定“一二三”全科型检察人才培养体系。黄佳雯在成长过程中,导师蔡秋莲检察官一直手把手带教。如今,黄佳雯不仅主办的多起案件获评省级典型,还牵头推出“归航计划”“数字监督平台”等创新机制。更令人欣喜的是,曾经的“学徒”也成长为“导师”,在黄佳雯的带领下,几名年轻干警快速成长,纷纷在市级业务竞赛中获得荣誉。

  “做好未检工作需要培养新时代一专多能的检察人才,提高履职质效。”许艺杰说,“未成年人保护还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检察官走进校园,担任法治副校长,持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题讲座。联合教育局、团县委共建“检察官教老师,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家长”检校家合作机制,开展法治培训“千人计划”讲座16场,参训教职工达4000余人。

  家庭教育和法治教育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漳浦县打造“归航计划”观护帮教基地、“守心护航”未检实践展示馆等法治教育基地,共开展检察开放日、家长开放日等活动30余场,参观人数达2000余人次。

  为强化涉案未成年人家庭的教育责任,2022年,漳浦县检察院还联合县公安局、司法局、妇联制定《关于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合作备忘录》,对涉案未成年人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设立3个月到1年的考察期,由春蕾安全员对监护人履行督促监护令情况进行跟踪督导,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见习记者 张子言 通讯员 洪晓玲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