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微书里的“世界冠军”

2023-07-13 10:56
| | | |

严水龙在查看笔锋仅有20微米的毛笔。郑杰 摄

严水龙用微书技法创作的《滕王阁序》郑杰 摄

  长达6.75万字的《红楼梦》1~10回经典内容,全部微缩在宽度38厘米、高度128厘米的画幅中,每个字仅0.8毫米大小……

  日前,在厦门市文联、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非遗民间艺术作品展上,这幅由福建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严水龙历经8年书写,用微书技法创作的《红楼梦》节选内容,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微书法是严水龙独创的一门书法艺术。

  2017年7月5日,在世界纪录认证官以及几十家媒体和数百名观众面前,严水龙现场挥毫,在0.2平尺、一张名片大小的纸张上写下整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获得“世界最小的微书作品”世界纪录认证证书。证书上注明:“微书作品由严水龙先生用古法方式所写,全文及落款共计80字,每字大小均小于0.8毫米,字体为行书。”

  根据世界纪录认证(WRCA)机构的说法,微书的门槛是单字直径2毫米以下。哪怕用最细的毛笔,在生宣纸上沾墨轻点,可能就是一两毫米的距离。严水龙是如何把微书写到极致的?

  “用剃须刀片,把毛笔毫尖直径削到20微米左右,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的三分之一。”严水龙说,一根头发丝直径约为60~90微米。经过严密测算,要把生宣纸上的水墨字写到0.8毫米以下,笔尖适宜厚度差不多就是20微米。

  工具只是第一步。他说,微书的难度在于,把墨水写到生宣纸上不扩散,才能把字写小到极致,同时保证书法的章法和灵气,“韵苟不胜,亦亡其美”。

  “窍门就是下笔要快,要流畅。没有纯熟的书法功底,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是做不到的。”

  严水龙结缘微书,源于他从小对蝇头小楷的偏爱。

  严水龙1964年出生于福清市江阴镇小渔村的一个书风浓郁的家庭,从小喜欢书法。

  探索微书创作,既传承古法用笔,又用精微来表现现代张力。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空白。

  据专家考证,中国历史上没有微书记载,清代时最小的毛笔字,是写在陶瓷上,没有宣纸上的墨水扩散难题。

  凭借多年写蝇头小楷的功力,他开始反复练习写小。写到2.5毫米以下,他向世界纪录认证(WRCA)英国总部提出申请,得到的回答是:微书单字直径标准是2毫米以下;写到1.5毫米以下,得到的回答是:不够极致,认证意义不大,写到0.8毫米以下再来申请。

  听到“0.8毫米以下”,严水龙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

  写到2毫米以下,每向前一步,都是艰难险阻。他并没有放弃,继续不断练习。终于,在2017年,他如愿以偿。在现场挥毫通过认证后,50多岁的他激动得连连跳起来。

  生来执着,与美同行。如今的严水龙,状态好时,已经可以在生宣纸上写到0.5毫米以下,而他以0.8毫米以下创下的“世界最小的微书作品”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书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一种艺术语言。”严水龙近年来积极参加海外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微书技法,推动海内外更多的人爱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说:“希望今后还有更多人探索微书艺术,发现传统文化之美。”(记者 林丽明 邱赵胤)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