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三明沙县区:联营共管造好林

2025-09-02 08:26
| | | |

  8月16日早晨7时,位于三明市沙县区南阳乡竹山村上官家庭农场的林下基地已有零星忙碌的身影。基地负责人官发攀一早前来巡山。他介绍,目前基地种植有铁皮石斛、五指毛桃等各类林下经济作物约220亩,预计收益可达50多万元。2020年开始从事林下经济的官发攀,2021年通过林业贷款获得30万元启动资金,解了燃眉之急,经营持续向好。

金融活水润山林

  回忆起2005年初次承包林地时的难处,老林农魏发松话里话外少不了一个“钱”字:“当时贷款种类少、利息高,咱们农民没啥可抵押的资产,怎么筹集育林资金难倒了不少人。”

  不仅如此,以往的林业贷款周期只有3到5年,仅够解决前期的造林与抚育问题,而树木的生长周期往往10年起算,尚未进入主伐期获得收益,林农便面临还款压力。

  转机出现在2016年。当年,沙县出台林权收储抵押贷款实施方案,建立“一评二押三兜底”的模式。“一评”即建立一套评价机制,评信用等级、评林木价值,从源头上把控风险;“二押”为基金担保、林权抵押,为林农贷款增信提额;“三兜底”指的是基金兜底、保险兜底、收储兜底。解除了后顾之忧,银行放贷积极性不断提高。

  林权抵押贷款品种也多了起来。过去仅限于成熟林的抵押贷款,逐步拓展至中幼林、毛竹林,贷款期限延长至15年。2017年,针对小而散的林权,当地又推出免抵押的信用贷款“福林贷”,普惠中小林农。随后创新升级的“福林·抵押贷”“福林·林票贷”,不仅年利率降低1/3,期限更是延长至30年。

  2021年,老魏通过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116亩林子的林权以68.8万元流转出去,并用这笔资金又流转了一片约90亩的杉木林,还开起了小吃店。

林策革新惠林农

  坐落于山林深处的沙县区大洛镇山际村东墘山场,一根根新采伐的杉木整齐地码放在路边。“等阴雨天过去,就立刻把这批木材送去加工厂。和以前相比,省时又省力。”山林的经营者连森彬介绍,过去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不仅要等林木达到主伐年龄,还要提交伐区调查设计材料,并承担相应的调查设计费用,供需双方都不满意。2021年10月,三明市林业局出台《三明市告知承诺制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告知承诺制成为审批办理林农少量林木采伐申请的新方式。

  林农凭有效林木权属证书签署采伐承诺书,即可申办采伐许可证。村级林长和林业部门齐抓共管,实现数据“代跑腿”。“还权于林农”的种种举措,减轻林农负担,也激发出林业发展新活力。

  砍树曾是林业变现的唯一方式,如今,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愿景已经变为现实。

  站在山坡眺望,一排排绿油油的杉木迎风而立,这是夏茂镇梨树村林农洪集体的“宝贝”。2021年,村子将当时还是幼林的643亩杉木林托管给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经过评估,他领到了16张面值为100元的林票。

  在洪集体看来,这是一笔“变现未来”的买卖:“过去,林子里的树从种下到能卖钱,得等上整整26年,林票的出现让未来的收益装进了现在的口袋。”不仅如此,林票具备交易、继承、质押、兑现等多种属性,令座座青山摇身一变成为真正能随时支取财富的“绿色银行”。以青山为靠山,他成立青钱柳家庭林场,做起林下经济,实现“以林养农”。

  林票的推出受到林农的热烈欢迎,梨树村全村近万亩林子全部与官庄国有林场联营。目前全区已发行林票近1亿元。

联合经营兴青山

  林农张祖暖和国有林场职工穿梭于沙县区高桥镇黄溪坑村的山场中。他们细细查看杉木长势、病虫害情况等,就接下来的抚育措施展开热烈讨论。种了20多年树后,张祖暖把造林的事情外包给官庄国有林场。

  林改分山到户后,林权分散化和经营碎片化成了制约林业发展的难题。官庄国有林场副场长江先桂说,单个农户手中破碎细密的林地不利于规模经营,加之人口的不断外流,林地抛荒失管现象一度严峻。

  如何让分山到户的林地发挥更大价值?“四共一体”专业化联营模式带来全新解法。

  联合经营的一方是龙头企业或国有林场,另一方是村集体、林业大户、林农,双方通过“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盈、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联结在一起。2022年起,张祖暖和官庄国有林场进行合作造林,张祖暖以林地入股,收益与国有林场按四六分成。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既节省成本,又提高效益。”张祖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林农自己经营山林,一亩出材量为6到8立方米;若是交给国有林场打理,正常出材量达13到15立方米,且造林抚育的成本,国有林场也全部承包。

  近几年,官庄国有林场结合实际,通过“国有林场+”模式,进一步拓展股份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合资造林等资源培育新模式,持续提升场村林业规模化经营效益。截至目前,官庄国有林场共签约合作经营林地面积14.85万亩,合作经营山场生产率普遍提高30%左右,亩均增收约3500元。(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许琰 吴伟)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