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和平古镇:保护发展,文化遗产焕新生

2023-07-12 09:21
| | | |

和平书院全景(和平镇供图)

  和平古镇,有着1400多年历史,拥有近300幢明清民居建筑,被誉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一条600多米的青石板古街,素有“福建第一街”之称。这里,还走出了130多名进士。

  “古镇能够保持如此完好的风貌,是20多年来接续努力的结果。”和平镇党委书记熊立说。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和平古镇考察,为古镇擘画了发展蓝图。21年来,当地始终牢记嘱托,坚持“尽早保护、开发、利用和弘扬”的指导方针,争取政策、导入资源、凝聚力量,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使和平古镇这块“宝地”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景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等,让文化遗产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2002年,和平古镇吹响了保护与发展的号角,政府成立了旅游公司。从2003年起,邵武先后邀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阮仪三、李浈等团队,编制《和平古镇保护与整治规划》《和平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年再次邀请李浈团队进行新一轮规划论证、修编,对核心区范围内199处古建筑全面摸底,开展“一户一档”“一户一册”建档立卡工作,按照文保单位、重点历史建筑和一般历史建筑进行分类分时修缮。

  “我们建立了古建入档、动态监测等保护体系,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资金保障,建立智慧安消防管理系统等配套保障,以及政府、旅游公司、村民三方参与的协同保障,确保古镇保护有序推进。”熊立说,2002年以来和平古镇累计筹措、投入各类资金5.9亿元。

  保护好,还要发展、活化利用好。当地牢记“要保护、开发、利用好和平古镇旅游资源,旅游兴镇,带动一方富起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激活古镇生命力,在以文促旅、以旅兴业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依托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和平书院,当地深挖“书院精神”耕读传家、崇文重教、致世经用的丰富内涵,通过私塾教育、笔墨纸砚等业态布展,丰富国学体验形式,打造“书院文化+农耕文化”的创新型研学标杆基地。

  同时,通过对黄氏宗祠的重新翻修建设,在内增设了和平家风馆、黄峭文化体验馆,融入傩舞、三角戏等民俗文化,将和平镇特有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民俗资源等与优秀的传统家风资源相结合,弘扬和活化利用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当地还依托资源优势,举办张三丰故里·邵武古道越野赛、黄峭文化节、碎铜茶开采节、百名画家画千年古镇等文旅活动,不断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围绕“让建筑活起来、产业兴起来、产品带起来”的目标,当地先后邀请同济大学、省住建厅古镇业态运营专家以及乌镇团队等对古镇业态进行商调,开展古建筑活化利用和旅游项目策划,不断丰富古镇业态项目,带动旅游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