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思明区召开2024年度经济贡献奖表扬大会,发布升级版助企政策礼包
政企同心谋发展 携手共进创辉煌
2024年度思明区经济贡献奖表扬大会现场
大会上,思明区金服集团负责人发布并解读思明区“益企畅融”金融“工具包”。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政策是赋能企业的强引擎。4月17日,“向阳而升 ‘益’企成功”2024年度思明区经济贡献奖表扬大会召开,集中表彰一批在2024年度税收贡献突出的企业,并发布2025年思明区“财政政策+金融工具”。
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思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紧扣厦门市委“三个引领”“六个率先”“四个挑大梁”要求,围绕经贸规则、市场准入、投资环境、规范执法等企业关切问题,推进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变,持续打造企业有感的营商环境。
滋养发展沃土,激发经济活力。锚定全省营商环境“首善之区”的目标,思明区聚焦“关键”、瞄准“靶心”、划出“重点”,打响了2025年稳经济主动仗,与全区企业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创事业新辉煌。
双向奔赴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城市与企业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城市释放机会,企业就会带来投资,最终实现彼此赋能、相向而行。
2024年,思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3.67亿元,同比增长5.5%,总量连续两年占厦门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财政总收入达417.3亿元,连续9年位居福建全省县(市、区)首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80亿元;连续4年蝉联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首位。
一项项瞩目的成绩背后是全区超6万家企业深深扎根思明这片创新创业热土,面对星辰大海的全力奔赴,勇攀行业顶峰的向“新”而行。
本次大会上,思明区向38家企业颁发“2024年经济贡献奖企业”奖,向5家企业颁发“2024年经济贡献新锐奖企业”奖,以城市之名向扎根思明、深耕思明、参与全区建设的驻区企业和企业家致敬。
此外,2024年度,思明区共有795家企业入选“纳税大户”表扬名单,纳税总额243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近六成。
城市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恰似“鱼水”,城市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创造发展机遇,企业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发展得好,城市才会更具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思明区积极融入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优质产业载体。清晰的产业发展定位、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让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将落地思明作为优选项。
“思明区一直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这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产业沃土,我们满怀信心,共同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与会企业家代表表示。
“过去的一年,思明区有4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10家企业入围福建省民营企业百强,36家企业入围全市民营企业百强,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思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企业家们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见证了政企同心、携手共进的奋斗足迹。
益企惠企
打好服务企业发展“组合拳”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支持企业健康成长,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也依然存在。不少企业既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也遇到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护航企业搏击风浪、健康成长,党和政府责无旁贷。
近年来,思明区紧盯企业需求,持续强化“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创新惠企益企方式,以更大力度支持和服务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继去年推出了“三个一”惠企措施后,今年的大会上,思明区继续创新和丰富“财政+金融”支持方式,升级益企畅融金融“工具包”。
“持续深化‘财政+金融’联动力度,思明区已形成总规模超585亿元的政策工具组合,围绕企业发展的各阶段,从初创早期到成长领跑、成熟扩张,再到并购做强,构建了功能互补、紧密衔接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厦门市思明区金服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宁表示,在支持普惠小微方面,公司持续用好政策性融资担保工具,参与了厦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自2020年3月成立运行至今,已经为超4000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80多亿元的增信支持。
据了解,思明区设立的思明科创基金是全市首只区级政府直投基金,围绕“投早投小投科技”,弥补市场在早期阶段的投资不足,扶持初创企业抢抓机遇;思明产业引导基金则通过参股设立子基金和直接投资模式,赋能成长型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已设立17只子基金,直接投资2个项目,子基金规模合计超550亿元。同时,思明区与建设银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作设立了20亿元规模的AIC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优势产业,帮助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减负增效。
益企畅融金融“工具包”中两项市级金融工具——技术创新基金和供应链协作基金在今年不仅提升了额度,还增加了规模。其中技术创新基金,规模由30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对符合条件的工业龙头企业,固投贷款额度从5亿元提高到10亿元,研发贷款额度从5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供应链协作基金,规模从100亿元提高到300亿元,对工业子基金的单家企业融资额度最高为1亿元,对商贸子基金的单家企业融资额度最高为3亿元,单家集团则最高可以达到8亿元。财政对合作银行进行贴息,企业融资成本只需要2%/年。
思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思明区始终坚持企业需求导向,用好思明区“财政政策+金融工具”,不断扩充政策“工具箱”,拿出更多益企惠企的真招实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加透明的法治环境、更加优质的服务环境,让企业在思明安心创业,让思明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环境优化
跑出助企“加速度”
思明区作为厦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当前产业转型动能加快转换,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正在成为各类资本要素聚集的“强磁场”、企业创新发展的“大舞台”和优秀人才汇聚的“新高地”。
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近年来,思明区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出台一系列“减、免、缓、奖”助企发展政策,持续扩大“免申即享”政策清单覆盖面,通过高规格的政企对话、精准的政策供给以及高效的诉求响应机制,将政策礼包和权威解读高效精准送达企业,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了优越环境。
思明区是企业生长需要的“确定性土壤”佳地。厦门方胜众合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于2020年落地思明区,目前是区租赁商务服务业重点企业。“思明区的营商环境是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当初之所以选择落户思明,除了看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外,还被完善的配套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所吸引。”公司副总裁杨守国表示,依托思明区发展东风和优质营商环境,集团正不断迭代产品服务,助力更多企业聚焦主业,更快增长。
政企双向奔赴,让企业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从建立“政企银”三方对接长效机制,到推进“一件事”改革扩面,再到建设线下智能办服务专区;从上线e企通服务平台2.0到落地“窗外”事务协调服务机制……稳定的政策环境、具有延续性的制度创新、高效的行政效率及产业链协同,这些“无形资产”正是“思明的溢价”。
目前,思明区企业服务已基本形成“1+10+N”的服务体系,即一个“思明e企通”服务平台,集政策服务、诉求服务;10个街道定岗定人对接,对重点项目实施“保姆式”服务,对辖区企业推行“小组式”分片包干服务;涵盖观音山园区服务中心、“益企服务”专项行动专班、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工作专班等多元服务载体,通过日常对接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该体系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部门街道协同发力”的企业服务机制,基本实现企业服务全覆盖。(林闻 薛晓莹)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