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一汪清水背后的故事

2024-03-27 09:13
| | | |


航拍翠屏湖。(资料图片)


渔民在翠屏湖开捕有机鱼。余新星 摄


翠屏湖游船码头 吕利群 摄

核心提示

  烟雨天,行船翠屏湖上。目之所及,文笔峰、五华峰、羊角峰三峰鼎立,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林木植被错落缤纷,颇有“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感。

  翠屏湖属闽江水系,古田溪支流,发源于屏南县鹫峰山脉,由北向南注入闽江。翠屏湖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总面积37.1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6.4亿立方米,最高水位382米,是我省最大的淡水湖。

  翠屏湖是为建设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古田溪梯级水电站,筑坝拦水淹没千年古城而形成。彼时,有4万多名古田人民需要迁离故土。满湖风光背后,凝聚着移民们的自强不息。

  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移民们惊喜地发现,美丽河湖为发展食用菌产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于是便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闯出一条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近年来,古田在加强翠屏湖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同时,大力推动环翠屏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翠屏湖景区成功创建五钻级智慧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主阵地。今年开年之际,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我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翠屏湖入围其中。

  一汪清湖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动人故事?近日,记者走进古田,探寻翠屏湖的前世今生。

始于家国情怀

  世间本无翠屏湖,是一份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铸就了这片壮美湖泊。

  当时针拨转至20世纪50年代,百废俱兴的新中国亟需发展水电事业,以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由于古田溪水量稳定充沛,且河床陡峭、河流落差大,具备开发水电的优越条件,国家“一五”计划将古田溪梯级水电站列为全国第101个重点建设工程。

  依据规划,古田溪一级电站选址龟濑峡谷,其正常蓄水位为382米,意味着在此高度以下的地区将悉数淹没。这涉及整个古田旧城及周边乡镇超过37平方公里土地,以及8019户43154名民众。

  古田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距移民搬迁时已有1200余年历史。旧城分为六保,有七街二十巷,街道水渠布局有序,多数民居呈明清江南风格,其间匾额楹联星罗棋布,彰显浓厚文化底蕴。舍弃谈何容易?但在国家号召面前,古田人民主动奉献出祖辈开辟的绵延沃土,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957年,随着水库坝址敲定,搬迁工作随即展开。彼时的搬迁主要采取异地安置、投亲靠友与就地后靠三种形式:群众或迁移至建阳、建瓯等外县外区安置地,或投靠至县内非淹没区亲友处,或搬迁至原辖区内回水高程以上地区。

  在抢抓进度的热潮下,原定三年完成的搬迁工作仅用一年便尘埃落定。现年71岁的吉巷乡坂中村村民高益锦曾亲历那场搬迁。当年,父母拖着一家9口人,手扛肩挑拆迁房屋的旧料,后靠迁移至原坂中北部的荒山上,同行的还有百余位邻里街坊。

  原先的坂中位于城郊,地理位置优越,在古田建县前已有百姓居住,亦修建了道路联通外界。如今,适逢翠屏湖枯水期,站在山头极目远眺,仍可望见连片肥沃良田。高益锦回忆说,当年父辈耕作时几乎不用施肥,便可收获高产。而搬迁后,房屋建在山腰,交通、饮水等极为不便,最大的困难是条件最好的耕地尽数淹没,陷入缺地少粮的境遇。

  “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当时移民的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但大家听闻移民是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没有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坂中村党支部书记高益清说。

  1959年6月8日20时整,古田溪梯级水电站拦河坝关闸断流蓄水,伴随着千年古城的沉没,翠屏湖就此形成。

  而今回头望,古田溪梯级水电站的建设是我国水电事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建成了当时国内最长的引水隧洞、全国第一座地下发电厂房与混合式拦河大坝。更为可贵的是,它培养输送了数以千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和管理人才,被誉为“新中国水电人才的摇篮”。2021年,它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哺育富民之基

  良田骤减,去往荒山,古田人民并未自怨自艾,而是自力更生、奋力拼搏。当雨季来临,摆放在露天处的柴火堆上竟然生出斑驳银花。见多识广者一眼识出,这就是当时弥足珍贵的银耳。

  “水库对于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得相当显著。翠屏湖畔水汽丰富、日照充足,有利于食用菌生长。时至今日,古田食用菌的核心产区依然集中在大桥、吉巷等环湖乡镇。”高益清说。

  坐拥食用菌天然种源,古田人民找到了创业干事的新路子。在毗邻坂中的大桥镇沂洋村,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建洪向记者讲述了古田菌菇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几乎在古田溪梯级水电站筹建同期,名为段木栽培的银耳人工种植技术问世,这需要菇农们在截段原木上打穴接种栽培。该项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传入古田,很快就有先行者勇于尝试,叶建洪的爷爷叶玉春正是其中之一。

  难以灭菌、产量低下、浪费林木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肯钻研、爱摸索的古田菇农逐渐发现段木栽培的缺陷,转而寻求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往罐头瓶里放置麦皮、木屑等菌菇成长需要的养料,而后瓶中种耳、瓶外开花——20世纪70年代,银耳瓶栽技术试验成功,博得众人青睐。

  “爷爷闲暇时总是四处搜罗瓶瓶罐罐。有的瓶子口径太小,还得用烧红的铁丝将瓶身切割开来,用以放置培养基。而灭菌的过程就像在自家灶台上蒸煮馒头。”叶建洪说,彼时的培育过程谈不上专业,更多的是体现古田人对于菌菇的珍视,有的甚至将婚房腾出来用作菌菇栽培。

  热爱带动革新。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古田人民进一步放开束缚,先是以袋栽技术取代瓶栽,而后又采用棉籽壳试种银耳取得成功,极大提升了银耳的质量与产量。

  在今天,移民房旧址中还摆放着当年留存下的简易菇架。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耳栽培都是在群众家中进行。待到叶建洪的父亲叶下洋投身这项事业时,他深感简陋的生产条件极大制约了银耳生长,因而率先建起银耳专用栽培房,成为村中的银耳种植大户。

  从小耳濡目染,叶建洪不仅接过了家族事业传承的大旗,还凭着祖辈流传的敢拼敢闯精神走上新台阶。

  2013年,他牵头创办建宏公司;2015年,引进带有智能控温控湿调节系统的银耳标准栽培房,从此银耳种植不再看天吃饭,可以实现一年四季全天候生产;2017年,建宏公司在古田率先将物联网技术与银耳种植相结合,客户不必亲临现场,便可实现对银耳产品的溯源;而后,公司在省农科院的助力之下,突破了生鲜银耳的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瓶颈,成了古田首家试水生鲜银耳市场的厂商,并取得不俗反响。

  如今,建宏公司在食用菌种植、精深加工、采购、销售等全产业链均有布局,正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直接带动本地8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其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古田真正实现了‘县域工厂化’。从前端的菌种研发培育、原辅料供应、菌包制作,到中端的烘干初加工、精深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再到后端的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都形成一套运行成熟的体系,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底气所在。”叶建洪说。

  叶家三代人矢志不渝的传承精神,正是古田“以菌立县”的生动写照。翠屏湖赋予了菌菇生长的优渥环境,而古田人民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化资源禀赋为致富道路。2023年,古田食用菌总产量达92万吨(鲜品),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55亿元。今年,古田还将以提升食用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促进食用菌全产业链提质发展。

创新河湖治理模式

  而今漫步环湖森林步道,湖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然而多年前,翠屏湖并非此番图景。宁德市古田环境监测站站长张建兴告诉记者,先前,由于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相对较低、部分工业企业超标排污等行为,翠屏湖水质评级一度下降至Ⅳ类,曾经发生重度蓝藻水华。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古田县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通过城乡生活污水管网提升、水质监测系统建设等措施,点题开展环湖流域污染源专项整治,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据省河长办披露,自2021年以来,古田共拆除畜禽养殖场207家,完成乡镇污水管网新改建29.926公里、排水管网建设48.859公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13座,使用绿肥还田6.03万亩、配方肥施用60.02万亩、有机肥施用38.05万亩,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4.54公顷,改造小水电站86座、退出41座。数据背后,是古田牢固树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翠屏湖”理念的真切努力。

  此外,张建兴说,针对水生态监管力量较为薄弱的难点,古田创新推行“生态警务+智慧河湖+湖长+检察长+巡回法庭”工作模式:设立古田县公安局翠屏湖派出所,探索全时空智慧巡防新模式,即湖中快艇巡防、环湖巡逻、无人机巡航、视频监控的立体防控网络;创建“智慧湖泊”管理平台,使翠屏湖及入库各流域沿线周边情况数据可视、结果可用;统筹多部门协作,建立翠屏湖流域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形成常态化信息互通、提前介入、依法移送、监督配合等互动机制,让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

  河湖治理成效如何?鸟类最有发言权。今年1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先后两次现身翠屏湖畔;入春后,翠屏湖源头瑞岩溪流域片段亦发现鸳鸯在此嬉戏。二者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尤其是东方白鹳被看作湿地环境质量优劣的标识,有湿地生态环境“指示物种”之称。它们的出现,是翠屏湖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例证。

串连起散落的“珍珠”

  美丽河湖的创建,让“美丽经济”的发展来得水到渠成。近年来,古田先后投入29亿元,用于建设环湖旅游公路、旅游码头及配套设施、内湖景观漫道、翠屏湖金堤和湖水外排等基础设施,先后创建宁德唯一的省级五钻级智慧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载体建设是基础,项目运营为王道。”古田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兰晓铃说,2023年,古田又加码17.79亿元用于19个环湖项目开发,涉及生态保护、景观提升等维度。

  登船出游,没有老式柴油机轮的轰鸣与刺鼻气味,电动游船的体验感更上层楼。由于封闭性水域的风平浪静,翠屏湖景区打造电动船舶示范应用场景拥有先发优势。2025年前,当地要实现游船100%电动化,还将规划电动钓鱼艇、半潜电动船、电动房船等一系列船型;抬头望去尽是山光湖色、绿树成荫,古田实施了“一岛一景”花化彩化,加强岛屿林相改造和生态景观建设;当夜幕降临,游人可往何处去?夜游项目及灯光演绎随即上马……

  “任何项目的引进都要通过生态红线有限人为活动等论证,坚持保护为先、保护为要。”兰晓铃介绍,如岛屿花化彩化项目就是同松材线虫病的疫木防治相结合,以红枫、银杏取代枯松,实现替代性修复;夜景灯光项目的设计重在烘托“古城再现,梦回千年”的氛围,将竭力避免光污染。

  跳出景区看文旅,古田所要做的是利用翠屏湖的生态优势和文化内涵,以及环湖各村庄的产业优势与资源禀赋,将散落的珍珠串点连线,打造环翠屏湖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带。

  具体而言,当地将以一村一韵、一村一品的理念丰富环湖村庄旅游业态,突出新华环湖民宿、利洋水果采摘、坂中移民文化和食用菌产业等项目建设,打造沿湖线上一批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融合临水文化、朱子文化、圆瑛文化,加快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平台建设,将翠屏湖打造为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培育发展露营节日、体育赛事、康养旅居、观光农业、研学旅游等新兴业态,以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今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翠屏湖保护与开发的若干意见》已经古田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文件以保护和改善翠屏湖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从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支持推动绿色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要求,力图合理、有序推动翠屏湖的保护与开发。

  立足古田实际做好文旅产业大文章,力争今年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翠屏湖的新征程正蓄势待发。(记者 尤方明 通讯员 周丽斌)

 

记者手记

坚持生态优先

  初至古田,记者前往翠屏湖采访时,司机师傅当即拉开话匣子:“春节期间来湖边观景的游客可多了,环湖公路上那叫一个车水马龙。”据统计,今年的春节假期,古田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全县共接待游客29.89万人次,同比增长56.2%;实现旅游总收入17336.2万元,同比增长84.9%,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游客是冲着湖畔的旖旎风光而来。
  古田人民对于翠屏湖怀有特殊情愫,在这湖底藏着一座千年古邑,那是祖辈辛勤耕耘过的地方。翠屏湖之于古田的意义同样深远:它既是古田的“母亲湖”,也是福建省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古田生态、水资源、防洪等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古田发展的空间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翠屏湖的区位优势与生态环境资源禀赋,造就了其环湖区域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因如此,这片湖不仅承载着景观游览的功能,更化作宣传推介的窗口,使古田的人文历史、环湖各乡镇的精品资源等得以绽放,形成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机转变。
  事实上,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非对立关系,关键要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准则,古田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一体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在这四条基本原则的指引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翠屏湖的将来将如明眸般璀璨。(记者 尤方明)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