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州,走福道,享福气
冬日,福道梅峰山地公园内的水杉林迎来了最佳观赏季。记者 游庆辉 摄
福山郊野公园生态越来越好,动植物呈现多样性。(拼版图片)记者 游庆辉 摄
福道将山林、公园绿地、城市开放空间等整合串联。谢贵明 摄
现代闽生活72式·开栏的话
在福建,美好生活是春日在蟳埔簪花满头,是夏夜平潭海中的蓝色星河,是秋日在南日岛滩涂赶海,是冬天热气腾腾的福州温泉,也是长者食堂里的欢声笑语、周末快乐无垠的脱口秀、音乐节和街头表演……是那些随处可见,熟悉到被忽略的快乐。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寄语福建“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福建高品质生活剪影,绘就高质量发展图景,解锁福建消费活力新趋势,引领高品质生活新潮流,展现富有福建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闽式生活,福建日报今起推出《现代闽生活72式》专栏,敬请关注。
暖冬时节,在福州市鼓楼区福山郊野公园的福道上,75岁的王喜春老人像往常一样迈着坚韧有力的步伐奔跑,为着他的下一个马拉松完赛目标锻炼。去年12月17日举行的2023福州马拉松,是他人生中的第112个马拉松。
虽然不年轻了,但王喜春的劲头却越来越大。“福道,给了我锻炼的场地、坚持的力量。”王喜春说,他每隔两三天就要到福山郊野公园跑上十几公里,因为公园里的福道非常适合锻炼,“在森林中跑步,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更好;坡度和缓,平均在8度左右,没有陡峭路段;既有上坡又有下坡,让人得到充分锻炼,许多跑友都爱来”。
福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城中有58座山体、100多条内河。为了让山体、河岸成为市民群众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以森林步道、河岸步道等形态存在的福道,应运而生。
从2012年福州市动建首条无障碍山地绿道至今,10多年间,市民身边的山地步道延伸到131公里,滨水绿道增长到501.7公里,一条条休闲慢行系统融进了城市肌理,串起了绿色生活。
福道不仅先后揽获“国际建筑奖”“新加坡总统设计奖”“人类城市设计奖”等国内外大奖,而且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之道。
市民胡女士应女儿要求,开车载着六年级的女儿和2个同学来到公园,让孩子们沿着福道奔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已经退休的李女士,和7位朋友一起来到福道边的大众茶馆聚会,把欢声笑语拍成视频发给远在国外的儿子;林先生的三口之家,让福道融入全家的生活方式:父子俩沿着福道慢跑,妻子和朋友在内河边散步,之后结伴回家,其乐融融……
“来福州,走福道,享福气,福道已经成为福州人的骄傲。”王喜春开心地说,“即使是从苏州来的朋友,见惯了园林美景,我仍然要带他们到福山郊野公园的福道走一走。他们看了之后说,果然很好,实至名归!”据了解,福山郊野公园自开放以来,日均游客量约1万人次,周末更是多达3万人次。
喜爱福道、享受福道的,不只福州人,还有四面八方的游客,福道已成为福州的“城市会客厅”。时下,“City walk(城市漫步)”在年轻旅游群体中十分红火,游客沿着福道可以看山、望水、走街、串巷,纷纷点赞福道是City walk的理想之路。
一位外地游客花两个多小时走了7公里多福道后,专门在小红书上整理发布了福道打卡攻略,并留下了他的点赞和推荐:“来福州旅游,真的不要错过这条被《国家地理》提名的城市森林步道,哪怕走一小段,也要感受一下‘环山漫步,空中瞰城’的惬意感。”
让市民游客惊喜的是,福道不仅“走透透”,还可以“深度游”,因为福州市按照“福道+”理念,推出了许许多多的新项目、新体验。“福道+阅读空间”“福道+科普研学”“福道+文化展示”……通过赋予福道更多功能场景,让人们深度挖掘福道之美。
比如,福山郊野公园有相思树、香樟、银杏等超过200种植物,还有鸟类140多种,以及昆虫、两栖类、爬行类500多种。现在,许多青少年朋友沿着福道,开始自然研学。目前,福山郊野公园的福道旁边,建成了生物多样性科普中心,已组织研学活动、公益讲座100多场,覆盖福州市30多所中小学,成为科普教育基地。
“福山郊野公园带来的生态福利,已经成为生活工作中的‘刚需’。”在福州软件园工作的倪女士说,园区内的企业都喜欢面朝公园设置会客区,有些项目甚至是在郊野福道上谈成的。
福道之福,正在从福州向全省延伸。据悉,从2021年起,福道建设连续3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重点任务。根据《深化生态省建设 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2021—2035年)》,福建将打造依山傍水、串联城乡、覆盖全省的“万里福道”,到2035年实现让森林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福道越来越远,幸福越来越长!(记者 卞军凯)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