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向心力广泛凝聚侨心
□林心淦
作为重点侨乡,福建扎实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大侨务”观念,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侨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依托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纽带,广泛凝聚侨心”。侨心所向,既有物质价值层面也有精神文化层面,既有理性维度也有情感维度,既是现实的又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凝聚侨心的工作核心在于构建侨胞持续且稳固的对祖国对家乡的向心力。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践行“大侨务”观念,增强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纽带韧劲,以锚定向心力广泛凝聚侨心。
◆锚定“宗乡向心力”,让宗乡亲情成为侨胞安心之所依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侨务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和复杂局面,努力在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中发挥应有作用。这对侨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广泛凝聚侨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发自内心地理解、尊重、关爱侨胞,将侨胞视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宝贵资源和血脉亲人。
宗亲乡亲纽带是凝聚侨心的天然基石,具有不可替代的情感认同功能和组织动员优势,提供了一个低门槛、高亲和力的情感入口。锚定“宗乡向心力”,旨在固本浚源,筑牢侨胞的身份认同之基。“锚定”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不能是一时热情的运动式、节庆式的,而是建立长效化机制,让亲情的供给持续而稳定。可通过制度化、数字化与时代化的精细化工作,将零星、自发的宗亲联谊转化为系统、有序的根脉传承工程。推动宗亲组织建设规范化,支持海外侨团健全章程、完善职能,使其成为连接故土、团结乡谊的可靠平台;实施族谱宗祠数字化工程,运用现代技术建立三维数字宗祠、全球族谱数据库,打破时空阻隔,让新生代侨胞能够便捷地寻根问祖,溯源清流;引导宗乡活动内涵时代化,在延续祭祖、恳亲等传统仪轨的同时,注入创新创业、青年交流等新主题,使宗乡纽带不仅传承历史,更面向未来。当宗亲乡亲纽带从一种怀旧的情愫升华为一种清晰、可持续的身份坐标系统,就可让无论相隔几代、身在何方的侨胞,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原乡,从而源源不断地生成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锚定“发展向心力”,筑牢家乡与侨胞共荣的价值基石
不断提升侨胞对民族复兴、祖地繁荣的尊严感、成就感,可以不断增强其向心力。广泛凝聚侨心,要善于搭建发展平台,以转化乡情为机遇,让侨胞在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个人事业与祖国发展的同频共振、互利共赢;让侨胞理解,民族复兴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大义,并基于自身判断,选择多种方式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个体的成就感和尊严感。
利益是连接共同体最牢固的纽带之一。锚定“发展向心力”,旨在构建侨乡与侨胞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将侨胞的个人梦想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紧密结合。我们可通过平台化、精准化与法治化的服务工作,将侨胞的桑梓之情转化为共同发展的现实机遇,实现情感链接与利益共赢的相互促进。依托宗亲会、同乡会的信任网络,成立专业化的侨胞回乡投资服务中心,提供从政策解读、项目匹配、法律咨询到落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让侨胞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提供精准化政策支持,针对侨胞在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出台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优惠政策,让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护侨胞投资合法权益,保障其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使其能安心、有信心参与祖国家乡建设;充分发挥海外侨胞专业人才的智库作用,使其智慧深度嵌入国家发展进程,这种基于价值共创的联结,是抵御外部环境冲击、增强向心力最稳固的锚定物,使凝聚侨心的工作更加深入、持久和富有韧性。当侨胞亲身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并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向心力便拥有了坚实理性的基础,基于共同发展的向心力,超越了单纯的情感呼唤,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联结,是可持续、富有生命力的凝聚模式。
◆锚定“文化向心力”,畅通侨心与祖地链接的情感通道
祖地文化是海外侨胞的情感依归,既存在于祖地——侨乡,也存在于海外侨胞的传承中。祖地文化纽带是以侨胞祖籍地的文化基因为精神内核,通过“文化血脉”的动态活化联结机制,使散居全球的侨胞在情感归属、利益共享、身份认同上形成与祖地的持续性共生关系。广泛凝聚侨心,要坚持在文化纽带工作中深耕“祖脉”与“乡愁”。大力保护祖地文化遗产,守护祖脉记忆,让文化的“根”不断裂,精神的“魂”不迷失,复兴的“梦”有依托。
海外侨胞生活在中外文化、意识形态的交汇点,时常面临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就像一个船锚,能帮助他们的“情感之舟”在风浪中保持稳定,始终明确自己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归属。锚定祖地“文化向心力”,旨在构建侨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可通过品牌化、体验化与国际化的文化工作,将祖地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情感链接。打造“仪式锚点”,将恳亲大会、祭祖大典、重要节庆仪式化、规范化,形成固定的议程和庄严的仪轨,使文化盛会固化乡情,仪式感召凝聚人心;创新文化体验模式,精心设计“寻根之旅”夏(冬)令营,让华裔青少年通过学习方言、体验非遗、感受民俗,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育“文化使者”,系统性地培训并派遣家乡文化讲师、传统手工艺人到海外侨团中进行教学传播,将文化传播从“送物料”升级为“送导师”。当祖地文化成为活跃于侨胞生活之中的精神滋养,以文化为媒介的情感联结,深厚而持久,能够有效抵御文化隔阂与时间流逝带来的离心效应,使侨胞的爱国爱乡之情愈加醇厚。
凝聚侨心工作涉及侨乡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事,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大事。增强依托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凝聚侨心纽带的韧性,是一项立足侨乡面向世界、连接历史和未来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践行“大侨务”观念,从系统思维出发谋篇布局,做好相关工作。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