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提效
厦门思明:让城市更美更宜居
冬日的厦门,依旧和煦如春,繁花似锦。“这里太美太干净了!”——刚刚落幕的第3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让厦门再度迎来高光时刻,沐浴着鹭岛的暖阳、花香,不少做客厦门的八方宾朋纷纷赞叹。
守护城市的高颜值和高素质,近年来,中心城区思明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久久为功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据悉,自2017年3月底厦门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思明区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有效扩面”的步骤,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全区98个社区、1656个住宅小区、40个农贸市场以及所有学校、医院、沿街店面、商超酒店、景区等已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占比、小区覆盖率均达100%,回收利用率、厨余垃圾占比均近40%,入户宣传率达30%,年垃圾总量保持零增长。
强化建章立制 精准保驾护航
今年1—9月,厦门思明区垃圾分类考评成绩在全市6区中荣获4次第一。
垃圾分类的优秀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垃圾分类工作制度的保驾护航。思明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系统推动。
工作推动,制度先行。思明区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区垃分中心开展具体工作;形成了区委书记、区长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分管副区长现场调研、随机暗访的工作机制,通过例会、专题会、现场会等,协调推进工作。
该区陆续制定下发《思明区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方案》等十几项制度,构建驻点督导、“双随机”抽查、错时督导机制,促成“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常态巡查,精准护航。思明区通过建立“片长制”巡查机制,区领导为“片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街长”,以“面上听、点上看、线上查、现场议、集中谈”,做到“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
传导压力,督促到位。思明区还制定了区属单位、各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绩效管理方案,以及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评议方案,将各街道、区属单位垃圾分类年度综合成绩纳入效能应用,将社区垃圾分类年度综合成绩纳入优秀社区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完善差评回访机制,要求考评成绩低于70分的单位于通报次日整改到位,安排2次“回头看”,视情况联动城管中队跟进执法,形成闭环管理。
全面夯实基础 练就过硬“基本功”
走进莲前街道西林社区,这里路面干净整洁,社区主要路段都设有垃圾屋,标识清晰的垃圾桶整齐摆放,身穿红色小马甲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定时上岗,监督、引导居民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
作为典型的城中村,为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西林社区根据居民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垃圾投放点位,全面建成垃圾屋,率先实现垃圾屋全覆盖,在社区内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设置管理平台,指定专人对投放点实时监管。同时,社区不断优化对垃圾分类督导员的管理工作,落实培训、讲评、考核等机制,持续提升督导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从每一个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微观镜头中,都不难窥见思明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真、较真。抓好垃圾分类投放,思明区从软硬件配置上充分给予保障。
放眼全区,垃圾分类的设施充分到位,全区共投入5.14亿元配备各类设施,有各类垃圾收运车辆245辆,有一次接驳车154辆,有效破解了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难题;共改建509座垃圾屋(亭),其中新建159座,配置除臭、杀菌、照明、洗手、雨棚、语音提示等设施,方便居民使用,因地制宜推进定时定点投放。
规范作业流程,统一运输车辆分类标识,合理确定分类运输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装载运输过程中无“抛洒滴漏”现象;开展沿街店面、单位试点收运,收运仓棚车设置其他、厨余垃圾桶,通过车载音乐及摇铃的方式,提示沿线店家、单位等分类投放垃圾;在全市率先完成85%清洁楼功能转换,将其用作科普中心、低值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临时转运点、直运对接点、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等,同步建立清洁楼准入机制;针对垃圾不分类行为采取“先警告、再开单、后拒收”渐进式惩戒措施,倒逼垃圾分类……聚焦垃圾分类的全过程,思明区的创新做法持续涌现,引人瞩目。
加大宣传教育 持续凝聚合力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征集评选活动,鼓励市民踊跃投稿5000余条原创作品,将获奖标语设置在主次干道、厦大校园、示范小区等;由思明区组织创作的《最美垃分人》歌曲、宣传片《改变》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展现垃圾分类带来的变化;鹭江街道在老旧小区废弃空地打造垃圾分类科普乐园,成为居民日常打卡地……
让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形成思明习惯,长期以来,思明区持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借助知识竞赛、有奖竞答、积分兑换、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示范引领,鼓励群众争做垃圾分类践行者,思明区还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活动,评选出示范单位、校园、生活小区、社区、家庭、督导员,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用正向激励手段引导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荣誉感。
筑牢垃圾分类的群众基础,思明区结合“近邻·思民”行动,垃圾分类宣传入户每季度入户比例已达30%以上。值得关注的还有,该区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垃圾分类科普中心,目前已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6场,接待参观团体101个、参观人员万余人次,并面向社会,策划举办各项活动,搭建一套垃圾分类公众教育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规模化、平台化、常态化。(杨珊珊 陈荣君 林安心)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