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非凡十年│全力建设“一河一网一平台” 福建水利谱写“幸福”新篇章

2022-09-30 09:25
| | | |

数字水利智慧平台——台风专题

2022年5月19日,全省重大水利工程集中开工视频动员会举行。(莆田主会场)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

武夷山九曲溪

厦门筼筜湖

  水利投资规模居全国前列,河湖生态环境全国领先,水土保持“长汀经验”走向世界,小型水库社会化管养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流域治理管理全面强化……近年来,我省水利高质量推进“一河一网一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水够、水好、水美、水富”,多项成绩领跑全国,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提供支撑保障。

提速增效 水利发展动能强劲

  8月22日上午,闽江南港北岸江畔,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正式开工。工程计划总投资16.1亿元,是福州市中心城区补齐防洪短板的关键环节,建成后,中心城区防洪标准将全部提升至100年一遇以上。

  至此,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漳州东南部沿海地区九龙江调水、闽江干流防洪提升等3个我省“全国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全部顺利开工建设。

  今年以来,我省将“加快推进水利工程项目”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措施。紧抓利好形势,水利部门坚持“三下沉”工作法,推进开工项目大幅增长,投资建设跑出“加速度”。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省共完成水利投资323.65亿元,同比增长8%;项目开工持续加快,新开工142个,超额27.9个百分点;工程建设不断提速,6个重大水利工程、76个省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其中“172”项目罗源霍口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一闸三线”正式通水闽侯、长乐、福清。

  与此同时,“水利惠民”快步推进。至2022年8月底,水利“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前或基本完成,农村供水保障、安全生态水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别完成投资6.64亿元、2.35亿元、2.71亿元,分别占计划的95%、112%、104%;城乡供水一体化在66个县区有序铺开,完成投资75.1亿元,开工规模化水厂69个,建设供水管网5840公里,受益人口达195万人;水电绿色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水电站生态泄流合格率达到省级考核目标;5个“十四五”首批移民后扶示范区已基本建成,第二批14个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库区移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水利部门的提早谋划、科学布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十四五”期间,对照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要求,我省梳理提出“一河一网一平台”水利发展总体布局——持续打造福建幸福河、接续建设福建大水网、整合搭建福建水平台,努力实现“水够、水好、水美、水富”。

  围绕“一河一网一平台”布局,我省水利项目储备迅速增长,“十四五”期间谋划了163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638亿元,其中总投资936亿元的14个重大项目已列入国家规划;政府、市场“两手发力”,资金渠道持续拓展,目前已争取省级以上资金80.87亿元,获得地方债96.82亿元,占全省总规模的5.9%,获得银行贷款54.3亿元、各类社会资本41.7亿元,为水利建设储备充足“粮草”。

  据统计,水利工程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约13万个,水利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奋楫扬帆正当时!据介绍,我省水利部门正不断落实建设再提速、前期再加快、借贷再加力,计划今年完成水利投资550亿元以上,排名保持全国前十,力争全国前五,实现跨越增长目标。

聚智汇力 打造幸福河湖“福建样本”

  夏末秋初,漫步福州陈厝河边,河畔串珠公园草坪青翠,蜿蜒的河道上河水碧绿,水鸟翔飞。通过沿河步道,可以一直走到晋安湖公园,纵览平湖揽月、曲港汇芳等12景,尽享“闽韵古风”。

  得益于水系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曾经黑臭的河水蝶变为“福州最美内河景观带”,串珠公园、滨河步道连起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安全、健康、生态、美丽、和谐,八闽大地上,一个个幸福河湖正演绎人水和谐之美。

  8月,莆田木兰溪畔,一场主题为“幸福河湖 美丽福建”的幸福河湖建设交流会在这里举行。

  交流会上,聚焦当下河湖保护治理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各方专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等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今后,这样的交流会每年都会举办一场,为全省各地搭建幸福河湖建设经验的交流平台,集结各方专家、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为各级政府、有关单位决策提供服务,更好地助力八闽幸福河湖建设。

  2022年2月18日,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福建成立全国首个省幸福河湖促进会,并在全国率先对幸福河湖进行系统解读,提出了“安全、健康、生态、美丽、和谐”五个方面内涵,在社会各界形成了共识。

  开展《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研究,构建了36项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幸福河湖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项目;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模式和案例研究,完成了莆田木兰溪、福州内河等6个典型流域的调研报告初稿编制……促进会正成为福建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推手。

  “打造幸福河,是‘一河一网一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福建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投资780亿元,聚焦流域防洪治理、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水土流失治理三大任务,建设幸福河湖,真正做到“水患得到治理、河湖健康美丽”,打造江河安澜、河川秀丽、人民满意的八闽幸福河。

  从推广“高水高排+联排联调”福州模式和柘荣经验、继续开展“五江一溪”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到推广木兰溪系统治理经验、新打造2000公里河流生态走廊,再到拓展提升“长汀经验”、推进精准治理深层治理,福建水利的“幸福事业”正奔向新征程。

数字赋能 智慧水平台呼之欲出

  2022年8月,泉州“水务大脑”二期项目进入实施阶段。2年前,“泉州水务大脑”一期第一阶段建设成果正式投入运行,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平台,加压泵站智能调度、安全生产综合告警、厂区安全巡检等智能化业务应用系统,汇聚成为泉州水务的智慧大脑,实现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节水“六位一体”完整水务产业链的智能化。

  据了解,“泉州水务大脑”的应用,帮助泉州水务集团整体人员效率提升5%以上,制水供水单位能耗下降8%,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可靠性提升5%,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慧水利建设,是水利部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之一。作为数字水利建设的“优等生”,福建正着力搭建水平台,加速描绘数字水利建设新蓝图——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搭建信息共享、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水平台,做到全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

  数字孪生流域,是以物理流域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座、数学模型为核心、水利知识为驱动,对物理流域全要素、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与现实流域的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

  线上,推进数字孪生智慧系统,对外建设宣传展示、服务公众的便民窗口,对内建设指挥决策、调度监管的辅助平台;线下,建设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教园,是福建水平台建设的两项重点任务。

  在美丽的鼓岭脚下,紧邻福州市东三环的中国福建水土保持科教园正在加紧建设。

  中国福建水土保持科教园是由水利部、福建省共建的首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教园。园区占地24769平方米,按照科教展示区、科普体验区、科研试验区、植被示范区、生态宣传廊“四区一廊”布局进行规划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水保信息监测站点、科研实验基地、技术交流平台、建设成果展厅、科普宣传窗口,发挥示范引领和宣传教育辐射作用,擦亮福建省水利行业科教示范名片。

  至目前,线上数字系统已初步建成,内网即将覆盖全省,外网已开发完成;中国福建水土保持科教园预计今年底基本建成,明年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让百姓共享水利改革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实现新跨越,再绘新蓝图,一个用水安全可靠、洪涝总体可控、河湖健康美丽、管理现代高效的水利新格局呼之欲出。福建,奋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定。

 

“丰水省”念好“节水经”

  “通过合同节水项目,实现了政府、学院、企业三方受益。”福建工程学院,是全省开展合同节水的首个高校,被评为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

  2019年底,在省水利厅与省节水办的指导下,福建工程学院在全省高校中首次引入“合同节水”的新型管理模式,校企进行“节水效益分享”——节水服务供应商提供节水服务,在保证师生用水体验的前提下,只有为学校实现年节水率超过技术用量的20%,企业才能达标获利。

  这项创新探索,让学校不用再出资维修改造供水设备,仅仅修缮补漏、更换阀门、物业维护管理,就节省了400万元以上;节水效益成为企业的盈利来源,一旦出现漏水、断水,马上会有企业专业人员来检修维护。学校用水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实现日均节水量约2000吨,年节水量约90万吨,节水率超过42%,成为节水标杆。

  在示范效应下,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等一批高校纷纷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建设节水型高校、绿色生态高校。

  今年8月18日,福建省水利厅、教育厅在福州大学联合召开福州大学城片区节水型高校建设推进会,福州大学城片区高校节水联盟正式成立,建立福州大学城片区节水型高校示范区,探索示范带动全省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

  “福建作为‘丰水省’,也要走好‘节水路’。”福建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福建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如与兴业银行创新政银合作模式,发布了省内首个由政银联合研发的绿色金融产品“节水贷”,目前节水贷已入库项目14个,授信贷款总额度23.26亿元,已发放8笔贷款共3.58亿元;打造节水样板典型示范,福建工程学院等8家单位获得全国水效领跑者称号,累计完成26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与福建工程学院签订节水领域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依托福建工程学院建立了福建省节水教育基地……2021年,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福建位居优秀行列。

 

“喝好水”不让一个村掉队

  “现在水质干净了,下雨天都不再担心水变浑,水压水量非常好,特别是三楼四楼压力都很足,干旱的时候也有水喝。”连月少雨,龙岩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的村民却不像往年那样焦灼。

  今年6月,文坊村告别了旱季要上山接水的历史,用上了充足优质的自来水。

  文坊村位于连城县西南部,朋口镇松毛岭山下,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公故里。长期以来,每当旱季,常出现供水水量难以保证的现象。

  “由于水源来水不足,管网等供水设施老化渗漏,旱季时大部分村民只能通过接引山泉水等方式自寻水源,还引发了跟农业生产争水的现象。”文坊村村委会副主任项其宇说,得益于连城县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村民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据介绍,连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以来,对文坊村的供水工程进行了“从源头到龙头”的整体改造——拆除了原有的私引水管,统筹利用水资源,新建、改造了现有供水设施,文坊村实现了规模化供水覆盖,水源得到保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

  目前,连城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各建设点正如火如荼建设中,169个偏远山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动工132个,有89个自然村基本完工;已新建输水主干管约230.4公里,支管约987公里。随着连城福地、宣和、永丰、四堡团结、文坊等新建水厂,以及其他7座改扩建水厂陆续投入使用,更多山村百姓将喝上优质自来水。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农民居住地点多面广,平原、山区的水资源禀赋悬殊,农村供水难度可想而知。长期以来,农村供水还存在规模化程度不高,水源、水质不稳定,管护运维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不要将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2021年,我省开启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破除城乡二元供水格局,构建规模化水厂覆盖为主、小型供水设施为辅、分散供水为补充的供水工程保障体系,让城市与乡村“同水质、同服务、同管理”,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不让一个农村掉队。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初步测算,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总投资将超700亿元人民币。“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创新,我省在全国率先构建“建管一体、全域覆盖、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供水格局,建立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破解缺水乡镇的“用水困局”,让全省农民逐步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汩汩“幸福水”,滴滴润民心,根据福建省《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方案》,我省至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标准,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