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非凡十年|莆田:母亲河畔 城市蝶变

2022-08-15 07:51
| | | |

玉湖新城鸟瞰 丛文俊 摄

在仙游县西苑乡,木兰溪源头水质清澈。张力 摄

木兰溪两岸绿道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丛文俊 摄

木兰溪流域白塘湖公园宛若明珠。 佘琦辉 摄

当地小学生参观木兰陂。记者 吴鹏 摄

木兰溪在莆仙大地上蜿蜒流淌。 丛文俊 摄

  木兰溪是莆田的最美“母亲河”,孕育了兴化平原,哺育了360多万莆仙人民,见证了璀璨的莆田历史文化。从“不设防”到“不用设防”,从防洪工程到水环境整治,从局部施治到统领全局……在莆田的发展历程中,木兰溪治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1年6月,木兰溪防洪工程全面闭合。10多年来,这条曾孕育兴化大地历史兴衰的母亲河,再度见证了莆田的城市蝶变。

因水而立

治理一条溪流,立起一座城市

  风倚斜阳挂壶山,水拥树影照新城。在莆田玉湖公园,郁郁葱葱的草地环抱着碧绿的湖水。夜幕下,湖面摇曳着城市夜景,星光灯光相呼应。这里,已经成为莆田市民城郊游的首选网红地。不久后,随着“水上巴士”的开通,人们还可以泛舟湖上,一路游船至绶溪、白塘湖,沿路观赏荔林水乡景致。

  当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为减轻裁弯取直影响原有水生态系统,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将原始河道水面实施最大限度保留,形成城市内湖,取名为“玉湖”。

  玉湖水域面积超过700亩,不仅有效增加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和提升蓄洪能力,而且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

  如今,玉湖新城从昔日的郊区成为莆田城市副中心,印证了“治理一条溪流,立起一座城市”的历史蝶变。

  木兰溪治理后,莆田进入城市沿溪跨溪、东拓南进的新时代,大幅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目前,莆田正在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拓展新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从四面八方出击,力争“一年有提升,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

  高铁新城是莆田城市南进的重头戏,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成为莆田未来实现港城连接、城市跨越发展的战略要地。

  2020年,高铁新城启动区首批18个项目集中开工,正式拉开莆田跨溪南进建设高铁新城的序幕。其中,7条市政道路将拉大莆田的城市框架,实现全市公路网的再次升级。

因水而美

流域综合治理,水清岸绿景美

  “在家门口散步、慢跑,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欣赏木兰溪两岸美景,一举两得。”近日,在木兰溪左岸绿道上,莆田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社区居民徐文捷如往常一样健身。

  木兰溪左岸绿道起于木兰陂,终于荔港大道木兰溪大桥下游的江边水闸,总长约10公里。作为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其利用木兰溪堤防堤顶防汛道路为绿道主园路,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步道,并对岸边滩地、堤顶场地等进行绿化美化,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空间。

  多年来,莆田市依托木兰溪水系,大力推进生态亲水设施建设,保留河道乡愁野趣,保护历史遗迹,沿溪建设多样化绿道335.2公里,建设木兰陂、兰溪等十大公园,打造人文荟萃的滨水景观。同时,莆田以河道水域为纽带,串联淡水湖景与人文景观,构筑水脉、地脉、文脉“三脉汇流”的木兰溪水文化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市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一河一策”,健全入河污染源档案;重点建设木兰溪流域沿线居民集聚区和排水大户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设施,完成251个行政村污水治理的提升及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改造;深入推进共建美丽乡村,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

  今年3月,莆田“千年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项目启动。其中,城厢区赖溪至荔城荔港大桥的17公里,将打造一脉林带链接溪岸山水、四幅画卷书写木兰风光、七大公园传承木兰溪故事、六条廊道共谱跨溪乐章、多个节点注入城市活力的“一脉三道、四卷七园、六廊多点”木兰溪“十里风光带”。

因水而兴

滋养多元业态,给力乡村振兴

  华林经济开发区是莆田五大经济开发区之一,曾经也是木兰溪的水患之地。受此影响,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一直上不去。告别水患后,许多工业企业纷纷入驻。10年间,这里形成了鞋服、食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聚规模日益扩大,总产值已达数百亿元。

  木兰溪得到有效治理以后,沿线除了已有的园区迅速成长以外,一些新的园区也应运而生,如仙游县的仙港工业园、荔城区的黄石工业园等。

  随着木兰溪治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当地更加重视生态,优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HDT高效太阳能电池、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上海电气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竣工投产,为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木兰溪防洪工程建成后,兴化平原的可耕之地更加丰饶。在莆田涵江区,白塘湖水系沟渠纵横,可灌溉四周3800亩农田,即俗称的“三八片”。这里是莆田北洋地区的一片膏腴之地,但处在木兰溪下游,以前一到汛期常颗粒无收。如今,这里成了企业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的宝地。村企之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合作,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消化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近年来,莆田环境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迫使一些粗放型业态退出历史舞台,催生了新的业态。在莆田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80后”何文魁经营着一片90亩的采摘园。几年前,他嗅到休闲农业的商机,选择回乡创业,从村里流转闲置土地,然后加以复垦复耕、精耕细作,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林剑波 林爱玲 陈盛钟)

 

特写 

治理萩芦溪 描绘新蓝图

  机器轰鸣,吊臂起落,施工车辆来来往往,几台推土机已将备用的骨料堆成了数个小山坡……在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的西音水库施工现场,一个巨大的大坝基坑已然成型。未来,奔腾的溪水在这里将汇聚成萩芦溪上游的一颗“明珠”。

  “西音水库工程2021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设总工期28个月,计划于2024年2月份完工并正式下闸蓄水。”西音水库工程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陈晗告诉记者,工程以供水、灌溉为主,兼顾消能发电等综合利用,建成后最大坝高将达52米,坝顶长395米,总库容2755万立方米,项目总投资达6.06亿元。

  据了解,萩芦溪流域区域降水量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加上河流源短流急,导致易旱易涝。在区域内已建的蓄水工程中,中型多年调节水库较少,其余小型水库调节能力较差,遇上枯水年份,大部分小型水库都会不同程度出现无水可供的情况。因此,为贯彻木兰溪综合治理理念,缓解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利用矛盾,西音水库的建设便提上了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西音水库拦河坝采用胶凝砂砾石筑坝,是国内首座采用这种技术筑坝的中型水库。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科研试验,将会为胶凝砂砾石坝施工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原来,在开挖大坝基坑时工程队发现,库区内有丰富的天然砂砾石料。“旁边那几堆像小山坡一样的骨料均为就地取材。”陈晗表示,工程队就地开挖库区石料,再剔除粒径15厘米以上的超径石头,剩余的骨料直接辅以少量的水泥及粉煤灰,然后搅拌后碾压成型,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在萩芦溪流域规划中,西音水库是萩芦溪流域干流电站梯级的第一级,也是控制流域面积最大的重要水源点之一,其下游是外度水库建丰电站。“水库建成后可联合已建成的后溪水库和乌溪水库,通过蓄丰补枯,进一步缓解地区中远期供水需求矛盾,对于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陈晗说。(记者 林鹏)

乘“水上巴士” 看“荔林水乡”

  日光灼灼,暑气正盛。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登船,记者日前体验了将于今年10月试运营的“水上巴士”游览路线。

  湖面凉风收暑,两岸低垂的荔枝树为船儿开辟了一条荫凉的通道。伴着船尾低鸣的马达声,十里荔林水乡的特色风貌在眼前铺展开来。

  去年10月,莆田市签发“第一号河长令”,要求全域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全面实施“六清六化六方”攻坚行动,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荔林水乡”幸福河湖,包括推进木兰溪溪源生态景观及水质提升、木兰溪下游水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十里河道玉湖与企溪水系连通等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水上巴士”正是8个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之一,目的是打造一条水道相通、景观相连、行游相宜的水上生态旅游线路。

  日前,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在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和“水上巴士”项目调研现场指出,项目建设的过程也是生态治理的过程,要高起点做好环保规划,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美”,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工程,让“荔林葱郁、白鹭翔空”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据介绍,“水上巴士”航线以绶溪公园北大码头为起始点,途经北大古桥、七步农业生态园等地,至四口嘴水域处分为东西两道航线,东线终点为涵江区白塘湖公园,西线终点为荔城区玉湖公园。单线航行时长为40至50分钟,沿途规划布设4个水上游船码头。航线配备4艘内河小型游览船,将于9月底正式交付。

  “‘水上巴士’的开通,以莆田‘城市会客厅’——绶溪公园为起点,串联绿心十里河道、城涵河道等河湖水系河道资源,培育集观光、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荔林水乡’生态旅游新业态,有利于完善莆田全域旅游线路,形成高品质水利文化游品牌。”莆田市水务集团“水上巴士”项目专班成员洪翔介绍说。

  清波漾漾,水声潺潺,绵亘的农田将流水的绿意蔓延开去,眼前偶有鸥鹭掠过,飞往荔林深处。顺流而下,小船抵达西洙码头,停靠站红瓦飞檐,岸上景色别致。这里是莆田绿心生态农业文化公园,紧邻玉湖公园,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开放前的配套建设。

  “试运营后再来,‘巴士’升级,航道更通畅,河水更清。到那时,游客定会在这幅‘荔林水乡’的和谐生态长卷里流连忘返。”洪翔满怀期待。(记者 陈汉儿 实习生 陈夏韵)

 

手记

逐绿而行 生态托底

  盛夏时节,木兰溪入海口左岸涵江段,30多万平方米的红树林长势喜人。这片“水上森林”与碧海蓝天交织在一起,成群水鸟栖息其间,尽显生态和美画卷。

  “自从种植了红树林,不仅鸟儿常见,连水质都好起来了。”随着海岸生态提升和景观工程的开展,木兰溪入海口区域成了新“网红”,前来观赏红树林景观的市民日益增多。

  从“谈水色变”到“因水而立、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短短二十余年,木兰溪从曾经的水患之河,蝶变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

  莆田深刻理解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全景态地图”式的格局系统性开展全流域综合治水,哪怕是一草一木,也让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改道不改水”、污水处理厂变身“湿地公园”,到木兰溪入海口种下“海岸卫士”红树林,再到实施“水上巴士”水系连通工程,每一个项目都在逐绿而行,用生态托底。因为人们懂得,上游绿水清清,方可滋润下游良田万顷。

  绿,是这片大地的底色;金,是对生活富足的追求。两者都是人民的真切期盼。当前,莆田全市上下正积极践行“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文旅经济四大未来产业。生态文明不仅是展示今日莆田的一张“金名片”,还是莆田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用好换算标尺,算好经济账,生态文明建设的莆田路径将越走越宽。(记者 林爱玲)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