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FJ00100-0204-2011-00130
发文字号:闽政〔2011〕54号
发布机构:福建省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2011-06-03
有 效 性:有效 失效 废止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闽政〔2011〕54号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1-06-03 15:53
| | |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日

  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二○一一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总体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优化产业结构

  第二节  开展节能降耗

  第三节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第四节  节约水资源

  第五节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第六节  推行清洁生产

  第七节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第八节  实施重点工程

  第九节  建设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园区、企业

  第十节  提升节能和循环经济管理服务能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会监督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落实目标责任

  第三节  完善法规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节  发挥政策导向,建立支撑体系

  第五节  推进技术研发,构建推广平台

  第六节  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保障

  第七节  完善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

  第八节  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全民参与

  附件:

  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表

  前   言

  随着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我省已进入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要化解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法规、规划,由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牵头组织编制《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使之与其它有关规划相衔接,成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

  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效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依靠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科学管理、典型示范和项目带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任务基本完成,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主要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节能和循环经济公众基础得到加强,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十一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任务基本完成

  2010年福建省万元GDP能耗为0.783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16.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目标,单位GDP能耗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60%,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明显改善(主要指标详见专栏1)。

  二、节能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趋于完善,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制定并实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福建省“十一五”重点节能工程行动方案》、《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建立节能管理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建立了GDP能耗指标联合公告制度。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与执法能力建设,节能监察、节能服务能力得到强化。全面落实十大节能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大力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落实节能规划任务。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部分行业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能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专栏1:“十一五”节能和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1

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

0.79

0.783

2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1

1.08

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0

75

4

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60

60

5

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

0.5

0.5

6

全省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

100

100

7

沼气池建设数量(万户)

50

55.8

  三、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一批循环经济型示范城市、综合性示范区域、产业园区、试点示范企业以及资源再生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态旅游基地逐步建立,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投入低、环境污染少的清洁生产企业相继建成,资源耦合共生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全省共建立5家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14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94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81家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我省已初步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生态产业链、企业间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和企业内部节约利废、循环利用等多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通过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省现有国际花园城市2个,国家园林城市3个,环保模范城市3个,国家和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266个,生态农业试点县15个,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5个,国家级和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城市4个、示范县4个。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重点区域、行业环境整治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63.1%,保持全国首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从全国的第18位、第6位上升到第10位和第4位,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五、节能和循环经济的公众基础得到加强

  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和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开展“节能全民行动”、“节能宣传周”、“城市水日”、“环境日”、“地球日”等专题宣传活动,将节能和循环经济知识纳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重视和加强对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资源节约教育;有关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节能管理、技术推广、宣传培训、信息咨询等工作;新闻媒体对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增加报道频次,提高宣传深度,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社会公众节能与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绿色消费的理念得到普及,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已基本形成。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根据福建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万元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7:51:42,城镇化率达到60.1%,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使得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我省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既面临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国务院对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予以高度重视,为我省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国家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节能和循环经济产业的成长壮大。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合作的不断深入,为我省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置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战略框架下,全面推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一五”期间,我省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标准和管理制度,为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建设了一批示范企业、园区、城市和项目,通过典型示范和项目带动,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开展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面对的挑战

  福建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较慢,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随着沿海临港重化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供给形势严峻,环境压力也不断加大。同时,我省促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研发能力薄弱,推广应用平台不够完善;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能源统计监测体系还不健全;节能和循环经济法规政策体系仍不完善,节能执法队伍尚未建立,执法力度不强;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些问题对我省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物排放量为目标,加快存量升级、增量优化的步伐,为经济发展腾出资源环境空间。进一步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方针,加快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高资源与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废物资源化水平,逐步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效率为本”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把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二、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调控力度,为经济发展腾出资源环境空间。通过强化法规约束和政策激励,全面推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

  三、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带动相结合。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宏观调控,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自觉开展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

  四、坚持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节能、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能力。大力推广使用节能、资源循环经济利用的技术、产品和设备。

  五、坚持项目实施和示范带动相结合。以项目为抓手,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加快节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分层次分系统推动,以项目和典型示范带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开展。

  第三节  总体目标

  以现有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通过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链的整合,有效遏制部分行业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节水、节地等主要指标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得到完善,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化、工业生产清洁化、资源使用减量化、废物处置资源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生活消费节约化。推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2010

指标

2015

规划目标

增长或

提高

指标

属性

1

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783

0.657

-16%

约束性

2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08

0.91

-16%

预期性

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5

75

持平

预期性

 

其中:粉煤灰利用率(%

85

95

10个百分点

4

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60

65

5个百分点

预期性

5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130

104

-20%

约束性

6

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

0.5

0.53

6%

预期性

7

全省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

100

100

持平

预期性

8

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区内的应用比例(%

60

80

20个百分点

预期性

9

散装水泥率(%

40

50

10个百分点

预期性

10

沼气池建设数量(万户)

55.8

80

43%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通过建立健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机制、体制,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着重从优化产业结构、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节水、节地、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重点工程、建设示范城市(园区、企业)和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等10个方面入手,依靠技术创新,以项目为基础,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程建设。

  第一节  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科学发展与调整优化相结合,以节能、减排、低碳为发展方向,按照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方针,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低碳、节能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一、提高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厦门等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2%。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

  二、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提高重点行业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推广应用先进、高效装备。严格限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和贷款审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到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90%。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要求,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约束,引导企业调整与退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低端生产环节,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四、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实现内部生产工艺间节能和物料循环利用,重点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循环型产业链和共生产业模式。

专栏2: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重点

 

第一产业: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拓展、延伸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农林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走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发展道路,构建循环型农林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农业经济省级循环经济实验区、生态养殖示范点。

第二产业:以建设循环型产业集聚带为目标,以发展新兴产业为主导,以产业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的综合发展为途径,通过一体化、基地化、园区化布局和清洁化生产,促进专业化生产和企业互相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配套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兴工业基地。

第三产业:创建和发展绿色服务业,构建与发展绿色物流框架,发展生态旅游,调整生态旅游消费模式,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山林氧吧、蓝色海洋、绿色农业等生态旅游。支持服务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和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第二节  开展节能降耗

  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农业等领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实施节能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最优流程等列入省科技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化项目计划,加快产业化进程。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促进节能科技成果转化。到2015年,组织实施节能重大工程1500项,主要高耗能工业产品的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耗能领域节能取得明显成效,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到0.657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6%。

  一、工业节能

  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91吨标准煤/万元, 比2010年下降16%。重点抓好电力、建材、钢铁、化工、石油石化、纺织等行业节能,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节能减排科研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强节能管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推广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开展重点企业节能行动。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管理,制定重点企业节能行动方案,公布重点企业名单。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指导推进重点用能单位依法配备和检定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应用,促进节能降耗。完善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组织实施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广泛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制定和实施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定额标准,引导企业比照标杆找差距,制定改进方案,持续不断地降低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推行企业“能源管理师”制度、“能源审计师”制度。推行“领跑者”标准制度,加大领跑者指标的宣传。

  电力行业。建设高参数大容量低消耗燃煤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进一步提高大容量机组比例,继续淘汰高能耗、低效率中小火电机组。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行水平,提高机组发电效率,降低厂用电率。推进特高压大容量电网建设,优化电源结构,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和低耗机组发电,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2015年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合理配置调峰电源,减少火电深度调峰,降低煤耗。结合区域供热、供冷、供电需要,发展区域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提高热电联产的比重。优化电源布局,积极在负荷中心建设电源,积极发展智能电网技术,优化电网结构,简化电压等级,降低电网损耗;积极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

  建材行业。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工艺和设备,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纯低温余热发电及应用低热值燃料、可燃废弃物等工艺技术。淘汰落后建陶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和全保温、富氧和全氧燃烧等工艺技术,鼓励采用LNG等洁净燃料。严格控制平板玻璃产能,限制小型浮法生产线,积极推广窑炉全保温技术、富氧和全氧燃烧技术等。

  钢铁行业。完善高炉喷煤系统,提高综合喷煤能力,配建炉顶压差发电装置(TRT),逐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对现有连铸机进行高效化改造,提高全行业连铸比,实现连轧化。推广高炉热风炉余热回收、烧结余热回收、入炉煤调湿等节能技术,充分利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和铁合金电炉煤气等可燃气体和各类蒸汽。逐步建立并完善能源管理中心,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能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实行能源优化配置。

  化学工业。合成氨装置采用常压循环流化床间歇气化技术、富氧连续气化技术,推广应用新型脱碳工艺和节能型氨合成过程集散控制系统及优化控制系统,采用原料路线优化、回收发生炉煤气、回收造气炉余热,推广燃气轮机—空压机联合循环、联醇或二甲醚多联产、蒸汽自给或热电联产等技术,对有条件的合成氨生产企业进行全厂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改造。煤造气采用水煤浆或先进粉煤气化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床造气技术。烧碱生产逐步淘汰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纯碱生产推广使用大型化、自动化设备。

  石油化工行业。提高石油炼制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减压蒸馏操作方式和换热流程,实现常减压过程能源优化。推广降低焦炭产率和减少装置结焦技术,采用再生烟气CO器外燃烧技术,回收余热,实现催化裂化过程能量优化。推广高效溶剂,应用低能耗过滤一吸附再生法抽提新工艺;加氢过程采用热联合技术,优化流程;蒸汽动力系统实施热电联产、凝结水回收、管网保温等节能技术改造,实现炼油生产全厂能量系统优化。优化乙烯生产原料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乙烯裂解炉,优化急冷系统操作,加强装置管理,降低非生产过程能耗。

  纺织行业。提高纺织业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加快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扩大。推广中支转杯纺纱工艺和前纺重定量、后纺大牵伸新工艺;采用精梳机、自动络筒机、喷气纺纱机、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等技术。推广微悬浮体染色、等离子体加工、生物酶处理、自动制网、数码印花等新技术,推广冷扎堆一步法、一浴法等新工艺,采用高效节水、节能型助剂和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高效节能的拉幅定型机等产品和设备。推广熔融纺、直接纺和使用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等高速、高效纺丝技术和设备。

专栏3: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标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序号

主要工业行业

2010

2015

下降率(%

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87

4.70

3.5

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43

1.95

20

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23

3.60

15

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3.78

3.22

15

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75

1.40

20

6

纺织业

0.59

0.50 

15

7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2

0.81

20

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50

0.43

15

9

食品制造业

0.36

0.31

15

10

农副食品加工业

0.17

0.15

10

  

专栏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下降指标

序号

主 要 产 品

2010

2015

下降率(%

1

火电(克标准煤/千瓦时)

329

325

1.22

2

钢铁(千克标准煤/吨)

620

590

4.84

3

电解铝(交流电耗千瓦时/吨)

14000

13500

3.57

4

煤炭(千瓦时/吨)

40

38

5.00

5

水泥(千克标准煤/吨)

110

95

13.64

6

平板玻璃(千克标准煤/重量箱)

16

15

6.25

7

建筑陶瓷(千克标准煤/吨)

280

224

20

8

墙体材料(吨标准煤/万块标砖)

0.8

0.7

12.50

9

合成氨(千克标准煤/吨)

1670

1500

10.18

10

烧碱(离子膜法液碱≥30%

(千克标准煤/吨)

370

340

8.11

11

电石(吨标准煤/吨)

1.1

1.0

9.09

12

机制纸和纸板(千克标准煤/吨)

370

333

10.00

  二、建筑节能

  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节能50%的建筑节能标准,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开展以节电为主的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风机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建设一批节能型建筑示范项目。开展大型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装饰性景观照明。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支持节能新型建材产业化,全面淘汰粘土类墙体材料。到2015年,实现全省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100%,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区内的应用比例提高到80%。

  三、交通运输节能

  优化基础设施结构,优化物流组织模式,促进甩挂运输发展。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公交公益性定位,中心城市要优化公交和出租车运输组织和管理。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推广替代能源应用,提高燃油装备能效,在城市公交、出租车、中短途客运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车辆。在港口推进装卸设备“油改电”、码头岸电改造。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的研发应用,对车辆营运的安全、管理、生产提供服务,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建设交通公共信息平台、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能耗监测统计系统,扩大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应用规模。到2015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2005年下降10%。

  四、公共机构节能

  进一步完善公共机构能耗计量、统计、监测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制定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支撑体系示范和推广计划,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办公建筑物及其附属用能系统、公务用车、政府采购、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重点领域的节能行动,实施百家节能示范单位建设工程、能耗监管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绿色数据中心工程、燃气灶具改造工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工程、新能源节能型公务用车推广工程、零待机能耗工程、节水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10大重点工程。到2015年,公共机构人均能耗比2010年下降1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

  五、农村节能

  充分发挥农村可再生能源优势,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池普及率,推广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到2015年实现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数量80万户。扶持推广生物质秸秆气化炉、节能烤烟房、节能炒茶灶、节能砖瓦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淘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对大中型水利排灌设备实施节电改造。

  第三节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物排放量为目标,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强化资源的节约,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工业“三废”的资源化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综合回收利用率和重点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一、资源开采环节,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以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在龙岩、三明等主要矿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水平,推进低品位矿、共(伴)生矿、尾矿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煤炭行业重点发展高产高效矿井,关闭非法开采、技术落后、破坏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矿;金属矿产行业重点加强中低品位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和矿业废物的再生利用,开发矿物分离、富集与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实现矿物加工利用的新突破;非金属矿产行业重点发展低品位以及残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共(伴)生非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二、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推进资源的节约利用

  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火电、煤炭、石化、化工、建材、轻工、纺织、农业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制定主要工业产品资源消耗定额标准,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广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优先选择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推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最终处理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行节约木材,限制耗材严重、低水平利用的生产行为,鼓励林区“三剩物”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竹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和林产品加工业。加强木材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木质材料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木材替代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到2015年散装水泥率达50%以上。加快包装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实行包装材料可回收利用的环境标识制度,落实生产者的包装回收义务,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禁止过度包装,节约包装材料。

  三、废物产生环节,加强循环利用

  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循环式生产,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积极鼓励生产和使用高强度、高性能材料和耐腐蚀金属材料,逐步完善产品最低使用期限的控制标准,提高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

  加强对冶金、化工、火电等行业产生的废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强化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化工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有机废水、废气的资源化利用,加强粉煤灰、煤矸石、石材废渣等在制造水泥以及新型建筑材料方面的应用。推广大掺量和高附加值利废建材技术,发展规模化和产品多元化的利废建材企业。推广使用人工砂,鼓励脱硫石膏、化工磷石膏等合成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至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

  加强餐饮业废油脂等城市垃圾、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开展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秸秆速腐制肥、秆制气等应用技术,推进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加强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的综合治理,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促进畜禽粪便、污水资源化。

  四、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的政策体系,规范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市场秩序,加快建设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枢纽、分类加工利用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有效开展废旧物资的收集和再利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加强建筑渣土和建设工程废物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碎玻璃、废旧轮胎、报废汽车、废旧电子电器设备与器件、废旧电池、废旧机电产品和废弃包装物等的回收利用,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区域性的再生资源交易、分拣、加工基地,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推广垃圾发电,积极利用垃圾填埋气体,因地制宜建设垃圾发电站。

  五、消费环节,大力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全社会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识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和环境友好产品,培养绿色消费意识与绿色消费需求。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节约使用生活用品,少用一次性物品。倡导参与生活垃圾的回收、交投等废品回收利用活动。

  第四节  节约水资源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等领域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用水指标体系。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健全节水体制,建立起全社会节水的长效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建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的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节水型社会经济体系。

  一、节约用水

  ——工业节水。按照“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鼓励发展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审批高取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强化节水管理,使重点耗水行业及产品的单位耗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抓好火电、纺织、石化、造纸、钢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推广企业水平衡测试,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工业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建立完善取水、用水计量体系,发展节水型产业和企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建立工业企业节水监督与考核制度,促进企业落实节水措施。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0%。

  ——农业节水。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建设一批与高效、高产、优质农业相适应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节水型农业转变。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高灌溉利用率。到2015年,建成节水灌溉面积79.5万公顷,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城镇生活节水。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镇生活节水水平。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引导居民使用节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节水效率;加强对大型商场、医院、学校、写字楼、洗车场、酒店等的用水监管;在建筑业、绿化养护和环境卫生等重点用水行业提倡使用再生水技术;在洗车业推广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微水洗车技术;在游泳池用水中推广循环消毒利用技术;在宾馆和酒店推广中水利用技术。对城镇居民用水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输、配水系统管网漏失率。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

  二、中水利用

  在火电、纺织、石化、造纸、钢铁、啤酒六大耗水行业全面推行中水回用,提高工业企业中水利用比率;加大园林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厕所冲洗、冷却补充用水等方面的中水用量;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中水回用;制定相关政策,确定中水使用范围、建设标准和要求,培育中水利用市场。

  三、海水综合利用

  海滨城市适度发展海水直接利用,以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城市生活冲厕用水和景观用水等;推进沿海缺水城市、海岛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工程,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第五节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规范使用土地资源。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整理,挖掘用地潜力,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城乡用地的集约化水平;推行土地利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一、加强规划引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置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确定合理的城镇用地规模,加强土地利用相关行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整合现有开发区,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发挥集聚效应,促进集约合理用地。逐步建立城市立体化空间开发模式,明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使用权及相应的管理办法,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益。

  建立异地发展、利益共享的园区开发模式,在充分明晰产权、税收分成的基础上,引导有产能扩张的企业集中转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和经营性用地及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复垦农村废弃地,建立土地资源保护动态监测网络,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效率。禁止毁田烧砖。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二、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着力抓好工业项目集约用地

  严格控制工业建设用地规模,提高企业用地节约集约化水平。加快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建设,按照行业、产业、单位面积的投资额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加快工业园区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推广建设多层标准式厂房,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努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强度和产出率,逐步淘汰占地规模大、投资强度低的落后产业。坚持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防止新的土地闲置,杜绝“小项目大圈地、无项目乱圈地”等行为。严格控制限制性产业项目供地,从土地供应上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工业项目用地其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三、立足内涵挖潜,优先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解决土地供给矛盾,着重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村镇土地集约水平。大力推进以林、田、路、水、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土地复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恢复已破坏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荒草地、工矿废弃地等闲置土地,用于工业企业和园区的建设,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开展城市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定盘活存量土地的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促进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

  第六节  推行清洁生产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优化生产运行方式,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达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一、大力推行工业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使企业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在火电、石化、冶金、建材、轻纺、煤炭、造纸、皮革等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以及漂染、电镀等重污染企业较为集中区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制定高污染行业重点产品的单位产值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强度的地方标准,依法取缔高能耗、高水耗、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技术攻关,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在已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中,根据清洁生产审核方案,鼓励企业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支持高/中费方案的实施,对通过验收、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以奖代补”等奖励。

  造纸行业。大力推广置换蒸煮技术和厌氧处理废水沼气利用技术、非木材制浆领域推广使用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技术等。

  皮革行业。应用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集成技术、制革废毛和废渣制备制革用蛋白质的提取及应用填料技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无硫(低硫)、少灰保毛脱毛技术、高吸收铬鞣及其铬鞣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制革无盐浸酸技术和制革生产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集成技术等。

  聚氯乙烯行业。进一步推广乙烯氧氯化生产聚氯乙烯技术、低汞触媒生产技术配套控氧干馏法回收废触媒中的HgCl2及活性炭的新工艺一体化技术 、低汞触煤应用配套高效汞回收技术、盐酸脱吸工艺技术和PVC聚合母液处理技术等。

  发酵行业。在耗水较高行业推广使用阶梯式水循环利用技术和冷却水封闭循环利用技术。在味精行业重点应用新型浓缩连续等电提取工艺、发酵母液综合利用新工艺、高性能温敏型菌种定向选育驯化及发酵过程控制技术;在柠檬酸行业应用发酵废水资源再利用技术。

  啤酒行业。应用低压煮沸和低压动态煮沸、煮沸锅二次蒸汽回收、麦汁冷却过程真空蒸发回收二期蒸汽等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大力推广废水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利用技术和水回收利用再生技术。

  氮肥行业。实施“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改造”和“循环冷却水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对总氨生产能力约1200万吨/年的氮肥企业实施生产废气废固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推广连续加压煤气化技术(包括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经济型气流床分级气化技术、HT-L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支持企业采用常温精脱硫工艺技术、脱羰基金属脱氯脱氨脱油技术实施气体深度净化的技术改造,支持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实施原料气醇烃化醇烷化微量CO、CO2脱除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加大先进氨合成技术及预还原催化剂、蒸发式冷却(冷凝)器、尿素CO2脱氢技术的推广力度。

  钢铁行业。支持企业应用烧结烟气循环富集技术、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氯化钛白生产技术、尾矿高浓度浓缩尾矿堆存技术,大力推广尾矿制加气混凝土综合利用技术、转底炉处理含铁尘泥生产技术、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和钢渣微粉生产技术。

  农药行业。全面推广莠灭净一步法绿色合成工艺、高品质甲基嘧啶磷清洁生产技术,广泛应用草甘膦副产氯甲烷清洁回收技术、除虫菊酯类农药清洁生产技术及乐果原药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推广二苯醚类除草剂原药生产三废回收技术、常压空气氧化产二苯醚酸技术。

  染料行业。重点推广染颜料中间体加氢还原等清洁生产制备技术、染料膜过滤和原浆干燥清洁生产制备技术、有机溶剂替代水介质清洁生产制备技术和低浓缩含盐废水循环利用技术。

  纺织染整行业。重点推广使用染整高效前处理工艺、少水印染加工技术、印染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

  二、大幅提高农业清洁生产水平

  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采用低废或无废生产技术替代落后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加强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广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推广使用有机农药、有机肥料及作物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污染,提倡重大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减少面源污染;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水综合治理,特别是强化对“六江两溪”流域畜禽养殖场的监管,提高农村清洁能源、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评价认证,切实做到达标排放。

  第七节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依托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和材料,鼓励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节能改造,通过节能环保产品应用提高市场占有率,壮大产业规模。

  一、节能产业

  节能装备领域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型电机、变压器、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用能设备技术,加快研发、推广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照明领域鼓励发展液晶显示背光源、隧道灯、路灯、汽车用灯等LED照明产品,支持发展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无极灯等产品。太阳能热利用领域支持开发生产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主被动式太阳房、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太阳能灭虫器等产品。新型节能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建筑节能型门窗、建筑节能玻璃、铝合金隔热型材和节能型PVC塑料门窗型材,大力发展自保温型节能墙体材料。支持改性水煤浆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节能家电和办公产品领域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平板电视等家电产品,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打印机、计算机、服务器等办公产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支持开发生产大容量动力电池,促进客车混合动力总成的产业化,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

  二、环保产业

  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发展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与装备,支持发展移动极板静电除尘设备、转炉煤气净化回收成套装备,加快电袋除尘器等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重型柴油机尾气净化设备的开发。水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发展紫外C消毒技术设备、废水膜治理回用技术设备等技术设备,加快发展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重点支持焦化、垃圾渗滤液、畜禽养殖等废水治理技术、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发展海水淡化成套装备。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加快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及污泥资源化处理等技术与设备。支持开发生产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装置、焚烧烟气中二口恶口英控制净化技术装备、高温微波裂解技术装备等。噪声与振动治理领域支持隔声毡、隔声通风窗、隔声门、减震弹簧、减震垫等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领域支持发展滴灌、渗灌、喷灌技术、生物发酵舍养猪污水零排放技术、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等。

  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资源循环利用装备领域重点发展脱硫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农林废弃物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支持废旧汽车等产品零部件再制造关键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鼓励发展废金属、废塑料、废旧电子电器等再生资源分拣、分选、拆解、分离、无害化处理的技术与设备。固体废物资源化领域重点发展以工业废渣,江河淤泥、生活、建筑垃圾等为主要原料生产节能环保型墙体材料。支持利用尾矿生产综合利用产品。支持林木三剩物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领域加快发展再生金属、再生橡胶、再生纸等再生产品,支持发展铜、铝等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产品。再制造领域重点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产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领域支持回收利用工业和生活废油生产生物柴油,鼓励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沼气,利用餐厨垃圾、沼渣、沼液生产高效有机肥等。

专栏5: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节能产业基地:依托福安中小电机生产基地,发展高效节能电机产业基地;依托南安三晶硅品精制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圣元电子科技公司等企业,建设太阳能利用产业基地;发展厦门、漳州、泉州、龙岩和福州LED、节能灯产业基地。

环保产业基地:依托龙净环保、新大陆环保、大拇指环保、威士邦膜科技、三达膜科技、华大环保等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在龙岩、厦门、福州、泉州建设重点环保产业基地,实现大气、水污染防治技术设备的重大突破。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在宁德、漳州、龙岩等市建设废旧金属再生资源基地,对报废机电产品进行回收利用;建设仙游、福清等塑料回收集散加工基地,生产高附加值再生塑料产品;建设三明市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发展全通资源再生工业园区,建设三明、漳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图1  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规划图

  第八节  实施重点工程

  一、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加快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改造工程,推动工业锅炉和窑炉实施锅炉房系统、燃烧系统及窑炉高效燃烧、窑体全保温等节能改造,鼓励采用LNG等洁净燃料,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运行热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在工业集中区实现集中供热。大力推进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省内所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全面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推进建筑陶瓷、玻璃炉窑余热回收利用、化工企业余热回收利用以及轻纺企业余热发电、冷凝水回收利用。积极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推进水煤浆代油、天然气代油工程。加快推进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推进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采用先进电机调速技术、先进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方式、电机软启动、无功就地补偿、计算机自动控制改造电机系统,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采用能量梯级利用、高效能量管理系统等技术对能量系统进行优化。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热、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和发展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组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支持推广使用LED等高效照明产品,依托福州、厦门等设区市实施“十城万盏”LED路灯示范工程建设,在建筑、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隧道、地铁、广场等实施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加快实施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示范推广工程、营运车辆燃料消耗准入工程、甩挂运输节能推广工程、港口起重设备“油改电”工程,积极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二、组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工程

  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程,重点支持大掺量煤矸石、粉煤灰、钢铁渣双掺粉、脱硫石膏等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和产品多元化的利废建材企业。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整合、改造、规范和提升现有回收体系,以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形成社区回收站点、规范化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紧密结合的回收体系。实施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工程,加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加大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实施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培育再制造重点企业10个。

  三、组织实施污染治理重点工程

  实施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加快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方案内项目的全面实施。重点实施60项化工、制革、造纸、石材等高污染行业污染治理项目。加快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建设,燃煤电厂全部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加快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设施建设。加快有机废气治理设施建设。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示范试点,解决铬、铅、锌等重金属污染问题。

  第九节  建设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园区、企业

  一、建设节能和循环济示范城市(县、区)

  遵循统筹规划、分工指导、分期推进、区域实施的原则,根据全省各个城市功能特征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在城市生产领域,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工业企业合理布局,推行以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城市经济运行模式。以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循环链建设为纽带,构建循环型城市。

  在城市建设领域,推广多层标准厂房,集约利用土地;发展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实施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完善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行城市中水利用。

  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优化城市路网功能结构,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相互补充、协调运转的城市客运体系。大力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促进客货运“零换乘”和“无缝衔接”,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建立公共交通智能调度平台,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在社会消费领域,以社区、城镇为重点,以绿色消费为目标,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社会体系。完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和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捡、处理系统,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专栏6: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市、县)

低碳城市试点:抓好厦门市循环型综合示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实施节能战略,抓好高耗能行业的更新改造,推进热电联产;实施污水资源化,开展工业节水,推广城市雨水利用综合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实现废物资源化;倡导绿色消费,鼓励使用绿色产品,促进绿色营销。

县域循环经济示范:重点抓好德化县陶瓷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县、南安市石材产业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县、永定县绿色照明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明溪县、柘荣县循环型生物医药示范县建设。

清洁生产示范城市:抓好三明市清洁生产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完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清洁生产审核机制,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建设要求的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工业企业普遍推行清洁生产。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抓好莆田市与泉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以水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制定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资源,建立水源保护区管理长效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用水水权置换;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积极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抓好列入全国试点的福州市、三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三明市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重点城市建设,支持仙游县、永安市、南安市、周宁县等县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为,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促进福建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抓好福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武平县、永安市、华安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建设工作,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在农村地区的示范推广。到2015年,在新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推广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面积500万平方米。

  图2  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市、县)规划图

  二、建设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地)

  建设工业示范园区(基地)。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以产业链延伸为主导,以共生企业群为主体,鼓励园区基础设施、物流设施、信息服务设施的共享以及企业间副产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土地集约利用、串联用水和循环用水、废水再生利用,并根据园区物流、能源需要,加强与外部企业、园区、产业实现功能上错位耦合链接,完善循环产业链,着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发挥优质静脉产业企业对园区的补链功能和作用,最终实现园区资源消耗最小化和零排放。积极推进现有工业园区建立循环机制和生态化改造。严格把好企业或项目的准入关,对入园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和“三废”排放及回收利用指标要求,支持鼓励入园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进行清洁生产,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工作,推进园区环境综合治理。到2015年,全省形成10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改进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推广应用作物生长小气候环境所需的光、温、水、肥、气等调控设施与设备,合理配置喷、微灌等灌溉系统及库房、保鲜库等设施。建设结构合理、先进适用的畜(禽)舍,全面应用畜禽养殖所需的先进适用配套设施及污水处理装备。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加强安全用药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以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为载体,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发展养殖场沼气工程,逐步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零排放。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推进循环型农业园区(基地)的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构建工农业互相融合的循环链,提升厦门、漳州、南安、东山、霞浦等农(水)产品集散中心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建设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发展生态型畜牧业和林、竹、蔬、果、茶、菌等绿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到2015年,建成20个以畜牧、园艺、林产和水产等四大产业为主、生态环境优美、农业特色突出的循环型农业示范园区(基地)。

  三、建设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树立一批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广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构建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建设300家节能示范企业。以“科技、节能、增效、环保”为理念,以节能系统优化理论为基础,明确节能目标,积极应用各种先进实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建设300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和各类再生资源,积极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100家节水示范企业。开展节水技术研发与应用,淘汰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等制度,实行节水技术改造,促进废水循环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建设100家节材示范企业。积极推进生产原料结构的调整,推行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改进产品设计,加快发展小型化、轻量化、节材型产品,使用新材料、再生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和产出率。建设50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实现持续清洁生产,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不断提高能源、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第十节  提升节能和循环经济管理服务能力

  一、提升管理能力

  着力加强省、市、县级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全省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全部成立节能监察机构,到2015年全省一半以上县(市、区)建立节能监察机构。加强能源统计,充实必要人员。建立全省节能和循环经济相关信息系统,完善资源消费统计指标和计量管理体系,细化统计指标,建立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能源计量数据在线监测,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实现全省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数据联网。建立节能态势、资源与环境预测预警体系,及时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

  二、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服务网络。设立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支持重点领域成立行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培育一批从事节能和循环经济投融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推广应用的服务机构,提高技术咨询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规范合同能源管理、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BOT方式等行为,促进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服务规范发展。

  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的节能服务方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引导重点用能单位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到2015年,培育50家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社会监督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各级政府要设立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协调和实施各项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与分工,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建立健全节能和循环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联席会议所确定的事项。

  强化社会监督。定期向媒体及公众公告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执行及监督工作,发挥人大、政协、各基层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媒体、公众在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监督作用,切实督促实施主体将所确定的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落实目标责任

  强化规划实施。用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指导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类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确定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切实做好规划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建立规划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监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省节能办要将节能目标分解到年度,制定年度节能计划,并将年度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

  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的节能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重点行业的指标评价和监测考核体系。科学分解节能指标,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新上项目对能源的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地区节能目标。各地区要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县(市、区)、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完善能源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加强节能跟踪监测和预警,定期发布各地区节能目标的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将节能指标落实到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制中,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市、县政府绩效考核的内容,每年进行考核。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测考核。制定表彰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制定节能减排行政问责管理办法,对未完成任务、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节  完善法规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以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为核心,配套法规、标准相协调的节能和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出台《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制定《福建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福建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福建省节约用水条例》,抓紧研究制定废旧家电、废旧电子、废旧电池、建筑废物等资源回收利用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加快节能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和水耗准入制度、主要用能产品和建筑物能效标准、重点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扩大标准覆盖面,提高准入门槛。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评审标准和程序,加强评审监管。严格能评审查,对没有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区域和企业,实行能评限批。未按规定开展能评或者评审未通过的投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不准开工建设,有关部门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依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和污染者付费原则,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

  加强依法监督管理。定期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活动,督促各项工作落实,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单位的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重点用水单位的节能监测和用水监测,认真落实供(用)能单位依法配备、检定(校准)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按年度核查重点用能企业单位能源消耗限额的执行情况,提出超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名单,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对于严重违反节能和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处罚。加大对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产品能效标识和性能质量要求。

  第四节  发挥政策导向,建立支撑体系

  健全节能环保奖惩机制,完善差别电价、替代发电、以奖代补、区域限批等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环境容量有偿使用与控制开发制度、财政信贷鼓励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产品资源消耗标识制度、绿色采购制度等。遏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扩张,取消对其实行土地税费和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研究实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险、绿色信贷等政策措施,推进治理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流域治理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办法,促进生态环境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协同保护。

  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企业,依法抵免企业所得税;落实国家对节能服务产业的税收扶持政策。经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电价、水价改革,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实施差别电价,推动高耗能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利用余热、余压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按照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其上网电价。

  第五节  推进技术研发,构建推广平台

  加快技术创新研发。将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纳入省级和地方科技计划,完善节能和循环经济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鼓励组建节能和循环经济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推动重大的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联合攻关,全力支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突破制约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及时跟踪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和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等平台,促进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搭建推广平台。加大节能和循环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力度。按照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产品名录,加快调整产业政策,编制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导向目录。加快高效节能节水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节能调速、无功补偿、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鼓励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机、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高效节能装备,加大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抓住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县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列入“家电下乡”计划的有利时机,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强环保重点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电袋复合除尘、高效节能电除尘、有机废气净化、废水污染防治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炉等装备。加快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的节能环保型建材产品以及再生资源制品。加大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政府采购的力度,进一步补充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活动时,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家电、节能汽车、高效工业设备等。分行业、区域召开节能和循环经济经验交流会,全面推广成功经验做法以及先进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

  第六节  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保障

  加大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编制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示范项目列入重点投资领域,优先安排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组织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节能财政奖励要求的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建立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技术开发、重大项目实施、公共信息服务、表彰奖励先进等。继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政策和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政策,采取奖励资金与节能量挂钩的办法,对年可形成1000吨标准煤以上节能能力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按每吨150元标准奖励企业;对年可形成节能量100吨标准煤(工业项目500吨标准煤)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根据项目节能量按每吨300元补助节能服务公司。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平台建设、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项目和大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

  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适合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研究建立有利于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引导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节能和循环经济领域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的同时,尤其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及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承包、租赁、股份制、BT、BOT等方式参与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国际援助渠道,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

  第七节  完善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培训。积极组织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对政府相关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及骨干人员开展相关内容培训。鼓励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开设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相关培训课程。将资源节约、生态保护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在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领域培养一批专家学者,重点培养中青年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

  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构建与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统筹教育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有技术优势的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根据省发展重点产业优先引进各类急需专业人才,重点引进具有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相关学科知识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加强产业技术人才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

  第八节  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全民参与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和媒体行动,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节能和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在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定期公布政府部门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情况。鼓励和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和民间环境保护团体参与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制订居民节能减排公约,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加大节能和循环经济宣传。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和保护环境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广播影视、文化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的作用,制作节能公益节目在广播电视等媒体播放,积极宣传节能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加强舆论监督,积极营造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附件

  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表

  为了保证我省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遵循发展循环经济“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将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其中节能重点建设项目96项,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74项。

  重点建设项目表编制说明:

  1.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般为1000万元以上;

  2.对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

  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高科技项目;

  4.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项目。

福建省“十二五”节能重点建设项目(共96项)

序号

企业名称

项 目 内 容

总投资(万元)

1

福建多棱铸

造有限公司

铸钢热处理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半水煤气贯通式连续正火炉,替代传统间歇式电阻炉,新增半水煤气贯通式连续正火炉4条及其它附属设施。该项目充分利用余热,在行业内有较强的示范作用。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54万吨标准煤

6000

2

福建铙山纸业

集团有限公司

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项目。采用三台分别为15t/hDHS151.25)、20t/hDHS201.25)40t/hDHS401.25)东方锅炉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双流化床锅炉替代原有5台沸腾炉(SHL-10-13WSHCF10-1.25-WA SHCF15-13-WⅡ、SEL20-1.25-AⅡ、SEL20-1.25-AⅡ),购置锅炉、除尘脱硫装置、除盐水系统等主要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47万吨标准煤

1418

3

福建日盛化

工有限公司

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原有燃煤工业锅炉供热系统,添置烟气净化直排式350万大卡新型链条热风锅炉2套、400万大卡导热油锅炉1套、1000万大卡导热油锅炉1套,改造生产热交换设备、生产供热管路及控制系统,配套锅炉尾气热水回收、脱硫除尘装置等。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19059吨标准煤

3320

4

福建省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

锅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采用清华大学—湘潭锅炉、东方锅炉等先进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对两台工业锅炉(1*40t/h+1*35t/h)炉膛、布风板、受热面、飞灰回燃系统等进行改造,提高热效率。项目建成后,锅炉运行热效率从72%提高到83%,年可实现节能折10861吨标准煤

1220

5

福建省晋江晋成

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辊道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窑炉废气余热利用,燃烧系统改造;改造辊道窑炉结构配置与保温系统;生产线改装节能风机,实施变频调速改造,变压器全部安装无功补偿器,改造压机冷却循环系统等。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13796吨标准煤

1501

6

福建省晋江市丹豪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辊道窑节能改造项目。改造公司现有的四条陶瓷辊道窑生产设备,利用机电、传动、高温烧嘴、隔热处理等技术改造现有配套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26万吨标准煤

3180

7

福建省南安市

华盛陶瓷建材厂

窑炉及配套系统节能技改项目。改造5条辊道窑炉和3条隧道窑炉生产线,以直径3.2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替代老式煤气发生炉,对生产线各传动的电机采用变频器控制,干燥塔多孔窑改为链条炉。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折标准煤14194

5835

8

福建省永安市

田龙纺织染整

有限公司

燃煤工业锅炉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采用两台20t/h外循环流化床锅炉代替原有104t/h链条锅炉,新建2.4MW/h导热油炉一台;新装电机变频器160台,改造电机系统中控线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折标准煤13587

1500

9

福建众和股

份有限公司

7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和6000kw余热压差发电热电联产项目。淘汰现有四台6t/h锅炉,保留一台10t/h锅炉作为备用,改造成2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并采用热电联产方案,增加16000kW的抽凝汽式轮发电机组(抽汽压力0.784MPa);利用锅炉余热压差发电;配套建设锅炉房、发电房、控制室、堆煤场、煤破碎系统及运输系统、水处理系统和除尘系统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

5364

10

南安协进建

材有限公司

工业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依托现有6条窑炉,采用余热回收利用、热风助燃、炉体高效辐射保温等技术,建设6套窑炉供热、助燃、保温系统装置。购置导热管、换热器、保温材料等主要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45万吨标准煤

2365

11

泉州荣达陶

瓷有限公司

燃煤气窑炉及配套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四条燃气辊道窑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的φ3.2m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替代原来的单段式煤气发生炉,新增改造设备27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8333吨标准煤

5960

12

通亿(泉州)

工有限公司

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技改项目。采用SHXF15-1.25-AII  15T/HSHXF10-1.25-AI3  10T/H1台代替原来的215T/H链条蒸气锅炉,原来的215T/H链条蒸气锅炉直接淘汰;并同期完成配套的锅炉脱硫尾气处理、锅炉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和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装置。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05万吨标准煤

1229

13

新万鑫(福建)精密薄板有限公司

热处理节能技术淘汰燃煤窑炉改造项目。建设50座强对流罩式电退火设备、三套氨分解炉以及三套制氨配比气氛装置,建设2条持续退火生产线、2条中间脱碳连续退火生产线及配套节能辅助设施,替代原有燃煤窑炉,实现节能降耗。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24万吨标准煤

6800

14

福建德盛镍

业有限公司

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TRT)装置项目。36003高炉配套36000KW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TRT)成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30700吨标准煤

7710

15

福建高宝矿

业有限公司

硫铁矿制酸余热回收综合利用节能改造项目。利用硫铁矿沸腾焙烧产生的高温热能,配套218t/h余热锅炉和6000KW(抽凝式)余热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23100吨标准煤

5182

16

福建蓝田水

泥有限公司

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利用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废气余热,配置4.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10040吨标准煤

3971

17

福建闽星集

团有限公司

余热发电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6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及26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替代链条式锅炉与减温减压器。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24100吨标准煤

6000

18

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余热蒸汽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高效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四套,回收20万吨差别化涤纶短纤生产线和20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生产线的余热蒸汽;建设31.5t/h1.2mpa余热锅炉回收31000万大卡/小时燃媒热煤炉的烟气余热。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2.08万吨标准煤

2499

19

福建省南纸

股份有限公司

热电站系统节能改造项目。1130t/h煤粉锅炉改为循环流化床锅炉、125MW抽汽凝汽式汽轮机改为抽汽背压式汽轮机及配套设施进行节能技术改选。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约3.08万吨标准煤

5800

20

福建省清流氨盛

化工有限公司

造气三废余热回收节能改造项目。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将余热热媒引入复合混燃式吹风燃烧炉进行加热,产生蒸汽作为工艺用汽。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17万吨标准煤

1037

21

福建省邵武

市永飞化工

有限公司

硫酸生产余热和氢氟酸生产烟气余热余压利用节能技改项目。建设4套利用氢氟酸生产烟气余热并采用高效的传热专利设备进行莹石粉物料的烘干装置,购置烘粉转炉、物料输送设备、除尘设备;建设一套硫酸生产余热回收及发电装置,购置余热锅炉、除盐水系统、汽轮发电机组;采用先进的变频器技术对风机、泵类设备进行改造,安装变频设备93台,总功率5166KW。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35万吨标准煤

6493

22

福建省顺昌富宝

实业有限公司

三废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余热发电项目。建设60t/h三废混燃炉装置一套、组合式除尘器一套,65t/h遂道窑式余热锅炉一套,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引风机三台套,静电除尘装置一套,6000kwh/h抽汽背压式汽轮机、发电机一套,100m3/h脱盐水处理装置一套,输配电装置一套等。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3.21万吨标准煤

5155

23

福建宇通工

贸有限公司

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项目。采用余热余压蒸汽回收工艺,回收年产2万吨顺丁烯二酸酐(顺酐)项目生产工段的化学热,替代320万大卡燃油锅炉和2/时蒸汽锅炉,实现节能降耗。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28万吨标准煤

5572

24

国产实业(福建)水泥有限公司

5000t/h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水泥线9MW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改项目。利用公司现用的一条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余热资源,建设1座装机容量10MW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配套建设相关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2.68万吨标准煤

5247

25

晋江市品质陶瓷建材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改项目。对现有9条建筑陶瓷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坯体烘干系统进行改造,铺设热风管道1250,充分利用余热进行坯体烘干。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57万吨标准煤

1865

26

泉州贵格纸

业有限公司

锅炉改造及余热余压利用节能技改项目。建设175t/h次高压次高温循环流化床锅炉+1C12MW抽凝式供热汽轮发电机机组。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21500吨标准煤

6176

27

三德(中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9MW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改项目。利用已建成的二条(2000t/d+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排出的废气余热,购置4台余热锅炉等相关设备,同时将利用原有2×15MW补燃发电机组中一台15MW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改造成9MW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关停2台补燃锅炉。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2.09万吨标准煤

3506

28

漳州八龙纸

业有限公司

余热余压发电项目。245t/h11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0.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替换老式锅炉和减温减压装置。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10650吨标准煤

2755

29

漳州港兴纸

业有限公司

供热锅炉压差发电节能技改项目。淘汰220t/h链条锅炉,采用洁净煤燃烧技术,建设160t/h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6000K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升级配套建设一套35KVA降压站和热泵热力系统。项目建成后,年实现节能折15221吨标准煤

6477

30

漳州旗滨玻

璃有限公司

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安装一套QCF110/500-15-2.5/420高效余热发电换热锅炉和5000kWN5-2.25次中压次中温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38万吨标准煤

4204

31

漳州盈晟纸

业有限公司

热电联产技改项目。采用155t/h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替代原先供热锅炉,配套6000KW抽背式汽轮发电机1台及附属设备等。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75万吨标准煤

5196

32

智胜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

三废综合利用余热发电项目。建设60t/h+6M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利用“三废”流化混燃炉产生的蒸气实现余热发电,背压蒸气全部用于生产供热,实现节能降耗。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约4.647万吨标准煤

6115

33

长泰县万晖

洁具有限公司

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天燃气替代柴油作为燃料,采用低温快烧技术,对现有3条总长度418陶瓷窑炉进行改造,辅助燃气管道650;对烘干房(体积5443立方米)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窑炉余热资源;购置仪器设备741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1万吨标准煤

5192

34

福建省德化龙峰陶瓷有限公司

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天然气、电能代替柴油作为燃料,对现有4条总长度192陶瓷窑炉进行改造;对烘干房(体积1275立方米)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窑炉余热;购置仪器设备732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41万吨标准煤

5284

35

福建省德化真泰尔陶瓷有限公司

陶瓷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6条燃气、4条电热节能隧道窑,替代原有的10条燃油隧道窑,并以窑炉余热为烘房干燥热源。购置专用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变频风机等主要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2.2万吨标准煤

5700

36

福建省德化臻峰

陶瓷有限公司

陶瓷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6条电热节能隧道窑替代原有的6条燃油隧道窑,以窑炉余热取代原煤为烘房干燥热源。购置电热丝、硅碳棒等发热元件及自动控制系统等主要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95万吨标准煤

5050

37

福建省泉州冠杰

陶瓷有限公司

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天燃气、电能替代柴油作为燃料,对现有5条总长度275陶瓷窑炉进行改造,建辅助燃气管道4650;对烘干房(体积2062立方米)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窑炉余热资源;购置仪器设备1225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1万吨标准煤

5472

38

福建财茂集

团有限公司

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德勤电工专用节电器和通用节电器,对衣车、绣花机、吸毛机、风机、水泵电机、空压机以及36978KW的电机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和PLC数字技术实施改造,对供电系统进行无功补偿,优化电机系统的运行和控制。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47吨标准煤

6100

39

福建东讯工业

电气自动化

有限公司

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对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的182台水泵、风机以及功率69111KW的电机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和PLC数字技术实施改造,对供电系统进行无功补偿,优化电机系统的运行和控制。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4万吨标准煤

12100

40

福建泉州美

岭集团公司

电机变频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变频器技术对风机、水泵、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安装变频器的电机总容量19738千瓦。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47万吨标准煤

5000

41

福建省联盛纸业

有限责任公司

电机系统节能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变频器技术对风机、水泵、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安装变频器的电机总台数236台,总容量38398千瓦。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2.46万吨标准煤

7100

42

福建省永春宏益

纸业有限公司

电机系统变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七条箱板纸生产线的造纸工艺、造纸机、风机水泵和供气的电机系统实施变频调速改造,安装变频器537台,总功率19616千瓦。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13946吨标准煤

2354

43

福建鑫海冶

金有限公司

电机智能调速节电装置一期技术改造项目。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ZINVERT系列调频成套系统,对现有高低压电机主要工况实施节电技术改造,安装变频器15台,总功率29920千瓦。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16840吨标准煤

3920

44

晋江市锦福化纤

聚合有限公司

电机变频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变频技术对291台电机进行改造,总电机功率为23726千瓦。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72万吨标准煤

5100

45

科一(福建)超

纤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系统,对油泵、风机等设备的电机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和PLC数字技术改造,优化电机系统的运行和控制;配套锅炉余热回收利用和工艺余热利用以及DMF节能回收等。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1万吨标准煤

7466

46

德化开元瓷

业有限公司

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采用低温锂镁瓷生产工艺技术及余热利用技术,改造窑炉4条、总长280,改造烘房56间、总体积1450立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13万吨标准煤

3460

47

福建德化精艺

陶瓷有限公司

陶瓷窑炉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改项目。对现有陶瓷窑炉结构、燃烧系统、控制系统、排烟系统进行改造;改造窑炉3条,总长310;改造烘房120间,总体积2400立方米。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230台。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09万吨标准煤

2208

48

福建三宝钢

铁有限公司

400MPa以上热轧带肋钢筋生产线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炼钢炉供氧、轧钢加热炉供热系统、三切分轧制、热装热送等进行改造,实现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31970吨标准煤

6200

49

福建省长汀县

金桥机电制

造有限公司

烤烟房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对8000座烤烟房进行节能改造,将热能内置烤房改为热能外置烤房,增加厂房容积,在消耗同等能源的情况下提高产量近1倍。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89万吨标准煤

7565

50

福建省德化开元

瓷业有限公司

陶瓷窑炉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现有陶瓷窑炉进行结构、燃烧系统、控制系统、排烟系统进行改造;改造窑炉4条,总长240;改造烘房56间,总体积1450立方米。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546台。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08万吨标准煤

1518

51

福建省德化县富盛陶瓷有限公司

陶瓷窑炉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改造项目。以天然气替代柴油作为燃料,对现有6条总长度360陶瓷窑炉进行改造,对120间(总体积1200立方米)烘干房进行改造,充分利用余热资源,实现节能降耗。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45万吨标准煤

6511

52

福建省德化县五洲陶瓷有限公司

陶瓷窑炉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采用电、天然气代替柴油作为燃料,改造陶瓷燃气窑炉7条、总长度420,改造烘房70间、总体积1750立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02万吨标准煤

3897

53

福建省德化友盛陶瓷有限公司

高档色釉陶瓷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对现有陶瓷窑炉结构、燃烧系统、控制系统、排烟系统进行改造;改造陶瓷窑炉6条、总长度265m,改造烘房95间、总体积22503,购置仪器设备500余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15万吨标准煤

1862

54

福建省建瓯市三星化工有限公司

过硫酸铵电解生产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对过硫酸铵电解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节能改造,采用直流电流替换淘汰普通可控硅直流整流器,将642000A电解反应槽改为4000A电解槽系统。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1.25万吨标准煤

6840

55

福建省晋江豪山建材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辊道窑能量系统优化技改项目。对现有6条总长度810135/条)陶瓷辊道窑进行改造;以窑炉余热取代6条烘干窑总长度36060/条)热源原煤;对辊道结构配置、窑炉材料与保温系统、窑炉控制系统及燃烧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干燥塔热风炉燃烧系统,干燥塔多孔窑改为链条炉;生产线改装节能风机,传动电机采用变频器控制。购置仪器仪表、变频风机、自动控制系统、链条炉等主要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94万吨标准煤

3060

56

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铝型材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节能燃气工业窑炉替代燃油窑炉,改造铝棒铸造炉6座,挤压铝棒加热炉30座,铝材时效炉5座,电泳固化炉2座,喷涂铝材固化炉6座,立式喷涂固化炉1座,氟碳喷漆固化炉1座等,对部分电机进行无功补偿改造。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15万吨标准煤

5920

57

福建省闽清富兴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窑炉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依托现有2180长、2.5宽的明焰宽体辊道窑生产线,将窑炉末端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利用;利用高铝球磨石替代普通球磨石;采用变频器改造电机系统;干式磨边机替代湿式磨边机。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12万吨标准煤

1189

58

福建省闽清旭日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窑炉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现有3条建筑陶瓷生产线进行改造,将窑炉末端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利用;同步改造预热带、干燥窑;中铝球磨石替代普通球磨石;采用变频器改造电机系统;干式磨边机替代湿式磨边机。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24万吨标准煤

1505

59

福建省三明巨丰化工有限公司

锅炉系统及余热利用节能改造项目。采用2RH-M1200万大卡沸腾炉替代原有21200万大卡往复链排炉;对生产工艺中物料酸碱反应热、热风炉排放的烟气热能及洗涤和反应热水进行回收利用;改造干燥厂房3400平方米、锅炉厂房1000平方米;购置沸腾炉、干燥塔、布袋除尘器、换热器等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76万吨标准煤

1535

60

福建省沙县

金沙白炭黑

制造有限公司

年产45000吨白炭黑能量系统优化节能降耗技改项目。采用1MCJIA型高效自控煤气发生炉替代原有1台Ф3.0m煤气发生炉;将原有33㎡水玻璃窑炉改造为48㎡三通道蓄热室马蹄焰全保温节能型池窑;采用2台外循环流化床热风炉替代原有的2台链条热风炉;采用2台外循环流化床锅炉替代原有的2台手燃烧煤锅炉;进行电系统变频节能改造。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84万吨标准煤

1986

61

福建省顺昌富

宝实业有限公司

8万吨低压甲醇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新建一套节能型的低压联醇装置,控制进入铜洗的醇后气COCO2含量,达到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3.7万吨标准煤

5720

62

福建省泰宁县金湖炭素有限公司

8000/年药用活性炭能量系统优化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利用药用活性炭生产工艺中炭化活化过程“自燃放热效应”所产生的可燃气和余热为生产供热,以回转窑替代平板炭化和活化炉、闪蒸干燥机替代烘房干燥产品湿料、气流干燥机替代烘坑干燥木屑,余热锅炉替代燃煤锅炉水洗产品,实现“零煤耗”。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节能折32358吨标准煤

2359

63

福建优兰发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造纸生产线综合节能改造项目。对制浆设备及造纸机设备加装变频设备,在生产线上加装蒸汽及冷凝水回收系统,把生产线所产生的冷凝水及废蒸汽,以活塞式汽缸的原理加压后,把水汽混合物直接压进锅炉,使锅炉用汽点及蒸汽回收机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57万吨标准煤

2631

64

恒安(中国)

纸业有限公司

高速卫生纸机靴型压榨节能改造项目。采用靴型压榨改造真空辊压榨,安装靴压辊与杨克烘缸压榨,加装真空吸水箱,提高脱水率,实现节能降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39万吨标准煤

3500

65

汇盈化学品

 实业(泉州)

有限公司

沸石助洗剂和分子筛原粉生产线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购置2套储水塔,将原料反应及合成晶化等工序形成的冷凝水回炉利用,保留原15T10T锅炉各1台即可满足生产需要,节省6T锅炉1台;购置1台节能型机烧式直燃燃煤热风炉替代原6台手烧式直燃燃煤热风炉,干燥环节实现集中供热风,热风炉效率从55%提高到83%;锅炉电机共加装变频器6台(15T加装4台,10T加装2台)。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04万吨标准煤

1205

66

晋江前兴陶

瓷有限公司

陶瓷辊道窑余热利用及系统能源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将窑炉废气引用到烘干窑改造成热助燃;实施变频调速改造,变压器全部安装无功补偿;改造辊道窑结构配置,改造节能烧嘴咀;将窑炉的余热导入干燥窑和预热带进行干燥初坯;对窑炉保温结构进行改造,改进挡火板与挡火墙的设置,采用高效能的保温涂层等。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2.19万吨标准煤

1500

67

晋江市恒达

陶瓷有限公司

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改项目。对现有的9条建筑窑炉安装排烟风机54台,铺设φ600mm抽热风管道1250,并对9条总长560烘干窑进行节能改造;电机变频调速改造196台,总功率17354千瓦,新增设备980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99万吨标准煤

3062

68

南靖县鑫盛

化工有限公司

合成氨系统节能改造项目。 建设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变换中变串低变改造为全低变工艺;利用膜分离技术,建设氢回收装置;采用造气微机控制自动加炭技术;新增110T/h三废混燃炉及配套设施;新建一套二水闭路循环系统。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06万吨标准煤

1877

69

泉州创立工

艺有限公司

新型电气混烧陶瓷窑炉节能技术改造及余热利用项目。采用电气混烧新型窑炉技术对陶瓷生产过程中的烧成及干燥系统进行技术改选,改造窑炉8条、总长480,烘房80间、总体积1600立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19万吨标准煤

3903

70

泉州坤达礼

品有限公司

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改项目。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及成型设备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以适应低温锂镁瓷生产需求;对现有的隧道窑、立方窑的结构、炉体材料、控制系统、排烟系统等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型窑炉材料及先进的控制系统改建窑炉,利用窑炉余热作为干燥热源,形成3条低温锂镁瓷生产线,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51万吨标准煤

1565

71

石狮市鼎盛漂染织造有限公司

能量系统优化改造项目。引进2SHXF20-2.5-AⅡ循环流化床锅炉,淘汰5台低效率锅炉,对备用的220吨链条炉进行综合节能技改;对总容量为3842千瓦的电机进行变频调速改造;引进一台600万大卡导热油炉,淘汰效率低锅炉,并进行锅炉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及冷凝水回收利用;对生产环节的冷凝水、废热水进行回收利用。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53万吨标准煤

1210

72

石狮市华润织造印染有限公司

锅炉供热系统节能优化改造项目。采用2×SZL15-1.25型链条炉替代原有3×SZL10-1.25的蒸汽锅炉;新增一台603蓄热器,提高供热系统热效率;采用一台QXL-6.0导热油炉替代2×QXL-3.5导热油炉,并改造原有热油管网的干/支垂直分配为平行分配,解决热油管路输送中产生的‘气阻’现象;利用真空虹吸技术对染机、烘干机和摇粒机等生产主机蒸汽冷凝水实现闭路回收和循环再用。项目建成后,年可节能折1.46万吨标准煤

1260

73

常青树建材

(福建)开发

有限公司

年产30万立方米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业化项目。应用自主专利技术,以河砂、石灰、水泥、石膏为主要原料生产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2.2万平方米,购置生产检测设备247台(套)。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1.17万吨标准煤

7010

74

福建省泉州

鸿昌机械制

造有限公司

年产600台套节能型墙体材料自动生产线项目。利用自主研发技术,扩大环保、节能墙体材料自动生产线设备的生产规模,建设配套厂房及附属设施6.47万平方米,购置设备151台(套),建成年产600套节能型墙体材料自动生产线

18690

75

福建省新达保温

材料有限公司

植物多元醇聚氨酯节能保温材料产业化项目。利用自主研发技术,以林木“三剩物”为主要原料,建设植物多元醇聚氨酯硬泡组合料生产线和植物多元醇聚氨酯保温装饰复合板生产线,年产植物多元醇聚氨酯硬泡组合料5000吨,植物多元醇聚氨酯保温装饰复合板50万平方米。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2万吨标准煤

6302

76

福清市新福兴

玻璃有限公司

新型节能玻璃墙体材料生产线项目。采用先进的镀膜LOW-E新型节能玻璃墙体材料设计理念和加工技术,建设新新型节能玻璃墙体材料生产线1条,年产LOW-E玻璃240万平方米。产品投向市场后,与普通中空玻璃相比,年可节能约24万吨标准煤

23000

77

莆田鑫晶山淤泥开发有限公司

利用淤泥生产新型节能建材项目。利用自主研发技术,以河道淤泥为主要原料,建设二条环保、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年产淤泥环保节能砖7200万标块。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直接和间接节能约0.66万吨标准煤

5836

78

泉州创辉光伏

太阳能有限公司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一期项目。采取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发电生产工艺,建设年产12.5MW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55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5452吨标准煤

24938

79

德泓(福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LED)照明产业化示范项目。采用东莞勤上光电的先进技术,建成年产LED路灯、隧道灯5万套,年产LED园林景观照明灯100万套生产线。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76万吨标准煤

8000

80

福建大晶光

电有限公司

LED照明产品产业化项目。利用自主研发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灯”、“照明杀虫兼用的路灯”技术,购置设备回流焊生产线、全自动固晶机、全自动金丝球焊机、无铅波峰焊、光强测线仪等56台套,建成一条先进的封装生产线和两条组装插件生产线,年可实现生产24000万颗发光二极管、24000支城市道路节能灯、48万支民用节能灯。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2.04万吨标准煤

6044

81

福建嘉能光电

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LED)绿色照明产业化项目。利用功率型LED家用照明及背投光源技术,建设年产封装大小功率LED公共照明用路灯、隧道灯、投光灯、射灯等35万套,室内各类照明灯具100万套(个),背投光源20万套,以及各类夜景装饰材料100万米(根)等。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3.5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2.8万吨标准煤

16900

82

福建闽能光电

科技有限公司

LED产业化项目(一期)利用台湾LED核心技术,建设10 LED生产线,年产LED照明产品250万只(套)。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66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478套。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4.3万吨标准煤

11362

83

福建省苍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LED大功率光源及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依托现有的LED生产线,引进行业领先的半导体自动焊线机、自动固晶机等LED自动化生产设备,对LED研发和生产进行改扩建,建设LED产业化生产基地,年产LED大功率光源550万只,LED应用产品80万只。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4万吨标准煤

6000

84

福建省朗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节能照明灯、显示屏生产建设项目。采用5项专利技术,建设1LED封装生产线和2条组装插件生产线,实现LED照明灯、显示屏产业化,年产LED路灯8000套、节能日光灯13万套、显示屏1200平方米。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4万吨标准煤

3800

85

福建省南平市三金电子有限公司

LED(绿色)照明产业化项目。采用最新的DBC陶瓷覆铜技术和恒流驱动IC为基础,建设1条集LED封装、集成模块及灯具生产线,年产家用照明灯1000万套、恒流驱动模块1200万套、专用集成电路1500万块。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7.9万吨标准煤

8486

86

福建圣元电子

科技有限公司

绿色照明工程太阳能LED路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采用LED路灯国家专利技术,建设2条太阳能LED路灯组装生产线,年产2万套太阳能LED路灯。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02万吨标准煤

5100

87

福建中科万邦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室内LED照明光源模块产业化项目。引进荷兰ASM公司的自动固晶机、焊线机,并自行开发自动测芯机和自动测试补粉机等设备,建设一条年产300万支模块的生产线。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4.29万吨标准煤

7960

88

福州康信机电

制造有限公司

大功率集成LED照明灯产业化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LED封装生产线1条、LED应用总装生产线3条,年产LED模块30万块,照明灯6万只。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33万吨标准煤

3600

89

福州永德吉光

电有限公司

全螺旋型无积粉节能灯生产线。采用行业最先进技术,对现有手工操作设备为主的设备更新改造为节能全螺旋型无积粉节能灯自动生产线,年新增节能灯产能3000万支。配套改造厂房1.5万立方米,购置相关设备

6167

90

龙文恒丽电

子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光能电子钟产业化项目。利用自主研发的光能电子机芯技术,开发节能环保光能电子钟,建设10条生产线,年产电子钟600万只。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2.07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13.8万吨标准煤

6862

91

南平三金电

子有限公司

LED照明产业化项目。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设一条从LED封装、驱动电路设计改造、灯具生产一条龙的生产线,实现年产家用照明灯(用陶瓷集成组装)1000万套。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6.3万吨标准煤

6153

92

南平市三源电

器有限公司

LED照明灯系列产品生产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LED集成模块技术,建设LED集成模块生产线、专用驱动集成电路生产线、LED灯具生产线各1年产各类LED灯具5万套、集成模块1000万片、专用驱动集成电路1000万片。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3万吨标准煤

6000

93

漳浦菲普斯

照明有限公司

螺旋型节能灯管生产线项目。采用螺旋管圆排车替代原有长排车、机械自动弯替代螺旋管手工弯、双层涂粉机替代原有单层涂粉机、螺旋管立式烤管机替代原有螺旋卧式烤管机,对23条圆排自动化生产线和6条螺旋管生产线进行改造,形成年产1.5亿支螺旋型节能灯生产能力。配套建设厂房2.8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474台(套)

7583

94

漳州华澄实

业有限公司

LED产业化项目(一期)。利用台湾LED核心技术,建设1LED封装生产线、1LED应用生产线,年产LED应用产品580万只,其中路灯及隧道灯10万只、室内射灯550万只、应急灯20万只;建设1条太阳能路灯电池组件生产线,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1万件。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实现节能约1.8万吨标准煤

7929

95

漳州市诏安

科士达太阳

能有限公司

绿色照明产业化项目。利用台湾LED核心技术,建设6LED生产线,年产LED广告装饰灯80万套、LED照明台灯50万套、LED照明路灯30万套。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59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028台(套)。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3.5万吨标准煤

5130

96

福建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

节能能力建设项目。包括建设热工、电工、理化三个实验室共500平方米,购置节能监测仪器仪表20台(套);节能技术与产品展示厅800平方米;电教多媒体宣传室100平方米和多功能报告厅200平方米;专用电子计算机机房100平方米,建立节能数据库等

1109

 

福建省“十二五”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共74项)

序号

企业名称

项目内容

总投资(万元)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1

福建省泉州市

永春联盛纸品

有限公司

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利用福建高科环保研究院技术成果,对生产车间主要用水设备进行节水改造,建设日处理3万吨废水处理设施、冷凝水回收及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水的重复利用率从85%提高到98.5%,年可节水216万吨

583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利润1170万元、税金35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水的重复利用率从85%提高到98.5%,年节水216万吨

2

福建建瓯明良

食品有限公司

竹笋加工节水技改项目。引进先进的“速冻笋”、“漂烫杀菌”和“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技术,采用“冰轮转子型线”技术设备和气调保鲜库对果蔬保鲜过程中的温、湿度和不同气体浓度的智能控制,以及锅炉系统改造和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建设,实现高用水的水煮笋加工升级改造。项目建成后,年可节水65%,节水量达214.5万吨

781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8703万元、利润2099万元、税金807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水214.5万吨,增加1100个就业岗位

3

福建省石狮市

凌峰漂染织造

有限公司

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引进先进的染色设备和技术,对原有生产线进行节水改造。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2.37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水30%,节水量达157万吨

13489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9950万元、利润5942万元、税金2483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水30%,节水量达157万吨,减排COD13.6万吨、SO2615

4

福建省石狮市

清源印染发展

有限公司

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应用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神华煤制浆技术,采用低灰低硫的神华煤和未处理的印染废水制浆;用未处理的印染废水脱硫;改造印染厂用汽的疏水系统,实现凝结水的回用;淘汰现有的6台低效率小锅炉,配套建设两台燃水煤浆锅炉和余压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年可节水236万吨

15699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6584万元、利润1695万元、税金818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水236万吨,节能7.4万吨标准煤,减排SO23890吨、烟尘5000

5

冠宏(中国)

有限公司

节水技术改造项目。淘汰高耗能的溢流染色机,引进先进的低浴比、高效率的气流染色机及其配套设备,节约染整过程的用水量、提高漂染效率,节约加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染整针织纯棉厚重织物、针织氨纶、涤棉氨纶16500吨,年可节水132万吨,节约用煤8745

7691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产量13300吨、产值18000万元、利润2334.5万元、税收2486.4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水132万吨,节约用煤8745

6

宁化行洛坑钨

矿有限公司

钨选矿节水改造项目。采用溢流回水、尾矿库回水节水技术,对钨选矿生产工艺过程节约用水改造。改造后水循环利用率从50%提高到90%,年可节水560万吨

501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利润259万元、税收86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水560万吨

7

福建省南安华

源电镀集控区

投资有限公司

南安市经济开发区水暖产业园电镀集控中心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工程。采用化学法处理和美国陶氏膜技术等节水循环利用技术,对电镀工业园区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电镀污水处理车间、污水处理管理网布设等,实现废水循环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减排电镀废水170万吨,回收镍200吨,铜100吨,还有铬、锌等重金属

1378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281万元、利润292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减排电镀废水170万吨,回收镍200吨,铜100吨,还有铬、锌等重金属

8

福建省金泉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

海西沥青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采用热再生处理技术,建设综合科研中心、废旧轮胎回收加工处理中心、废旧沥青混凝土回收处理中心、彩色石头回收处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利用废旧轮胎、废塑料、废弃沥青混凝土等原材料生产改性沥青、胶粉沥青、热再生沥青等产品,同时生产各类沥青拌合再生设备。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材料55万吨

300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1亿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废弃沥青混凝土、废旧轮胎、废塑料等废弃物55万吨

9

三明金狮达

树脂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塑料(PET)年产8万吨不饱和树脂、聚氨酯项目。采用低温催化剂生产技术,以废弃塑料(PET)为原料,建设年产6万吨不饱和树脂、2万吨聚氨酯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废弃塑料(PET2.5万吨

10628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91790万元、利润2557万元、税金321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废弃塑料(PET2.5万吨

10

福建威龙铝塑

制造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塑料生产铝塑板项目。利用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的“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技术”,以废弃塑料为原料,建设铝塑板生产线4条,年产铝塑板8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利用废弃塑料3万吨

5346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6126万元、利润1244万元、税金353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综合利用废弃塑料3万吨

11

永安市华永

化纤有限公司

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化建设项目。采用涤纶短纤维和涤纶无纺布生产技术,以废弃塑料为原料,建设年产1万吨有色涤纶短纤维生产线1条、年产3.6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1条和年产2.4万吨涤纶无纺布生产线1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5万吨

10895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3000万元、利润1480万元、税金1679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5万吨

12

建宁县玉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莲蓬、莲壳等建莲附产物综合利用项目。采用黄酮浸膏生产技术,以建莲附属物-莲蓬、莲壳等为原料,建设1条年产50吨黄酮浸膏及2条年产100万盒速溶莲茶产品生产线,莲壳、莲蓬提取莲碱、荷叶碱系列产品后下脚料作为开发食用菌原材料,建设产品深加工生产线4条,年产食用菌辅料5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处理莲蓬、莲壳等建莲附产物3000吨(干重)

5784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316万元、利润773万元、税金301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处理莲蓬、莲壳等建莲附产物3000吨(干重),有效延伸莲子产业莲

13

金绿源(中国)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茶叶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采用水作为浸提溶剂,提取茶多酚系列产品,新建年产360吨茶多酚系列产品、500吨速溶茶、3000吨奶茶生产线各1条,实现茶叶边角废料资源的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4000吨茶叶下脚料、茶末和边角料

5016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2500万元、利润1750万元、税金11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4000吨茶叶下脚料、茶末和边角料

14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

利用林木“三剩物”、年产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的林板一体化建设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林木“三剩物”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当于年利用林木“三剩物”等废弃物,提供63万立方米锯材或105万立方米原木

57134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4478万元、利润9209万元、税金176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当于年利用林木“三剩物”等废物提供63万立方米锯材或105万立方米原木

15

漳州中福

木业有限公司

年产18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利用先进的中高密度纤维板连续平压技术,以林木“三剩物”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18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综合利用林木“三剩物”30.6万立方米,可替代54万立方米原木

25061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6088万元、利润4804万元、税金188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综合利用林木“三剩物”30.6万立方米,替代54万立方米原木

16

莆田鑫晶山淤泥开发有限公司

利用粉煤灰和淤泥生产新型节能建材项目。利用自主研发技术,以河道淤泥为主要原料,建设二条环保、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年产淤泥环保节能砖7200万标块。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粉煤灰15万吨,河道淤泥32万立方米

5836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520万元、利润1356万元、税金15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粉煤灰15万吨,河道淤泥32万立方米,节能环保效益显著

17

福建华城实

业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瓶片年产3万吨差别化涤纶短纤维项目。采用连续干燥、间接纺生产工艺技术,以废弃瓶片为原料,建设1条差别化涤纶纤维生产线,年产涤纶短纤维3万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处理及综合利用废弃聚酯3万吨

10362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2070万元、利润2415万元、税金875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处理及综合利用废弃聚酯3万吨

18

福建省长乐市立峰纺织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饮料瓶年产25000吨再生涤纶短纤维项目。采用转鼓干燥的间接纺生产工艺技术,以废弃饮料瓶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25000吨再生涤纶短纤维生产线一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综合利用废弃饮料瓶2.6万吨、PET下脚料5000

756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3169万元、利润2085万元、税金695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综合利用废弃饮料瓶2.6万吨、PET下脚料5000

19

福建新立丰竹

业有限公司

利用中小径竹和再生塑料、生产竹塑复合高强度模板建设项目。采用竹塑优化重组技术,以中小径材和再生塑料为原料,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竹塑复合高强度模板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约替代木材16万立方米

8253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2178万元、利润2615万元、税金1517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约替代木材16万立方米

20

武夷山市美华

实业有限公司

木塑复合材料及木塑制品生产线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农林废弃物和废弃塑料为原料,通过创新工艺注塑成型,建设年产6000吨木塑复合材料及木塑制品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约代木1.2万立方米、回收利用废塑料3000

50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税金58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节约代木1.2万立方米、回收利用废塑料3000

21

莆田市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

大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大米加工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碎米、米糠和谷壳进行资源化利用,配套建设年产大米8万吨加工生产线一条、年产5万吨淀粉糖浆生产线一条、年产6000吨米粉生产线一条,同时形成年产4500吨蛋白粉生产能力,年产10000吨米糠糠油生产线一条、建设30t/h燃稻壳集中供热系统一套。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碎米5万吨、米糠5万吨、谷壳7.7万吨,年节能约5万吨标准煤

1117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60600万元、利润2421万元、税金807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碎米5万吨、米糠5万吨、谷壳7.7万吨,节能约5万吨标准煤,增加192个就业岗位

22

福建武夷九峰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年产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及1亿块标准灰砂砖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以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原料,建设年产3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亿块标准灰砂砖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近40万吨,与生产粘土砖比年可少毁耕地144

807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9000万元、利润1100万元、税金77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近40万吨,与生产粘土砖比年可少毁耕地144

23

福建尤溪远固建材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墙体材料大孔烧结空心砖项目。采用平吊顶隧道窑焙烧技术,以粉煤灰、淤泥、矿渣等废弃物为原料,建设年产1亿块标砖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16万吨(其中粉煤灰5.8万吨)

716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300万元、利润1032万元、税金365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16万吨(其中粉煤灰5.8万吨)

24

莆田市绿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年产20m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建设项目。采用先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技术,以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建设一条年产20万立方米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砖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1万平方米,购置设备694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粉煤灰8.8万吨

56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300万元、利润868万元、税金113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粉煤灰8.8万吨,间接节能约8000吨标准煤

25

福建南平远大新型墙材有限公司

利用工业固废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采用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技术”,以粉煤灰、脱硫石膏、石灰、水泥及铝粉等为原料,建设年产45万立方米节能环保型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配套厂房及附属设施1.8万平方米,新购置蒸压釜等主要生产设备30台。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粉煤灰等固废近23万吨

712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9900万元、利润3070万元、税金136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粉煤灰等固废近23万吨,可节约土地520亩,间接节能6.9万吨标准煤

26

尤溪县远固建材制造有限公司

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大孔烧结空心砖)项目。采用华窑中扬伯岱斯蒂窑业有限公司生产“华窑中扬”砖瓦炉窑系列平吊顶隧道窑焙烧工艺,以粉煤灰、矿渣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节能新型墙体材料烧结空心砖、清水墙砖折标准砖1亿块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3.3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粉煤灰、矿渣等固体废弃物16万吨

716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278万元、利润1096万元、税金365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消耗粉煤灰、矿渣等固体废弃物16万吨,间接节能2700吨标准煤,废气、废水、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7

福建联升新型

墙材有限公司

利用粉煤灰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蒸压砖。利用先进的加气混凝土和蒸压砖工艺技术和装备,以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30万立方米和蒸压粉煤灰砖2亿块的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相关设施1.68万平方米,建设原材料及成品堆场1.37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697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粉煤灰40万吨

7323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0850万元、利润1929万元、税金281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粉煤灰40万吨,间接节能2万吨标准煤

28

莆田九洲新型

建材有限公司

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利用北京现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全套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工艺,以湄洲湾电厂粉煤灰废渣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一条。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2.2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粉煤灰8万吨

5384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158万元、利润1099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粉煤灰8万吨,间接节能约2100吨标准煤,节约土地近100

29

福清市渔溪半

边山养殖场

年利用30m3河道与渔塘淤泥生产环保型淤泥烧结多孔砖项目。用河道淤泥环保型烧结多孔砖技术,以淤泥等为主要原料,建设3条生产线,设计年产新型墙体材料环保型淤泥烧结多孔砖9000万标块。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节能6953吨标准煤

7026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400万元、利润1002万元、税金338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能6953吨标准煤,利用淤泥废弃物30万吨,节约土地140亩,增加300个就业岗位

30

福建泉州南星

大理石有限公司

石材废料综合利用生产人造岗石项目。利用自主研发技术,以石材废料、石粉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人造岗石10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8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石材废料、石粉3.63万吨

62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9400万元、税金2444万元、利润1736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石材废料、石粉3.63万吨

31

福建省万旗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利用黄金和瓷土尾矿年产3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黄金尾矿、瓷土尾矿等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建设加气混凝土砌块砖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4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538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黄金尾矿、瓷土尾矿等近18万吨

58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700万元、利润845万元、税金316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消减当地黄金和瓷土尾矿16万吨、陶瓷企业废料石膏2万吨,节约用地近15

32

福建省鸿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年产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翻转式切割机组,年产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达到国家标准[GB/T11968-2006]。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13.89万吨

6326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6624万元、利润1447万元、税金34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工业固废粉煤灰13.89万吨、节能20520吨标准煤、节约土地338.6

33

福建省建明

建材有限公司

利用电石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项目。采用1350型抄取机和BY916型模压机,建设四条无石棉硅酸钙板生产线和一条模压生产线、小板加工线。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工业废电石渣3.2万吨

13043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2228万元、利润2068万元、税金1293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工业废电石渣3.2万吨,年产无石棉硅酸钙板1300万平方米,节水4.4万吨

34

福建省泉州市中泰投资有限公司

人造石英石生产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利用花岗岩碎石年产人造石英石54万平方米,建设3条生产线,新增工艺设备69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综合利用石粉、石渣2.43万吨

64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6200万元、利润3023万元、税金1007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石粉、石渣2.43万吨

35

建宁县新材

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煤矸石页岩烧结空心砖项目。改建一次性码烧隧道窑生产线两条,引进颚式破碎、反击锤式破碎、双轴搅伴、双级高压真空砖机、自动配料、配水、切条、切片、测压、测温等自动化控制生产设备,建设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年生产空心砖折标砖1.2亿块。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煤矸石18万吨、页岩6万吨

51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600万元、利润757万元、税金373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煤矸石18万吨、页岩6万吨,节约标准煤2万吨,节约粘土24万立方米

36

福建省九山

建材有限公司

年产10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以石材厂废石粉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10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石材厂废石粉42万吨

70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0000万元、利润2500万元、税金180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石材厂废石粉42万吨,节约土地500万亩

37

福建省卓越鸿

昌建材装备股

份有限公司

年产30台套全自动环保型砌块自动成型装备(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建设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年产30台套全自动环保型砌块自动成型装备(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生产新型墙体材料14亿块标砖,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280万吨

12756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5000万元、利润2646万元、税金1200万元

产品投向市场后,年可生产新型墙体材料14亿块标砖,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280万吨

38

福建中翔纳米

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4000吨纳米氧化锌项目。应用上海大学纳米研究中心科研新成果,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新建一条年产4000吨纳米氧化锌生产线,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综合利用铅锌冶炼渣6400

75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产值10523.13万元、利润2457.39万元、税金988.86万元

项目投产后,年可利用铅锌冶炼渣6400吨,节约锌原矿2.3万吨,减排烟尘868吨、SO21108

39

紫金矿业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铜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利用先进的细菌提铜新工艺,在原有破碎系统的基础上,扩建日处理8000吨磨浮系统,处理露采品位含铜0.4%以上的矿石;在原有堆浸-萃取-电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4.5×104t/d破碎系统,处理露采含铜0.10.4%低品位矿石。项目建成后,年可处理低品位铜矿石22345万吨,产铜20万吨

1962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71713万元、利润21436万元、税金11119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处理低品位铜矿石22345万吨,产铜20万吨

40

大田县福旺

矿业有限公司

低品位褐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焙烧——磁选工艺,以大田县大量的低品位褐铁矿为主要原料,建设2条年处理10万吨低品位褐铁矿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671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 62台(套)。项目建成后,年生产品位为58%的铁精矿9.17万吨

507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7175万元、利润988万元、税金286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褐铁矿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生产品位为58%铁精矿9.17万吨,增加200个就业岗位

41

福建连城鑫达

上宝有色金属

有限公司

银废矿渣综合利用项目。利用湖南鑫达银业有限公司的选矿、冶炼技术,以福建连城县罗坊乡上宝场历史遗留约500万吨废银矿渣为原料,建设日处理1000吨银矿渣选矿生产线一条、月处理1000多吨金属冶炼生产线一条。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5566平方米,仪器设备107套。项目建成后,年可处理30万吨废矿渣,产银60吨、金450公斤

56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9751万元、利润1080万元、税金47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处理废弃银矿渣30万吨,产金450公斤、银60

42

福建省尤溪县

隆兴矿业科

技有限公司

含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碱浸电解法制取2万吨/年锌粉)项目。利用同济大学碱浸电解法制取金属锌粉技术,以尤溪及三明周边地区的工业废弃锌灰、烟道灰、布袋锌灰和冶炼含锌废渣为主要原料,建设一套年产金属锌粉2万吨的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4.24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含锌废弃物6万多吨

2239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63896万元、税收9586万元、利润507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含锌废弃物6万多吨,增加458个就业岗位

43

古田天宝矿

业有限公司

西朝钼矿尾矿回收利用项目。采用尾矿再磨选别工艺,对尾矿中的钼元素进行回收利用,新建一个尾矿处理厂和一座尾矿库,日处理尾矿400吨、年处理10万吨,年提选钼精矿量203

5089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552万元、利润516万元、税金433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处理尾矿10万吨,提选钼精矿量203

44

德化县丘埕矿

业有限公司

从铁矿尾矿中提取低品位钼矿项目。采用浮选选矿工艺技术,建设1条日处理1000吨、年处理铁矿尾矿30万吨的选矿生产线,可从尾矿中综合回收高品位(45%)钼精矿201吨,实现铁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6165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628万元、利润1630万元、税金34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处理尾矿30万吨,提取钼精矿量201

45

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林木三剩物年产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林板一体化项目。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枝桠材、次小薪材等林木三剩物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21m3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相关设施5.26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木材33.5立方米

5713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4812万元、利润8782万元、税金159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约木材33.5立方米

46

龙岩市鸿光

木业有限公司

林木剩余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采用福建农林大学新型防潮型刨花板技术,以龙岩地区竹()下脚料及锯屑等林木剩余物为原材料,建设两条刨花板生产线,年产4万立方米。配套新建厂房及公共设施1.45万平方米,新增设备2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和替代木材约8.3万立方米

562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6250万元、利润2661万元、税金104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消耗林木剩余物约9万吨,年节约和替代木材约8.3万立方米

47

福建省泉州锦

林环保高新材

料有限公司

林木废弃物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竹塑复合材料及制品生产)项目。利用福州塑料科学技术研究所竹塑复合树脂技术,以竹加工剩余物与废旧塑料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16000吨竹塑复合树脂和10000吨竹塑复合建设异型材等竹塑产品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相关设施15449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8370吨废弃塑料和8230吨毛竹下脚料,节约和替代竹木5.83万立方米

5626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7600万元、利润3647万元、税金26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消耗8370吨废弃塑料和8230吨毛竹下脚料,节约和替代竹木5.83万立方米

48

泰宁县绿山大有纸业有限公司

农林剩余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利用先进的爆破法制浆工艺,以木竹加工下脚料和农业废弃物烟杆为原料,建设8个爆破罐、4条造纸生产线和一条浆板生产线,形成年产3.4万吨爆破法纸浆生产线能力。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7万平方米,设备69套。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替代木材13.8万立方米

602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0250万元、利润3012万元、税金615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约替代木材13.8万立方米,节水306万吨,节电800kwh,增加293个就业岗位

49

福建省八一村

永庆竹业开发

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中小径竹、竹材加工剩余物生产竹篾帘复合板项目。引进径向竹篾帘复合板生产技术,以中小径竹、竹材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径向竹篾帘复合板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3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替代节约木材8万立方米

128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16500万元、利润2747万元、税金1200万元、创汇50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林业“三剩物”10万吨,替代木材8万立方米

50

福建省永林

竹业有限公司

年产300万平方米低压热成型重组材项目。利用“户外环保高密度竹重组新型材料”技术,以毛竹和小径竹为原料,建设年产300万平方米低压热成型重组材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1.5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替代木材15万立方米

868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24000万元、利润1484万元、税金630万元、创汇3509万美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以综合利用毛竹、小径竹15万吨,可替代15万立方米优质木材,增加1500个就业岗位

51

福建省长汀县荣华碳业有限公司

林木剩余物综合利用生产活性炭项目。采用先进的废弃木屑化学法生产活性炭生产技术,对现有年产6300吨以木炭为原料生产活性炭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形成年产7000吨活性炭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木材12.6万立方米

6657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810万元、利润2044.45万元、税金545.97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约木材12.6万立方米

52

福建华闽再生

资源有限公司

废塑料及林木加工和农产品剩余物综合利用项目。利用塑木板复合材料技术,以废旧塑料与竹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10万吨PET粒料、5万吨塑木复合材料和5万吨ABS改性塑料材料。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3.4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等。项目建成后,年可回收利用废旧塑料19250吨,林木加工剩余物35000

178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00000万元、利润3000万元、税金10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回收利用废塑料19250吨、林木加工和农产品剩余物3.5万吨

53

福建大金马

实业有限公司

新型铁路货车用竹木复合层积材生产线项目。利用竹木废弃物资源,开发竹木复合层积材新型产品,生产铁路货车地板用材料,建设一条年产3.8m3竹木复合层积材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竹材废弃物67640吨,木材小径材及加工剩余物31160吨,可节约替代优质红松木材消耗9.5万立方米

8022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5200万元、利润2704万元、税金133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竹材废弃物67640吨,木材小径材及加工剩余物31160吨,可节约替代优质红松木材9.5万立方米

54

福建昌隆竹

业有限公司

竹材原料制造高密度纤维板项目。依托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利用竹材下脚料和中小径竹生产竹材碎料板,建设一条年产80000m3竹材碎料板生产线,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中小径竹材和下脚料9.6万吨,节约毛竹300万根,年可节约代用木材6万立方米

5998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产值1.52亿元、利润2211万元、税金1457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消耗中小径竹材和下脚料9.6万吨,节约毛竹300万根,年可节约代用木材6万立方米

55

三明市先锋

木业有限公司

利用建筑废弃木料生产2m3/a集成材扩建项目。扩建一条构造集成材生产线和一条墙壁板生产线,主要利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居民在住房更新或装修中所产生的废弃木制门窗、旧木料及废旧家具替代原木,形成年产2万立方米集成材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废旧木料3.9万立方米,节约替代林木资源6万立方米

5284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8303万元、利润1439万元、税金893万元、出口创汇1217万美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废旧木料3.9万立方米,节约替代林木资源6万立方米

56

福建省建瓯

市顺鑫刨花

板有限公司

利用林业三剩物年产6万立方米均质刨花板项目。利用集团企业自有的板材加工剩余物、废弃物、锥栗修剪枝条,新建一条年产6万立方米均质刨花板生产线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年综合利用林业三剩物7.8万吨,年节约代用木材12万立方米

5838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产值5861.54万元、利润900.04万元、税收332.98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7.8万吨,节约代用木材12万立方米

57

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

年产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在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内,引进国际先进的连续平压中密度纤维板技术和设备,建设一条生产规模为年产21万立方米的中纤板生产线。本项目充分利用已建速生丰产林基地木材原料和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内木材加工企业的加工下脚料,保证生产所需原料的供应。

53500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315.57万元,新增利润10561.24万元,新增税金2640.31万元。

项目建成后制造 13纤维板约需1.73的木材,可代替33锯材或53原木,

58

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

处理能力为19.5绝干吨/小时的城市木质废料处理线。本项目是在本公司福州马尾亭江厂区引进国际先进的木质废料加工处理的主机设备和技术,配套部分国产设备组成木质废料处理线,将城市木质废料处理加工成福人木业有限公司刨花板生产使用的木片原料。

1500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987.5万元,新增利润445.82万元,新增税金121.92万元。

项目建成后废料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木屑等废料作为亭江分厂的能源工厂燃料直接燃烧,不仅解决了城市木质废料处理问题,还利用废料生产出性能优越的刨花板产品。

59

福建省永安市华永化纤有限公司

废塑料等再生资源产业化项目。利用废弃塑料(聚酯废物)通过高压熔融纺丝和变频数控等技术,以废塑料及纺织企业下脚料等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建设4条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和6条年产2.4万吨涤纶发现纺布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约4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回收利用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约5万吨

10895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3亿元、利润1480万元、税金1679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回收利用废弃塑料及纺织企业下脚料料5万吨,增加260个就业岗位

60

福建省亚通

新材料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废旧塑料生产超大口径低压输水增强塑料管项目。采用多层共挤以及材料的复合与增强改性技术,通过钢塑复合工艺,以废弃塑料为原料,实现复合材料的有效结合,建设年产超大口径或无压输水增强塑料管约1.2万吨。配套建设厂房3888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综合利用再生塑料7100

6312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1387万元、利润1059万元、税金50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综合利用再生PE改性粒子约7100

61

福建恒杰塑业

新材料有限公司

再生聚烯烃材料综合利用项目。采用热熔和电熔焊接等先进工艺技术,以废弃塑料为主要原料,新增德莱斯堡挤出生产线4条、全自动注塑生产线3条,建设年产开挖聚烯烃系列管道1万吨,煤矿井下用聚烯烃塑料管道2万吨。配套新建厂房及辅助工程8000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PEPP可再生废塑料回收利用10000

53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5050万元、利润3303万元、税金1603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PEPP可再生废塑料回收利用1万吨

62

福建鑫宇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废杂铜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大连交通大学连续挤压技术为依托,以废杂铜为主要原料,建设高性能稀土低氧铜杆连扎生产线、无氧铜杆上引法生产线、铜合金连续挤压铜扁线生产线各一条。配套建设厂房、办公楼等3.85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可利用废铜3万吨,可产低氧光亮圆铜杆15000吨、无氧铜杆6000吨、铜扁线、铜带材3000

152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3115万元、税金1274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综合利用废铜3万吨,增加293个就业岗位

63

福建福南铜

材有限公司

废铜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产业化项目。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建设1条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可回收利用废铜1.86万吨,生产低氧铜杆1.75万吨

82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9200万元、利润3192万元、税金1914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废铜1.86万吨,生产低氧铜杆1.75万吨

64

中源新能源(福建)有限公司

利用废旧塑料加工生产4.6万吨/年燃料油项目。采用自主开发国内先进的技术,建10条废旧塑料催化裂解生产线和2条醇基燃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将6万吨废旧塑料高效催化裂解生成3万吨燃料油,再加工成新型醇基液体燃料3万吨和1.6万吨燃料油

8166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7687.27万元、利润2381.15万元、税金4218.4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节省7.22万吨标准煤

65

福建三宏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废旧PP塑料回收再利用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先与设备改造,建设6头纺牵联合机36位、SW835全自动卷绕机36位、4头纺牵联合机16位、SW635全自动卷绕机16位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年产丙纶纱22000吨、丙纶制品8000吨。项目建设后,年可利用废旧PP塑料2.3万吨

71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1800万元、税金6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废旧PP塑料2.3万吨,年产丙纶纱22000吨、丙纶制品8000

66

福建省(屏

南)榕屏化

工有限公司

化工尾气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蒽醌法工艺,回收利用企业氯酸盐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主要是氢气和氯气),建设年产10万吨双氧水工程。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双氧水(35%)装置等。项目建成后,年可回收利用约2.6×1073的氢气(废气),可减少氯气排放量约1.3/

2203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5000万元、利润4333万元、税收15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回收利用2.6×1073的氢气(废气),可以减少氯气排放量约1.3/年,实现废气零排放

67

优科能源(漳

州)有限公司

NMP废气治理项目。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N-2-甲基吡咯烷酮(NMP)废气进行治理,年回收N-2-甲基吡咯烷酮1368吨,并对废气的余热进行再生利用,实现整个热能综合循环利用。配套建设相关设施300平方米,建设水池1080立方米,购置设备768台(套)。项目建成后,年可回收含水率为5%NMP溶剂1368吨,节约电能1.44万千瓦时

5063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988万元、利润935万元、税收31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锂电池生产过程中NMP尾气排放﹤50ppm,年回收含水率为5%NMP溶剂1368吨,年节约电能1.44kwh

68

龙翔实业

有限公司

10万吨/年草酸生产过程NOx废气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利用南京大学治理NOx专利技术,建设日处理工业草酸含NOx工艺尾气3.5万立方米,年产浓度为30%的硝酸40万吨。配套建设厂房1.06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与仪器1213台(套)

1576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0256万元、利润5792万元、税收772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NOx排放浓度<50ppm,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基本解决了草酸生产造成对环境的危害

69

福建省泉州市

天龙环境工程

有限公司

活性炭有机废气高效吸附回收装置产业化生产项目。利用自主研究开发的活性炭有机废气高效吸附回收先进技术,建设年产40台(套)回收装置。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2.24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

8497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6400万元、利润960万元、税金56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套/年可减少甲苯排放6336吨、比同类机组每年节电6000

70

福建省泉州

梅洋塑胶五金

制品有限公司

环保回收型超薄注塑全密封食品容具现代化生产基地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以PP为原料,建设年产10亿套环保餐具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2.7万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

113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0万元、利润3300万元、税金15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垃圾处理费,生产过程实现无废气排放、无废料产生

71

福建省众塑

生物降解薄

膜有限公司

全生物降解聚乙烯醇(PVC)项目。采用水溶性PVA复配改性粒料的制备和水溶性PVA薄膜的干法吹膜加工技术,建设全生物可降解PVA薄膜生产线20条,年产全生物可降解PVA薄膜10000吨。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4.21万平方米,购置混合机组、造粒机组、切粒机组等设备

3253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8769万元、利润6236万元、税金2947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减排白色垃圾污染1万吨,增加500个就业岗位

72

福建省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

利用高浓度味精废水生产复合肥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公司味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主要原料,通过多效蒸发器将高浓度废水进行浓缩,新建两条多效浓缩和喷浆造粒设施,形成年产3.2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7871平方米,新增设备92台(套)

81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120万元、利润1328万元、税金442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减排高浓废水330000吨、COD7260吨、氨氮6600吨,增加80个就业岗位

73

福建五友模具

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成型模具与大型精密塑胶制件生产线建设项目。利用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先进的高效节能成型模具与大型精密塑胶制件生产设备,建成年产LCD显示器外壳820万套、TV塑料外壳80万套、塑料模具480套、EVA射出成型模具4200套生产线。配套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3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81台(套)

7800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税金500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能耗仅为同类产品的2/3,减少大量污染物排放

74

兴业皮革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50万张牛原皮、90万张牛蓝湿皮的清洁生产改造项目。运用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成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能及环保生产设备,整体改造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节能、节水和污水、废弃物等污染源减排及处理能力。项目实施后,年可节水53万吨,减排废水48万吨,减少废水污染物CODCr 7.8tBOD5 2.6tSO22.6t

16843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68996万元、利润5141万元、税收3700多万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水53万吨,减少废水排放量10%,废水铬含量降到0.2g/L,减少化工材料使用量20%左右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纠错 评论

政策文件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在线访谈
相关报道
视频解读
媒体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