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52280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5〕147号

2025-08-06 16:54
| | | |
 答复类别:A

 

 

王仁奖委员

《关于做好爱国华侨文化资源保护传承 增进侨胞爱乡情节的建议》(20252280号)由我单位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省文旅厅、文物局扎实做好华侨红色文化资源有关工作,在职能范围内,指导属地政府做好华侨红色资源调查、保护利用、文化传播等工作。一是做好华侨红色文化资源基础工作。将革命文物专题库纳入拟开发的“福建文物数字管理平台”项目之中,完善革命文物包含华侨红色资源数据,实现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位的地理信息展示、文物专题管理、数据管理等功能,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配合省委宣传部审核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及叶飞将军纪念馆改陈布展大纲和版式稿等工作,联合省侨联组织“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我省上报的16件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12人入选“共和国故事我来讲——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二是做好做好华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支持属地政府采取有关措施创新管理模式,由地方政府,对相关涉侨文物产权人做过细的沟通协调,既宣传文物法规、讲陈文物修缮重要意义,也阐明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的危害;支持地方政府探索采取“以租代修”的模式进行修缮,召集相关产权人共签“以租代修”协议,由地方政府用较低的租金租下华侨红色文物建筑并修缮后再活化利用,或开展陈列展览、适度的民宿使用或其他商业用途等;支持地方政府采取“产权置换”的模式进行修缮,对于产权人诉求不一致的情况,将华侨红色文物建筑产权人的使用权以置换的方式进行腾空,参照房屋征收的办法,采取异地安置房安置,再由地方政府组织修缮、保护,推动侨宅活化利用。三是做好华侨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工作。与省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同举办第五届福建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鼓励讲解员讲述陈嘉庚、南洋机工等爱国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感人事迹,继续鼓励支持红色讲解员深挖华侨故事,提升华侨故事感染力,弘扬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立足福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外发布“红色热土”等十大研学主题,系统梳理推荐了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及纪念馆等52个优质红色文化研学点,评选认定12个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大力支持红色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动体验等技术,提升红色历史事件讲述沉浸感,强化游客体验感和参与感。支持符合条件的红色研学基地参评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指导优秀研学旅游服务机构创新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和线路,支持红色场馆运用VR/AR、AI数字人等前沿技术,打造“可互动、可体验、可带走”的研学体验新场景,持续深化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传播。做好华侨红色文化资源对外交流。赴外开展“清新福建”文旅推介会、“茶和天下”雅集、“欢乐春节”等活动,范围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广泛邀请当地文旅业界嘉宾、群众和闽侨闽商开展互动体验,打响“清新福建”文旅国际品牌,讲好福建故事。举办首届“青春同行·福建有约”——2023年海外青少年研学营活动,组织来自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以及泰国的40名海外华裔和当地青少年来闽沉浸式体验福建特色人文底蕴,进一步加深了中外青年学生的交流互动。联合省委统战部举办“清新福建”文旅脱口秀闽商大会专场展演活动,来自第八届世界闽商大会部分与会嘉宾及各界群众代表等共计600余人观摩演出,用熟悉的乡音讲述熟悉的福建发展故事和文旅故事。支持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创建“世界温泉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扎实推进中国舞狮文化等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打造福建文化繁荣新地标。强化部门联动,与省侨办、省侨联推动举办华侨华人来闽交流活动,增进侨胞对福建家乡的了解和认同。

省住建厅负责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扎实做好爱国华侨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作。一是支持保护名录认定公布。持续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公布工作,重点支持并主动将符合条件的红色、华侨历史文化资源纳入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保护名录;对于侨务主管部门推荐的华侨建筑,将符合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条件的,优先组织认定。二是统筹多渠道资金投入。持续开展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红色、华侨建筑实施“以奖代补”,给予资金支持。实施省级重点改善提升项目,支持华侨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6片、名镇6个、名村和传统村落40个,累计补助省级资金约2.2亿元。此外,指导侨乡文化资源集中的晋江市成功申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获中央资金3000万元,持续探索侨乡经验模式。三是加大多元化宣传推广力度。举办“寻觅古建之美 追溯八闽风韵”千里之行网评引导活动,对侨乡文化特色明显的晋江梧林、福林、塘东、围头等4个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 进行实地走访宣传报道,进一步弘扬我省侨乡文化。启动传统建筑系列丛书编撰工作,推动侨乡文化特色明显的晋江等地总结提炼地域建筑特色,编撰出版传统建筑系列丛书。计划组织开展对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主管部门领导和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对红色、华侨历史遗存保护和活化利用进行教学讲解,进一步提高红色、华侨历史遗存保护传承发展水平。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爱国华侨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结合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活动,以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为主线,制作推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全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电视课程。以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巡展巡演为契机,推动高校善用地方文化、挖掘校本资源,创作推出如厦门大学原创歌剧《陈嘉庚》、集美大学大型合唱情景剧《华侨领袖陈嘉庚》等一批以爱国华侨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精品剧目。全力推进讲好爱国华侨故事,厚植华侨学生爱国爱乡情怀。一是建强课堂主渠道。指导各地各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本地本校“侨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侨史侨情》《中国文化之旅》等特色课程,引领华侨学生学习中国侨务政策、侨乡建设与文化传承、华侨社会角色与贡献等知识,深化华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侨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二是建好研学实践圈。深化“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好陈嘉庚纪念馆、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省级“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基地,厦门华侨博物院等中小学研学实践基(营)地,推出一批“爱国华侨”主题研学实践课程和研学实践线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悟红色侨文化。三是强化社会实践。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福建省大学生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福建作为著名侨乡的优势,鼓励在闽求学的青少年华侨学生积极参与侨文化志愿讲解、爱国华侨故事宣讲、侨团侨企调研、中华文化传播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新生代侨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引领青年华侨学生厚植爱国爱乡情怀。

 

领导署名:傅柒生

人:许发银

联系电话:0591-87671817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86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