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52048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5〕98号

2025-07-11 15:30
| | | |
 答复类别:B类     

 

游君立委员:

《关于加大闽派传统工艺美术梳理及宣传力度,协同打造我省特色文化品牌的提案》(2025204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展示八闽文化气韵,助力培养文旅支柱产业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我厅立足部门职能,重视并有效推动闽派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和传播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持续完善扶持政策。我厅积极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部门协作,推动省市联动,相继出台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会同省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商务厅、工信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福州市出台《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福州市脱胎漆器技艺保护规定》《福州市寿山石雕刻技艺保护规定》等单项法规,为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及传承人培养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大传统工艺宣传传播。以节庆和展会活动为载体,搭建传统工艺宣传展示展销平台。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博览会、海峡两岸文博会等重要节庆及展会中,集中展示软木画、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莆田木雕、惠安石雕等传统工艺项目,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氛围。结合“清新福建 共享非遗”四季主题活动,在全省各类非遗展示场馆举办传统工艺展、技艺体验、讲座等活动,通过实物展示、手作体验、研学互动等,多层次展示传统工艺历史文化与制作技艺。

三是加强传统工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在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时,重点增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代表性传承人,优化传承人队伍结构,形成合理梯队。2025年我省新增的44名国家级第六批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有22人;新增的184名省级第六批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有111人。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我省现有非遗名录中占比居前,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在人才培养上,依托我省国家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每年组织3-4个以传统工艺为主的研修培训班,涉及石雕、木雕、砖雕、陶瓷及竹工艺等,有效提高传统工艺传承人的技能艺能。

四是加强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印发实施《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乡村振兴局关于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和认定工作的通知》,引导鼓励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创办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和非遗技艺活化传承。目前,全省共设立有非遗工坊238家,其中大多数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积极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稳步发展,将工艺美术和旅游融合发展,策划推出多条工艺美术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特色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工艺美术+景区”“工艺美术+文化”等模式。将政和竹具工艺城、德化大师坊等标杆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库,在资金配套、用地保障等方面享受政策倾斜。

您在提案中分析的问题和提出建议对我厅今后开展闽派工艺美术工作很有启发。下一步,我厅将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加强闽派传统工艺美术的资源普查、研究挖掘、宣传推广和活化利用等工作。一是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部署安排,开展传统工艺相关非遗项目存续情况评估,全面梳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利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实现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二是支持各地活化利用传统工艺相关非遗资源,开展文创研发设计,开发特色文创产品,通过举办第八届文创市集、打造“福建礼物”品牌平台等,集中展销工艺美术文创商品,培育文创消费新增长点。支持优秀工艺美术旅游产品参加2025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加入“创意融入山海、融入典藏”活动,以新的资源观推进创意赋能资源转化利用。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地市筹划设立闽派工艺美术博物馆,省文物局将在职责范围内,积极会同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为博物馆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陈列展览、等方面加强指导和帮助。

 

 

领导署名:林守钦   

人:郭淑贞

联系电话:0591-87118128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710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