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52154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5〕89号

2025-07-09 15:55
| | | |
 答复类别:B

 

张明坤委员

《关于进一步做好福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提案》(2025215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积淀形成了众多的革命文物,资源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我省文旅厅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印发《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革命文物基础、革命文物保护、革命文物展示、革命文物利用、革命文物传播等五大革命文物工程。近五年来,推荐3处革命文物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95处革命文物列入第九和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全省形成了国家、省、县三级革命文物保护体系。实施了龙岩、三明原中央苏区片区、长征片区等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开展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共登记有183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3033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进一步摸清了革命文物的资源底数和保存状况。开展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全省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资源底数、保存状况和管理情况,我省共填报652处3643条,位居全国第二。完成全省抗战文物征集、认定、管理工作的专项核查工作。对福州、龙岩、南平、三明、宁德等地16个省委旧址开展了核查核实工作,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二是革命文物宣教功能有效发挥。组织举办《中国共产党在福建》等大型原创展览,开展革命文物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主办“英雄赞歌—福建省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文物精品展”,编著《福建省革命旧址图录》等图。多个展览项目、案例脱颖而出,如《百年辉煌·闽西荣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龙岩老区苏区成就展》获得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古田会议纪念馆入选中宣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首批(15家)试点单位、古田会议旧址群入选国家文物局编制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集(2022)》,共18个最具创新性、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中央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被列入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社会推荐的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古田会议纪念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入选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名单(共100个)。团省委授予古田会议纪念馆为首批“福建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古田会议会址和古田会议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入选教育部办公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设立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专题时间教学基地名单(共81个)。去年我省3个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公布的100项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策划了近现代与革命文物主题游径规划,推动落实红色文化传承的“红旗跃过汀江——革命文物主题游径”、重温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睁眼看世界——近现代文物主题游径”,培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质生产力。打造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已有106个中央、省、市机关和单位系统到宁化建立党性教育培训基地,成为红色文化宣传和红色培训的重要窗口。龙岩市长汀县创新推进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机制的经验做法,获得省委领导批示和肯定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宣教功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持续推出实施红色讲解员培养行动,加大红色旅游讲解员培养力度,全省共有15名讲解员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举办福建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编撰《福建红色经典故事汇编》教材。通过“红色基因传承者”角色定位,提升红色故事感染力,形成“培训-竞赛-展演”全链条育人机制。有效整合红色资源,精心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我省“闽西苏区·红色福建”“3条精品红色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开展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推动龙岩市古田镇入选首批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推动古田镇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带动各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红色+体育”“红色+培训”“红色+康养”等多元发展模式。

二、下步工作思路

1.进一步落实政治责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敬畏之心、强化政治担当,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基层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强革命文物科研队伍、宣传讲解队伍的建设,完善革命文物保护财政保障机制,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人才保障。

2.推进“革命文物+”融合发展。推进“革命文物+”融合发展,与文旅融合,串联革命遗址、自然景观、乡村旅游资源,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复合型产品;与教育融合,推动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革命教育课程。设计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红色研学旅行、红色主题班会、红色文化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与高校、党校合作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实践基地,将革命文物纳入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体系,打造“行走的课堂”;与创意融合,授权开发趣味性强、多样化的具有历史严肃性与文化内涵的红色文创产品。

3.建立和完善红色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下步在拟开发的“福建文物数字管理平台”项目中,充分运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实现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位的地理信息展示、文物专题管理、数据管理等功能,并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

4.创新展示形式,增强传播效果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革命文物展览。通过虚拟漫游、智能导览、人机交互等方式,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二是精准传播,扩大受众覆盖面。深耕年轻群体传播渠道,利用短视频(抖音、B站)、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互动游戏(如红色主题解谜游戏)等平台,以轻量化、趣味化内容吸引Z世代。三是打造跨媒介传播矩阵。开发红色广播剧、纪录片、动漫、影视剧等多媒体产品,结合重大历史纪念日(如建党节、长征胜利纪念日)集中推广。充分利用福建华侨多的优势,推动革命文物故事“出海”,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向世界传递中国革命精神。

5.深化文化内涵挖掘,讲好革命故事加强对革命文物背后历史故事、人物事迹和精神内涵的研究,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革命文物进行深入解读,丰富展览内容。同时,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如短视频、纪录片、网络直播等,将以革命文物为故事主题的短视频系列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教育效果。加强文物价值研究与叙事创新,组织历史学者、文物专家深度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人物故事、历史场景和精神内涵,建立“一文物一档案一故事”数据库,避免碎片化展示。继续策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差异化主题,开发沉浸式情景剧、互动式党课等体验项目,增强故事感染力。

 

领导署名:傅柒生

人:陈梅志

联系电话:13375000333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7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