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52151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5〕61号
王惠忠委员:
《关于加强福建柴烧(柴窑)文化发扬保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闽派文化“高地”的提案》(2025215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福建制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彰显了闽人智慧,更体现了八闽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制瓷技艺的保护传承,打造闽派文化“高地”,推动制瓷技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健全名录体系。将德化瓷烧制技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等制瓷技艺纳入非遗保护名录,评审认定了一大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陶瓷类传统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2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位、省级51位。
二是支持保护传承。每年下拨国家级、省级资金用于陶瓷类传统技艺项目的保护传承;给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2万元、省级每人每年6000元的传承经费补助。
三是强化队伍培训。将陶瓷类制作技艺传承人纳入国家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和各级非遗传承人培训范围,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实地操作等不同形式,提升传承人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四是建立评估制度。每年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进行评估,对年度评估优秀的传承人予以奖励,取消不合格人员传承人资格,提升传承人的履职尽责能力,激发传承人干事创业热情。
五是搭建展示平台。利用重大节庆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陶瓷类传统技艺魅力;举办“非遗购物节”等相关活动,帮助陶瓷类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和相关企业,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出适合各类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支持打造德化陶瓷、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文旅体验线路,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制瓷技艺的应用价值;组织陶瓷类传统技艺传承人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海进口国际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丝国际艺术节等一系列高端展会和海内外文旅推荐活动,为陶瓷类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搭建展示平台,让福建陶瓷类传统技艺蜚声海内外,提升闽派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您在提案中提出加强文化核心品牌塑造与文化传承,推动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强化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加强文化展示平台建设与宣传推介的建议很有意义。下一步,我厅将吸纳您的相关建议,进一步推动陶瓷类传统技艺在打造闽派文化“高地”中发挥作用。
一是进一步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持续推进传承人群培训工作,发挥代表性传承人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师带徒、产教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培养更多陶瓷类传统技艺传承人,强化传承人梯队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非遗普及宣传。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将陶瓷类传统技艺纳入中小学开设的非遗特色课程和国民教育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拓展传播普及渠道,多渠道宣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精进技艺、干事创业的经验做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三是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利用非遗展示馆、非遗传承中心、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设施阵地,开展陶瓷类传统技艺的展示宣传和讨论研究。加大非遗+产业、非遗+旅游力度,推动陶瓷类传统技艺在文旅融合发展和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组织陶瓷类传统技艺传承人参加国内外高端展会和研讨交流活动,讲好福建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贡献力量。
领导署名:林守钦
联 系 人:王锦萍
联系电话:0591-87118123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