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05号建议的答复

闽文旅建议〔2025〕72号

2025-05-06 16:28
| | | |
 答复类别:B

林剑平代表

《关于进一步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建议》(1305号)收悉由我会同中共福建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挖掘整合文旅资源为根基,统筹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文旅产业支柱化发展、两岸融合深化等重点任务,持续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全力展现新时代福建发展新风貌。

一、完善遗产保护体系,守护历史文脉

(一)深耕“闽派”文艺沃土,构筑文化高峰。近年来,我厅持续开展省舞台艺术和美术精品工程、新时代福建戏曲“经典传承”系列工程、“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等工作,有效推进福建传统艺术的系统性、规范化保护,培育、打造了一批“闽派”文艺精品、优秀文艺人才,歌仔戏《侨批》、高甲戏《围头新娘》等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我省戏剧实现了该奖项的八届蝉联;莆仙戏《踏伞行》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闽剧《生命》剧本荣获第25届曹禺剧本奖;黄艳艳、郑全、孙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我省连续十一届获得该奖项;南音《南音魂》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漆画作品《天路——国槐绿》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漆画类最高奖;杂技节目获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铜狮奖”、俄罗斯第三届“无国界”国际马戏艺术节“金奖”;京剧电影《大闹天宫》获第九届巴黎中国戏曲节“塞纳之光”奖。

(二)守护文化根脉,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福建文脉源远流长,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不同文化在福建相互交融,既承续了古代中原文化,又孕育了独特的海洋文化,我们要传承发展好我省独特的地域文化。如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支持,推进红色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利用,实施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线性整体保护利用工程,加快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积极推动联合申遗工作,万里茶道(福建段)、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段)成功列入2024年新一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化遗产保护再上新台阶

(三)持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事业。打响“清新福建·共享非遗”品牌,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街区、进景区等活动,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发布文化遗产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等设立文化遗产专题专栏,推出专题优秀节目,支持相关影视作品创作传播,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展览、体验、学术交流等活动,增强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壮大文旅产业格局,释放经济活力

(一)释放文化遗产活力,点亮“非遗+”经济。在全省上下奋勇争先,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持续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阶段,非遗成为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的宝贵资源,成为福建文旅在全国持续火爆出圈刷屏的时尚国潮,成为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如2025年“清新福建·共享非遗趣游春”主题活动在全省拉开序幕,近百场非遗活动以创新姿态激活文旅经济。截目前,全省共有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是我国迄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传承人187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5项,传承人912人,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                      

(二)激活资源禀赋,培育文旅消费新生态。“闽派”文化为内核,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IP与产品矩阵,推出“簪花围”“三条簪”等国潮旅游新风尚。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依托湄洲岛、土楼等资源,开发研学产品等,2025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为福建文旅市场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助力莆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平台,支持莆田市以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筹建木雕博物馆,前期已指导莆田市组织专家对博物馆的命名、定位、选址开展多轮论证,同时督促莆田市抓紧确定博物馆建设方案,目前莆田市已确定馆舍选址。

(三)深化闽台产业合作,共塑精神家园。支持引导闽台业者加强影视文化、流行文化、体育文化等合作,支持试点允许台湾业者在闽投资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推动两岸影视文化创造基地建设,吸引台胞参与各项文化工程项目、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共筑闽台同向同行的精神文化家园。比如,日前厦门颁发了大陆首张针对台湾业者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今后相关台企能正式在大陆拍综艺、做动画、拍纪录片等。 

    三、构建两岸融合通道,共塑文化纽带          

(一)以文化认同促心灵契合,深化祖地情缘。深入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赓续两岸同胞血脉亲情。持续开展“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征集和保护、深化同名同宗村交流、族谱对接、寻根谒祖、宗亲联谊等活动,唤起两岸同胞共同记忆。发挥“一后二帝三王一师一娘娘”等民间信仰的祖庭祖庙优势,台湾百家官庙上万名信众赴祖庙朝拜。特别是深化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成功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以及妈祖春秋祭典、“天下妈祖回娘家”等品牌活动,持续扩大妈祖文化对台影响力。

(二)搭建文化对话桥梁,增强辐射效应。依托海峡论坛、文博会、旅博会、茶博会、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重要平台,指导举办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海峡两岸客家中秋晚会、两岸艺术青年音乐会、IM两岸青年影展等重点活动。支持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福建文化宝岛行、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金门书展巡回展、高甲戏围头新娘展演等入岛举办,打造系列微纪录片《我家的两岸故事》《两岸家书》,以文为媒架起两岸“连心桥”,不断推动闽台文化文艺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对台胞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强化文物保护与利用,同时推动“闽派”文艺高质量发展、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合作。一是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抓作品与抓环境协同”,系统保护福建传统艺术经典,营造“闽派”文艺创作生态。培育高水平文艺“闽军”队伍,聚力打造文艺精品,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气韵,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努力挖掘福建文化资源,已将妈祖题材舞剧《海上女神》(暂名)纳2025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和美术精品工程予以扶持,并组织召开文艺精品创作“火花茶会”帮助剧本修改,计划年内完成剧目创演,努力讲好妈祖故事,传播妈祖文化。二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健全传承体系、提升保护水平、扩大传播普及,推动非遗与时代融合绽放新光彩。用足用好、落细落实文化和旅游部《若干措施》,继续向上争取支持,推动闽南红砖建筑、闽浙木拱廊桥、福州三坊七巷、妈祖文化史迹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中国舞狮文化、关帝文化信俗等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两岸文艺精品,形成福建文旅品牌矩阵,使其成为福建走向世界的“金名片”。三是持续加强与国家文物局对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支持莆田申报“专精特新”项目,协助木雕博物馆设立后的免费开放、展览、文物征集等工作,打造全国博物馆标杆。指导各地实施文物保护项目,聚焦环境整治与展示利用,提升遗产活化水平。四是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会同各地各部门聚焦“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拓展闽台文化领域交流深度与广度。持续组织福建非遗、曲艺等入岛开展“福建文化宝岛行”,办好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海峡两岸(福建)书院文化交流活动、“琴深诉说祖国情”闽台艺术青年音乐会、两岸(福州)艺术青年钢琴音乐节、“匠心意蕴”闽台文创周等品牌活动,开展海峡两岸(厦门)民俗文化节、海峡两岸(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等海峡两岸民俗交流活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鼓励台湾演艺娱乐人才参与福建文化演艺产业建设,做热两岸演艺经济。

 

领导署名:傅柒生

人:  

联系电话:18850143310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4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