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20242104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4〕73号
李雪委员:
《关于将人民群众融入福建城市文化建设的提案》(2024210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文旅系统深入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做好文化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四篇文章”,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一、着力加强省、市、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优化体系布局,壮大博物馆队伍力量,近十年我省新增备案博物馆47家,其中国有博物馆7家,非国有博物馆40家,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52家。省图书馆改扩建完成并实现正常开放,省美术馆、省艺术馆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福州市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泉州市图书馆以及漳州市博物馆、艺术馆等一批新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30多个县区正在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省里的示范带动下,各地以清新书苑、城市书房、百姓书房为抓手,布局建设公共文化新型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建设24小时城区自助图书机(亭)360个,打造城市书房、百姓书房等109家,布局景区书屋、清新书苑38家和其他形式的公益性阅读空间226家。
二、着力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定期举办福建音乐舞蹈节(三年一届),鼓励引导各地创演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群众文艺精品,为群星奖储备高质量作品。常态举办“读中华经典 颂时代华章”诵读比赛、“阅向未来”青少年演讲比赛、“街艺福见”——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群众合唱会演等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展示平台,推动文化种下去、植进去;广泛组织开展“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四季村晚、音乐舞蹈节优秀作品巡演等,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成功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和点赞;打造推广“百姓大舞台”“春燕行动——福建乡村音乐会”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品牌,结合社会力量定期定点开展优质的文化惠民演出近2000场次。
三、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
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已搭建起覆盖全省9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福建省公共图书馆虚拟专网(VPN),80%以上的设区市级公共图书馆完成服务平台搭建;省艺术馆数字文化馆平台二期已正式投入使用,平台分为PC端和手机端,采用总分馆的体系架构,打通了与省内多个地市间的接口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省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累计约322TB,建有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福建非遗等地方特色数据库产品79个,访问点击量年均超3300万次;省艺术馆建设“学才艺”线上培训专题,已拍摄53门课程,共380节课程,课程已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省艺术馆官方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亮相,同时收入福建学习平台的强国推荐课专题,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系列课程播放量已超百万。
下一阶段,我厅将结合职能,有效作为,按照“月月有活动 季季有高潮——2024年‘文旅联万家·福气通八闽’主题年活动”要求,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持续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结合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乡村“四季村晚”、全民阅读、街头文化艺术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百姓大舞台”“乡村音乐会”“春雨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动,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持续加大文化志愿服务力度。引导组织群文专业干部和文化志愿者赴艺术普及志愿服务示范点和辅导点进行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课程教学活动,分阶段开展教学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同时注重志愿服务师资培训,让文化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化发展。三是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智慧博物馆、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建设,指导各地各公共文化场馆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导览、云视听、云体验,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继续抓好全民艺术普及课程资源供给,推进优质数字资源惠及人民群众。
领导署名:傅柒生
联 系 人:张林惠
联系电话:0591-87500281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7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