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20242197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4〕126号

2024-07-15 19:00
| | | |
 答复类别:B类

陈伟委员

《关于福建省地域性文化品牌走出国门提案》(2024219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通过“非遗+”和数字赋能释放文旅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推动全省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讲好福建文旅故事。

一是做强“非遗+”地域性文化品牌。完善做优文化产业政策,推动以具有浓厚地方特色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文化产品。近10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了三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PD比重从3.8%提升到了5%。福建“十四五”规划将文化产业列为“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四个优势产业之一,形成了以莆田油画、木雕、“仙作”“莆作”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比较优势产业,福州古厝集团、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吉比特网络公司等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提升文化贸易数字化水平。完善数字文旅新型基础设施,按照“一中心、两平台”基础布局,实施数字文旅系统融合与提升工程一期建设,构建文旅数据资源网络和基础业务系统框架,其中数字文旅政务管理平台已整合75套文旅信息系统,优化“畅游八闽”APP智慧旅游服务项目。网龙、宝宝巴士、福昕软件、四三九九等省内企业在国内数字文化细分领域领先。宝宝巴士已发布超过200款APP、3000多集儿歌动画、13000多期国学故事等,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市场优势,宝宝巴士视频在YouTube月播放量达2000万、累计播放量近19亿、订阅用户超310万,每月约有30万家庭在使用宝宝巴士儿歌动画APP产品。

三是打响“海丝起点,清新福建”品牌。成功举办多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国际性文旅活动,组织海内外参会嘉宾通过非遗体验、实地参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仙作”等我省地域性文化品牌。在马来西亚、南非、马尔代夫、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的“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文旅推介会及参加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活动中,宣传“仙作”等我省地域性文化品牌。在央视、新华社、新华网、华人头条等海内外媒体平台上加大对“仙作”等福建地域性文化品牌的宣传。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围绕“非遗”“数字化”,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推动福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我省非遗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发掘,大力支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各地加强对本地思想学说、风物特产、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风民俗、传统医药等各类非遗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创新,把非遗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不断探索与实践丰富文化产品内容,培育打造地域性文化品牌,拓展非遗传播面。深化文旅特派员制度试点,继续安排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文旅特派员重点合作项目,促进文旅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二是持续推进数字文化贸易创新融合。鼓励各地企业以需求发展为导向,加强数字文旅产品设计供给和典型应用场景落地。持续开展智慧景区、数字文旅应用场景示范案例等项目评选,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数字文旅建设经验。强化数据要素应用,丰富文旅大数据中心数据类型和数量,推动数据分级分类,加强大数据对文旅经济的跟踪分析。鼓励文旅市场主体先行先试,开展数据确权、评估、质量评价、估值等工作,探索通过数据资产入表、融资、发债等手段,推动文旅社会数据价值化、资产化。

三是提升地域性文化品牌国际知名度。组织新闻媒体深挖以“仙作”为代表的福建地域性文化品牌的技艺历史渊源和产业情况并做宣传推广,支持相关企业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文旅展览展会及市场受众所在地重大文旅活动,鼓励各地策划开发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展现有美感、有灵魂、有温度的福建文化产业“技艺”。发挥境外社交媒体平台作用,加大对福建地域性文化品牌的宣传推介,持续扩大其海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领导署名:肖长培

人:颜海青

联系电话:0591-87671957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713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