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20243097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4〕97号
吴棉国委员:
《关于进一步讲好祖地文化故事 更好涵养海外侨源的提案》(2024309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发挥祖地文化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海外侨源中有所作为。
一是将优秀传统民俗纳入非遗保护名录。深入挖掘祖地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大力宣传知恩敬畏、忠义奉献、宗亲和睦、祈福向善的精神追求,评审公布一批优秀传统民俗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前全省民俗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29项;省级140项。妈祖信俗、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等祖地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和道德理念,不断涵养着海外侨源,非遗也在增进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是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祖地文化的区域性整体保护。设立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朱子文化(南平)生态保护区、朱子文化(尤溪)生态保护区以及15个畲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推动非遗与相关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一体保护。在保护历史街区、传统街巷、古村落、古建筑群时,统筹做好周边道路、山水、人文内涵及历史风貌的可持续性保护,提升非遗项目存续能力,有效延续历史文脉,推进祖地文化的区域性整体保护。
三是组织展示交流活动,扩大祖地文化海外影响力。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以“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闽台传承”为主题,强调闽台传承、交流互动与文旅融合,台湾地区有十几个项目,几十名人员来闽参加主会场闽台非遗精品展、闽台传统武术展演、闽台传统戏曲展演、闽台非遗文创展等;2022年5月27日,我厅主办的非遗进校园—2022年闽台艺术家南音音乐会在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举办,台胞卓圣翔、林素梅、罗纯祯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两岸高校青年同台献演,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以“闽台同心,共享非遗”为主题,遴选了全省及台湾地区80个非遗项目共近300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主会场“赓续·传承”—闽台非遗精品展、闽台非遗展演、闽台非遗购物节等10项重点活动,闽台两地非遗传承人及演出团队带来了南音、高甲戏、芗剧等精彩表演,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和心灵契合。2024年2月2日至5月5日,由澳门特区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澳门博物馆举行。展演活动围绕海丝文化、朱子文化、福文化和欢乐春节主题,共展出49项、96件最具我省特色的非遗项目和作品,激发了闽澳两地广大民众对非遗保护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扩大祖地文化影响力。全省各地也积极发挥祖地优势,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福州市组织“两岸民俗文化节”“两马闹元宵”活动;厦门市连续举办了16届的莲花褒歌比赛、15届“闽南文化走透透”、17届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活动;漳州市举办了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关帝文化节、保生大帝文化节及寻根谒祖、族谱对接等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泉州市举办国际南音大会唱、国际木偶节、海峡两岸(泉州)萧太傅信俗民俗研讨会等活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岚台灯会等,进一步增进台胞及海外侨胞对祖国、对祖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您在提案中分析了祖地文化挖掘不够、传播机制和形式还不成熟、没有形成常态化和品牌化的问题客观存在。您提出深入挖掘祖地文化、加强活动引导策划、持续扩大海外宣传的建议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发挥祖地优势,持续拓宽“非遗+”渠道,促进海外侨胞共同弘扬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加强闽台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加密与台湾的客运航线,打造福马、厦金“同城生活圈”。深化闽台乡建乡创,支持台湾业者参与福建旅游提质升级。
二是以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祖地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挖掘祖地文化内涵,推出寻根谒祖、民间信俗、研学旅行等旅游线路和产品。强化“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品牌活动,以乡音乡情搭建海外侨胞心灵之桥,更好地涵养海外侨源。
三是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旅博会等重大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台北国际旅展,促进两岸交流互动。配合重要活动、节庆、会议等,举办对外和对港澳台的非遗交流传播活动,发挥闽籍侨领、侨社的作用,推动海外侨胞积极开展我省非遗宣传推广,扩大祖地文化的影响力。推出福建文旅宣传片、短视频等优秀作品,加大祖地文化的传播力。
领导署名:张立峰
联 系 人:王锦萍
联系电话:0591-87118123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7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